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史

寫香港史的洋學者
作者:鄭明仁2022-08-26
研究香港歷史,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的學術年刊是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年刊作者不乏香港史權威,特別是一些洋學者,他們的研究報告,令人大開眼界。
香港史教學的意義
作者:黃家樑2020-10-19
香港年輕一代都對缺乏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而香港史教學實即可以培養年輕學子的民族認同感,實在是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饒宗頤先生的香港史研究略論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22
我們相信透過探索饒先生香港史研究的歷史學思想、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點,我們仍然可以從小中見大,一窺饒宗頤先生的學術的深奧內涵。
劉智鵬、陳學然論香港史:突破殖民史觀 思考我城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8-22
讀香港史,就等於讀了一遍中國近現代史,也就讀了一遍東亞包括東南亞的歷史。如果再看遠一點,把香港嵌入整個十九世紀西方資本主義、殖民主義等的發展脈絡中,我們便是世界史的一部分。
什麼因素促使教學變革的出現?
作者:蔡國光2019-03-13
筆者本科唸歷史,唸書與教學是兩回事,教學過程需要增補個人認知,以及設計及反思教學策略。
周佳榮:如何令初中學生愛上香港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3-07
要教好香港史,就要先教好中國歷史;要教好中國歷史,必須正確認識歷史。初中老師要令學生覺得歷史不沉悶,不是死記硬背的科目。
邊緣性的迷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2-04
陳明銶教授近年在港、澳歷史的研究上,開展了身份認同的領域,這位向來重視史學的實證性的學者,似有一種向思辨論的轉向。
教好中史 重點不在張揚愛國主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30
初中中史科沒有公開試的壓力,教學成效評量的方式便可以打破框框。讓學生通過有趣味的閱讀、科研活動、參與製作而有所表現。
怎樣談「中國性」?
作者:文潔華2018-07-28
我提出得思考「中國性」的問題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一如「香港性」、「台南性」或「日本性」。在我們當下生活的語境裏,它是否一種必須的身份策略?
世紀報紙重歸香江
作者:鄭明仁2018-04-20
一下子便取得49份《華字日報》原件,而且年份這麼早,出版於光緒19年至25年(1893-1899),以民間個人收藏而言,珍稀程度數一數二。
香港史應怎樣去教?
作者:黃家樑2017-12-12
在歷史上中國和香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兩者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史不可能獨立教授。
嶺大獲選「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 服務研習助學生成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9-24
根據《福布斯》的最新的排名,嶺大獲評為2015年「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之一,排行第九。莫家豪表示消息令人振奮,認為能反映嶺大作為博雅大學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