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英國罷工給予香港一個機會,既然特首話搶人才,我們就從哪一處跌低,在哪一處起返身,既然英國用BNO搶了香港咁多人才,香港應該向英國的醫護人員招手。

香港回歸25年,期間兩制不斷發生衝突。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已走向極端政治化,又批評港英管治從未有民主進程,而英國亦從未善待香港。

香港的轉變由港英管治末期開始,並且在回歸早期加速政治化,香港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性格」被扭曲,終於在2019年顔色革命推動下形成黑暴,徹底走向極端。

所謂香港人的身份,一旦在英國,很容易碎片化而逐漸失去。建立香港城,在地產方面很容易,在人文精神上很困難。你會發現香港已經消失了,剩下一群香港人。

自從《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引起了一撥移民潮,加上英國推出5+1方案、疫情逐漸緩和,今年首季移民查詢急增四成。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今集為大家講解,到底港人移居外國,會否喪失香港永久性居民和中國公民身份。

有不少移民很快返回香港,但不能用衣錦還鄉來形容他們,因為當他們離開的時候,根本唔知道目的地,或者可以叫這是蒲公英式移民。

在英國,所有5至16歲的兒童都有權免費進入公立學校,包括持有BNO的香港移民人士。但大家在選擇送孩子去哪所中學前,先要認識英國有哪些不同種類的中學。

香港有相當一部分人,由於在殖民地社會長期生活,已在思想感情上與中國格格不入,不讓他們在實際環境裏受點教訓,是不會醒悟的。

中大民調指出,香港宜居城市評分回升,結束前4年評分連續下跌的趨勢;另外,欲移民者無顯著增加,最多受訪者希望移民英國,其次是加拿大、澳洲和台灣。

以往BNO簽證伴侶受養人必須與申請人於來英前共同居住,在修例後只要雙方已婚,即使在港時分開居住,但若能夠提供足夠證明伴侶關係屬實,配偶亦可被視為受養人繼而申請簽證。

在香港喜歡開快車又長期覺得無用武之地的人士,若有一點冒險精神,來到英國,填補貨車司機的空缺,是一個應急的辦法。

對於用BNO簽證去英國的香港人,在當地買樓如果申請按揭貸款,小心八九不離十。

香港政府有李姓官員表示,如果非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離開香港36個月,就自動喪失永久居民資格,返香港長住是要申請,今次用BNO移民去英國的香港人就大鑊了。

有人走便有人代之而起,走的是對香港死心的人,代入一些積極、肯搏的人,移民潮不是活化香港,又是什麼。

今次移民潮,移民是基於已經發生的事,他們覺得香港不再一樣,移民的目的並非為了買個保險,而是離開一個他們相信自己和家人無法生活下去的地方。

成功移民的關鍵,就如木匠的座右銘「量度三次、鋸切一次」,鋸開的木,是可以用膠水駁回,但斷痕仍在。

想不到今年在國安法和BNO的夾擊下,香港又再迎來新一輪的移民潮。

在移民潮下樓價不跌反升的景象該怎樣去解釋呢?我能夠設想出來的理由有五點。

買樓是不會恨錯難返,只有賣樓才會,我們買樓投資,並不一定會贏,當時不利兮,唯有話有買貴冇買錯。

英國政府會擔保以BNO移居英國的人,住足5年可以成為正式移民嗎?

打算去英國移民的香港人應看清楚,英國願意接收香港人,並非基於道義與責任,而是出自政治與經濟上的盤算。香港人去到英國之後,能否有更好的發展,香港人必須自己計算清楚。

剛抵步英國的所謂 KOL,席不暇暖,就已經展開對尚在香港或其他光譜雷同的香港人展開謾罵,令人對 BNO 的一批香港移民或難民在英國定居的前景充滿風浪,殊不樂觀。

牛年到,民間的祝願詞有「出入平安」。此句當涵蓋BNO出入境平安,自由權仍獲保障。據倫敦方面的消息,自1月底至春節前,已有5000名BNO申請居英簽證,預料會持續增長。

在香港人努力之下,疫情已經緩和,經濟亦會逐漸復甦,但大家可能唔知道,迎接復甦是很殘酷,如果唔賞罰分明,是會錯過今次復甦機會。

這批人不看好香港的前景才移民,照道理應該在移民前把樓賣掉。急於賣樓就會削價求售,所以有人預期這將會對樓市形成壓力。要衡量這樣的壓力有多大,先要衡量究竟需要這樣急放的樓盤有幾多。

若然中英關係惡化,中國對英國的態度是可以出現很大變數的。移民英國的人得有心理準備,他們可能會在英國遇到更嚴重的排斥。

英國人以會玩政治着稱,他們在撤離各個殖民地時常常被指「留有一手」。特首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發文指,這場BNO風波是英國以政治包裝滿口歪理的經濟算計,一語點破英國政治最重視利益的特性。

英國於1月底正式落實BNO港人及其家屬先入境後入籍的安排,中國隨即宣布不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行及身份證明,旋即傳出中央政府將進一步限制透過BNO簽證取得英國國籍的港人應喪失在港的居留權及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