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年頭,連大學校長都不易為!美國大學的校長辭職潮告訴我們,很多不同利益集團都想影響、控制大學,但這樣對大學並非好事。

為什麼烏克蘭突襲俄羅斯邊界?美國是幕後黑手嗎?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台積電到德國設廠,不僅需要台積電同意,更須得到美國放行,所以德國才不惜高調試圖介入台海,在地緣政治上和美國保持一致。到了關鍵時刻,在美國人面前,德國的態度和日本相比,差別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

術數名家莊匡文繼續為我們剖析2024年下半年運勢,包括從命理角度看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從術數角度看中國發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紛紛擾擾的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原因的分析中,《華爾街日報》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法,但是由於缺乏可以拿到枱面上公開的人證和書面證據,北溪管道被炸的真相依然是羅生門事件,各說各話。

在股市有句名言「理財有風險,買股要謹慎!」外資都以自己在外國經驗豐富,忘了股市最基本作用是集資,不是用來炒的,所以去年入局者,紛紛失手而回。

伊朗在中東地區雖是大國,無論在人口、土地面積和軍事規模上本應將以色列比下去,但不要忘記,以色列背後有美國這個高科技大國撐腰,令伊朗倍感壓力。

庫爾斯克突襲是美國總統換屆的一個插曲,真正目的如何,難以判定,但至少這證明美國攻俄已無紅線可守,俄羅斯再沒有幻想的餘地。中國在旁觀看,應吸取教訓,早作相應的規劃。

出現於主流媒體的那個美國,是運籌帷幄的全球中心,大都會的生活,然而,之外的世界,許多人的真實生活是一連串的失業、轉業與再就業,以及不動產淪為移動式房屋的心酸血淚。

去年貝丹東毅然踏入這個充滿未知的政治漩渦,如今她接任賽塔,她繼姑姐英拉後成為第二位泰國女總理,也是該國最年輕的總理。能否突破家族的政治宿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巴黎奧運剛剛結束。澳門科技大學雷鼎鳴博士指出,奧運有兩種精神值得珍視。他又為我們分析為何運動員願意付出代價苦練,以及主辦方如何確保公平性。

美國學者、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剖析選舉年,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核心。一起聽聽華府最關注哪些危機?又有什麼對策?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博士認為,美國總統都須要知道,遊說團體對政府和議會影響之大,要學會如何應付,尤其是以色列是在美最大外交遊說團體。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近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首次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訪問中國。此次高層會晤反映中烏兩國在保持溝通和促進停戰談判方面的共同努力。儘管雙方表述立場各異,但都強調了維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

長居中國的法國學者羅弘出版新書,深入探討了中國與西方,尤其是與歐美國家的複雜關係。他表示,希望用更加客觀、公正的角度,帶領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看到中國的真實面貌。

中國經濟為什麼韌力強大? 三中全會決定怎樣配合中國抗衡美國?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運動員有口福了,只是3星菜都是細細份,吃得飽嗎?這些目標是環保,60%是素食,80%食材要來自法國,吃得慣嗎?

美國以色列一直強調真主黨是個不折不扣的恐怖組織,而且還游說其他國家站在美以立場的一邊,今次阿盟表示有必要「撥亂反正」,這反映了什麼呢?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相比其他帝國、霸權主義國家特殊,不易崩潰。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自蘇聯解體後,美國一霸獨大,缺乏競爭對手,福兮禍所依,反而似乎在衰敗之路上大踏步前進。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美國尚未到此階段,不會亡國,但國之將衰,總也會有些顛覆我們認知的怪事不停出現

在最近的美國大選,拜登和特朗普在辯論中展現的水平低劣,背後反映了美國政治制度本質上的不完善?同時,美國嚴重通脹和貨幣供應量大漲,背後原因皆在中國?本影片剖析美國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不管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刺殺是個人行為,亦或背後有團隊策劃,以及真凶是否存在,是誰,目的為何,目前發生的一切對於拜登及民主黨來說,都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肯定會有人將此事與民主黨聯繫起來。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3日(周六)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競選集會,他發表演講時,現場傳出槍聲,右耳被子彈擦傷。特朗普發言人14日(周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朗普目前「情況良好」。

對於北約華盛頓高峰會宣言,中國駐歐盟使團作出強烈反應,指北約的宣言「通篇充斥冷戰思維和好戰言論,涉華內容充滿挑釁、謊言、煽動和抹黑」,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並已向北約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生命何價?真的值得有些國家以錢先行,懶理人工智能武器的準確度和可靠性?把無辜人命置之腦後。

屋霸現象是近年才廣泛起來,原因之一可能是貧富懸殊,流浪者大增,這不正也是美國社會衰敗的現象之一嗎?

2024年初,IMF對各主要經濟體的GDP成長率預測出現了較大偏差。各國經濟情勢複雜多變,IMF的預測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我們對香港的前景,不應盲目的樂觀,有外國勢力盯着你找機會抹黑攻擊,怎可不小心翼翼。但過分的悲觀也沒有好處,更積極的應對是創造條件,把壞事轉化為好事,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

美國最近秘密派遣僱傭兵參戰烏克蘭,全球戰爭或即爆發?美國與烏克蘭簽訂的雙邊安全協議,以及俄羅斯在這此行動有何反應?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中在多哈表示,以色列同意接受原來的停火協議,但因哈馬斯多番修改停火協議,而無法達成。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間接在拯救人質行動中幫忙,才是整場衝突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