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美國

日食不祥 亡君之兆?
作者:蔣匡文2020-10-10
唐代《推背圖》作者李淳風寫了一本占星的書名為《乙巳占》,書內記載「日食,三年,君不得」,意思是日食後三年內該地之國君會出問題,大至死亡、下台,小至出政治問題及疾病。
國運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作者:郭一鳴2020-10-09
如果不是有這樣一個對疫情漫不經心在前,領導抗疫信口雌黃在後的總統,美國會有750多萬確診個案、21萬人死亡嗎?
施永青:中美惡鬥香港遭殃 經濟下滑港人如何逆境求生《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8
中美由競爭到敵對香港人被迫選擇立場,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美國要切斷與中國關係香港過去的功能受影響,中國靠內循環香港經濟發展將受損,年輕人需要去內地找新工種。
美國有走向分裂的徵兆
作者:施永青2020-10-08
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後,美國聯邦政府由共和黨把持;但州政府中卻有不少是由民主黨執政,大家的抗疫理念與手法都不一樣,結果互相指責,沒法合作,令到美國的疫情比其他國家更難控制。
美國怎樣干預香港?
作者:葉劉淑儀2020-10-08
很多媒體、時事評論人均曾報道美國政府任意干預,甚至企圖顛覆他國的事。
不因為什麼
作者:何漢權2020-10-07
近年政治意識型態與個人政治立場主導,竟弄至烽火禍香江,呼朋引輩,順我生,逆我亡。
75歲的聯合國 正面臨史上最大威脅
作者:朱雲漢2020-10-07
疫情籠罩,聯合國只能低調慶祝75歲生日。從二戰的廢墟中誕生,試圖重建國際秩序,這個高壽的組織,正遭逢成立以來最艱鉅挑戰。
失業待業數據落後 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陸觀豪2020-10-07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大法官任命 政黨為何鬥一番
作者:曾鈺成2020-10-05
美國最崇尚三權分立,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受到行政和立法兩權粗暴的干預。在香港,法官的任命完全由司法界自主,雖然《基本法》寫明大法官由行政長官任命、經立法會同意。
兩個星球的分別
作者:張建雄2020-10-05
兩個星球,一個推行人類健康共同體,共同對抗新冠疫情,一個自私自利,自認高人一等,不肯幫助落後國家。
安倍證言:四年以來,他如何引導特朗普對抗中國
作者:尹瑞麟2020-10-05
特朗普當年參加美國總統時,政綱強調「美國優先」,並在多次在競選集會中公開表示,美日同盟對美國不公平,日本長期佔美國便宜,只分攤很小的美國駐軍費用。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夫人確診新冠肺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2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網站證實,自己與妻子梅拉尼亞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現正進行隔離。
TikTok與臉書
作者:林沛理2020-09-30
來自中國也許是TikTok的原罪,但它的頭等大罪是把臉書這美國科網公司的龍頭打到落花流水、面目無光。
由觀勢到見勢勝
作者:張建雄2020-09-30
中國奉行「韜光養晦」多時,近年「有所作為」,抗疫成功是作為之一,但何時才「鼎定乾坤」,成為「二超之一」,這是要西方世界的優越感完全消失才成。
陶傑:滙豐的處境,香港的命運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9
以常理而論,擊斃滙豐等於擊斃香港,也相當於自斃。但在今日撲朔迷離之下,似乎無人按牌理出牌。
美國與台灣建交,北京應該反制
作者:陳文鴻2020-09-28
中國不先打一槍,也不給美國干預藉口,久圍台灣之下,台灣內部必亂,僵局可解。
中印衝突影響有限
作者:雷鼎鳴2020-09-28
印度人口比中國年輕得多,中位數是28.7歲,中國是38.7歲,這倒是印度的優勢。不過,印度有兩個頗為麻煩的缺陷,會拖她的後腿。
從錢穆論美國歷史說起
作者:張建雄2020-09-28
到了今日,錢穆已去世30年,美國歷史種種,就被翻舊案了。
世界疫情嚴重 經濟前景暗淡
作者:施永青2020-09-25
由於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足夠儲備去捱這麼長的低收入期,其中不少可能要倒閉,以致即使疫情受控後,經濟也不容易回復正常。
從TikTok事件看民族尊嚴
作者:湯文亮2020-09-25
很多人以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很貪心,想食咗TikTok,其實,特朗普志不在此,華為才是他的目的,而中美雙方都以TikTok作為火力探索。
施永青:美國去中國化經濟已走下坡 特朗普擅詭詐勝選機會高《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4
臨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爭取連任打中國牌,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特朗普近期動作多多打,實是一位擅詭詐的人,相信連任的機會高。一起聽聽施先生怎樣分析。
避免「病死」,也要避免「餓死」!
作者:陳景祥2020-09-24
疫情尚未平復,經濟處於半癱瘓狀態,現在唯一能撐起整個經濟運作的,就只有政府公帑。到底我們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多久?政府既然不願見公共財政陷入危機,那政府又有什麼解困良方?
美國大選開跑 特朗普出陰招,難產噩夢再現?
作者:朱雲漢2020-09-23
20年前小布殊當選爭議,今年可能重演,且更火爆。特朗普刻意拖延選票郵寄、質疑舞弊,甚至有人建議戒嚴……
對外理智 對內愚頑
作者:劉銳紹2020-09-22
美國旨在吃掉或控制TikTok,在「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下,使出強硬手法,TikTok不能不退避三舍,尋求機會盡量減少傷害。
美國出現危機 幫助中國復興
作者:陳文鴻2020-09-21
現任總統有權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有權動用軍隊,國會亦有權禁制。由此產生憲政危機,但不可能用法律解決,因為需時長久,不能即時制止特朗普的胡作妄為。
美國在台海難以遏制中國
作者:雷鼎鳴2020-09-21
中國的進攻及防衞能力自非北韓可比,美國發動冷戰,優而為之,但她敢與中國熱戰嗎?
在經濟問題上美國處境危殆
作者:施永青2020-09-18
特朗普常自誇,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已在這場與中國的角力中大獲全勝;但全勝的結果卻是美國的GDP在第二季下降了32.9%。中美兩國的處境,究竟誰更惡劣,答案已寫在牆上。
由美國國債看不見前景
作者:張建雄2020-09-17
美國國債在疫情下怎會不激增?經濟學家們都指出,到年底,美國國債分分鐘會到達30萬億美元。
大學,要把「人」字寫得更大
作者:何漢權2020-09-16
大學教育就是要把「人」字寫得更大、更好。大學教育,師生互動,究是從情義中來,幾年的本科學習,總要踏入社會,謀生與處事,生存與生活,都難免向名利走去。
特朗普有機會連任嗎?
作者:施永青2020-09-16
美國大選在即,愈來愈多人關心,下屆美國總統會由誰來出任?我個人認為:不管誰來做美國總統,美國對華的政策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