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寧榮教授認為,特朗普是清楚向多國增加關稅的目標,就是兌現選舉時的承諾,這輪大增關稅打亂全世界未來發展,除了美國經濟受損和可能衰退,全球均要準備面對很大的不確定轉變和風險。

外企承諾投資美國,是公關策略還是真有商機? 若生產線回歸美國,iPhone手機會賣貴幾多?

白宮罵戰視頻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內涵非常豐富,絕對可以作為特朗普2.0時代白宮處理國際關係的案例教材。

特朗普對俄示好,欲「聯俄抗中」。分析人士認為,美俄真正走近可能性不大,因美俄結構性矛盾難解,且俄羅斯不會為迎合美國而疏遠中國。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中俄關係的挑戰在於如何應對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變化,而非具體矛盾。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在一些人的眼裏,只要和美國以色列對着幹的就是好人,就應該支持,但現在的問題是,胡塞的行為已經超過了反美、反以層面,對中國的利益影響更大。

美國的政客十分愚蠢,歷史上常錯誤以為可利用關稅去保護自己,打擊假想敵。雖屢試屢敗,毫無成績,但他們總還是要試的。

美國完全違背「仁義禮智信」的自律性要求。不「為政以德」,不重視現代文明,是否倒退為野蠻及無規矩的原始社會?

今次制裁行動,以及向國會發表的《香港政策法報告》,表明特朗普政府決心向剝削港人權利及跨國打壓的人士追責。新聞稿指出,制裁的五名港官執行削弱香港自治權的政策,並意指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參與實施《國安法》。

為何目前是中國經濟平衡發展模式最佳時機? 美國走上孤立主義歪路 是給北京送大禮?一起聽聽資深投資人譚新強的分析。

美歐關係轉變,歐洲自主性提升。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削弱對歐洲安全承諾,歐洲國家尋求加強團結,但內部分歧猶存。中國或可把握機遇,加強與歐洲合作。

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引發質疑。加沙傷亡慘重,猶太人自身經歷過種族清洗,為何重蹈覆轍?美國基督教價值觀與支持以色列迫害巴勒斯坦人似有矛盾。耶穌普世宗教與猶太教的衝突,美國是否被猶太利益綁架?

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不受美國牽制?一起聽聽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的分析。

敘利亞過渡政權為何對宗教派系撕殺視而不見?美國、以色列等國勢力滲入支持不同派系,國家成為極端思想的溫床?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控反人類,為何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政治綁架? 美國怎樣從中作梗,成為另一個顏色革命?聽聽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博士為何這麼說。

美國注定退出北約?烏克蘭不得不簽署礦產協議 最終會被分割成七塊?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的分析。

美國強勢介入下,美資資產財團貝萊德成功收購運河部分經營權。巴拿馬人民再次受美國強權壓迫,他們的聲音被國際角力淹沒,人民的未來在哪裏?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芬蘭司機十分意外:我們最幸福?搵食艱難,每年多人自殺,這叫幸福?筆者說少安毋躁,那是美國機構的傑作,幸福要自己去感受,而不是外國人的報告。

美國欲加以控制巴拿馬運河和港口,中國是否只能被動接受?長和若不配合北京,會有什麼後果?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博士的分析。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幾近輪番上演之勢, 還有不少固定套路「請君入甕」。為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親美民進黨領導層看來,更加靠攏美國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任何軍事攻擊或侵犯,但在特朗普的交易外交政策下,台灣可能會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而被犧牲。

早早把中國視為眼中釘的侵侵,想盡辦法圍搗在急速發展科技的中國人,想把美國第一那塊殘舊招牌再翻新,但在一個空心、自大的國度上,只靠到處亂揮倍增不合理的關税木棒,美國很快就會自吃其果。

美國和俄羅斯因利益而結合,俄烏兩國停火協議仍有變數?美國強勢外交為何只能欺侮弱國,對中國和俄國難以奏效?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越戰期間,中美對抗加劇,中國支持印支反美鬥爭。1970年5月20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50萬人集會,聲援印支,標誌中國堅定反霸。今日台灣問題核心仍是中美對抗,中國應汲取歷史教訓,團結全球力量,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

美國如何通過間接管治,建立橫跨五大洲的帝國? 哪14個現象反映大美帝國逐步走向終結?一起聽聽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教授的分析。

中國不再寄望美國改變對華政策,不給特朗普表演機會?北京莫斯科合力 軍事經濟實力足以扺抗美國?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譚新強表示,美國政商界瀰漫對特朗普政策的焦慮。企業家們憂心關稅戰、經濟衰退,甚至國家安全,對其「美國優先」政策及親俄立場深感不安。

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美元,引發台灣社會擔憂技術及人才流失,美國藉此鞏固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未來情況並不明朗,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嚴重挑戰,未來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

美俄烏和談傳聞四起,美國施壓烏克蘭放棄領土,只想取得礦產資源,澤連斯基面臨兩難。戰爭走向取決於烏軍能否堅守陣地,以及澤連斯基的談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