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書法

最後一堂課
作者:譚寶碩2021-11-14
技藝只是技藝而已,當你把技藝的深層領悟,它便是道。
談恆心
作者:陳家偉2021-04-20
爸爸告訴Grace游泳冠軍、音樂家、畫家都懂得恆心,恆心就是不放棄,堅持下去,繼續努力,直到達到自己訂的目標!
硯邊浮夢──學書生涯點滴
作者:鄭楚雄2021-04-02
大半生的沉浸,如果還能做出一些成績,像在硯邊浮生若夢,對我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經歷了。
疫情下的漣漪
作者:鄧兆鴻2020-12-08
疫情肆虐下,很多比賽活動都要推遲,甚或停辦,全港性的書法比賽每年都有很多,去年因動亂而耽擱,今年因病毒而延誤,希望來年一切順利。
放眼空間
作者:靳杰強2020-11-22
中國的文字結構複雜,筆畫眾多,要寫得美觀也得要用心思考,書法藝術更不用說了。空間的處理就是筆畫的分布,我們怎樣才能使這些筆畫分佈得有條不紊?
筆鋒和秃筆
作者:靳杰強2020-11-15
筆穎完好的筆固然是傳統書法必求的工具,但秃筆也未必沒有用處。禿筆可以看作另一種工具,有它特別的性格。
日月與目月
作者:靳杰強2020-10-10
歷代書法名作中以「囧月」或「目月」作明的隨處可見。我亦常聽到有人說,那些只是書法家的字。書法家只在標奇立異,故弄玄虛,千萬不要學,只有字典裏的字才是正確的字。
書法氣韻從何而來?
作者:鄭楚雄2020-07-21
一幅作品的氣韻,不是單看某些特定的條件,而有各自的生命。
菊花傳奇
作者:譚寶碩2020-07-19
一朵菊花,打開了心窗。看事物,要看事物的本質,解決問題,要抓關鍵,撥開枝節,直達本源。
力透紙背
作者:靳杰強2020-06-27
書法常以「力透紙背」來形容筆劃有力,以為只要用力執筆,再用力寫,便必然達到字劃有力的境界。
蝸居練字:兒寬贊
作者:靳杰強2020-06-20
兒寬贊的書法,字形方正,字内筆畫排列勻稱,一派虞世南和歐陽詢那種嚴謹儒雅的風度。
書法雜誌《書譜》的劃時代意義
作者:鄭楚雄2020-03-17
《書譜》雜誌是以雙月刊形式出現的,每期都盡可能購買。十多年來,得到很好的啟發和充實的認知,是陪伴我走過青春歲月的知己良朋。
記陳文傑老師
作者:鄧兆鴻2020-02-26
陳家偉兄乃霍韜晦教授入室弟子,拳拳服膺於儒家哲理,席間他出示法住學會為陳文傑師主辦書法展所選印之《勸世書法》,並謂會在本欄寫紀念霍教授的文章,也囑我寫些陳師的記憶。
退休再創光輝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19
在香港,要把退休後的生活過得充實,可有很多途徑——當義工,辦社企,重拾年輕時的興趣和志願……各適其適,喜愛文化藝術的年長人士,更可以半價享受不少高質素的文娛節目。
學書法是否一定要刻苦臨摹?
作者:鄭楚雄2019-07-10
現在很多人教書法,臨摹是必須階段。摹是初階,臨是進階。摹一段時日,就要臨了。要臨多久,因人而異,也因理想而異。沒有書法名家不是刻苦臨寫前人碑帖的,而且不是一家,而是遍臨各家。
毋忘書法
作者:程介明2019-06-28
下一代要是不寫字,可能引起文字的總體衰退,中國文字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元素,長久下去,就會喪失殆盡。那對中華文化將是滅絕性的大災難。
做人與書法,是藏鋒好,還是鋒芒畢露好?
作者:張惠2019-01-01
藝術作品往往象徵着創作者的心態、過去和命途。書法與做人處世至少在某程度上是脫鈎的。
寫字的煩惱
作者:陳章華2018-12-12
語文老師在低年級一般較着重字詞的筆劃和筆順,字形的結構,好讓他們鞏固漢字的寫法。字要寫得清楚工整,才能表達文字本身的意義和美麗。但怎樣拿捏當中標準,要求到什麼程度才合適呢?這是老師的煩惱。
筆墨自在
作者:譚寶碩2018-08-05
提筆,調心,我深信以安詳之心才能寫出安詳之字。
香港的少年十五二十時
作者:楊興安2018-06-16
回顧當年青蔥的日子,絕大多是快樂無憂的,只有第一次乒乓球比賽輸給對手,整天悶悶不樂,若有所失。可是入睡後,什麼煩惱也消失了,醒來又一新天,這便是年輕的好處!
《曹娥碑》憶事
作者:譚寶碩2018-04-26
終於有一天,我在一間書店找到了熟悉的《曹娥碑》。把字帖拿在手上那一刻,心中百感交集,不知何等滋味。
蔡瀾:自成一家
作者:張灼祥2018-03-29
儘管蔡瀾說自己不是「書法家」,而是「書法愛好者」,他的率性而為個性,讓他的書法有着活潑況味,那正是他對人生的一種透視。
學書法不應太講實用
作者:鄭楚雄2018-02-28
書法是一種提高個人修行的媒體,增長個人識見之餘,也有助精神內涵的鑄鍊。
陶鑄古今自在人
作者:編輯精選2018-02-26
饒公駕鶴離去,令人悲痛不已。但轉念一想,101歲高壽,生死輪迴,是自然法則,只要人們記得這個人,就是永生。
無償傳藝的書法大師
作者:楊興安2018-02-24
羅秉威老師學有所長,無償地扶掖後學,志尚高雅。但恐怕一生都是過着窮困的日子,香港便是有這樣默默無聞的人物!
現代人還需要字好嗎?
作者:鄭楚雄2017-12-20
喜歡寫字的人,不用說有寫字天賦的人不會隨便捨棄毛筆,就正如喜歡演戲的人不會隨便離開舞台、喜歡打球的人不會隨便離開球場一樣,無須強逼,也無法制止。
女人從20到30歲的這十年
作者:老占2017-07-27
這麼多年來,我非常信奉的一句話是,30歲之前你需要最大程度地去主動認識別人。
青年人對大地主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作者:徐家健2017-07-02
回歸廿載有感,提出三個市場現象給大家想想。
與金耀基教授的文化緣
作者:文灼非2017-05-16
祝願金耀基教授健康長壽,不斷創作,期待一直讀到他的新著,更期待他的90書法展。
中國的教育改革——書法列入中、小學課程
作者:鄧兆鴻2017-05-05
日前與副校長協會30多人到北京交流,參觀了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和北京中學。 北師大實驗小學是直屬北京師範大學,主要為教職員工子弟服務,學校運作管理、運作與北京其他小學有些不同。北師大推出的教育科研、改革教學方案、新理念的引入,均由北師大教授團隊領導,在實驗小學試行,成為北京市以致全國教育改革的先導單位,是區內首批素質教育優質學校。參觀學校時,學生的書法作品到處可見,據知原來是2017年北京全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誦讀、書法、傳統藝術等元素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體系。追溯源起,2013年教育部公佈把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2015年出版了《小學書法基礎教程》,全國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要按照要求,結合地方實際以制訂可行的實施方案。參觀期間經過書法教室,正在學習的是七、八名教師,正在學習篆刻的拓邊款方法。教師們十分投入,筆者看他們的篆刻作品都具相當水平,與他們略談,他們已學了相當時間。書法教室旁是音樂教室,在教室內也見到一疊約二、三十份內容相同的書法練習,署欵的是該教室的音樂老師。可見學校是按計劃邊推行課程邊「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形成以語文教師為主體、專兼職相結合的書法教師隊伍。」以完成教育部文件的要求。   「字乃文章衣冠」成笑話 北京中學是經北京政府批准,於2013年由朝陽區政府創辨的完全中學,四、五年間已打做成北京市重點的STEM示範單位,主理老師是北京市物理特級教師,以「單元主題教學」及「專案學習」等策略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的學習方式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昇學生的靈性與自主管理能力。北京中學也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般四處多是學生的書法作品,參觀的其中一處是一座四合院,環境清幽雅致,原來這兒是琴、棋、書、畫的教室,導遊的就是書法教室的李明老師,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外,都要學習中國傳統的詩文、書法、傳統藝術等。教育部指出,書法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橋梁,文字的演變、書法涉及的器材物質,如:紙、筆、墨、硯,甲、竹、金、石,碑銘、尺牘、摩崖、造像都是古代文化生活的一部份,涉及文明制度、禮俗風情,可以貼近前人的文化生活,體察中華文化豐富的內涵。 筆者70年代初教中文科時,也有教授學生書法,每到長周選教唐詩一首,並裁三尺月宮殿紙書寫有關唐詩,學生也用月宮殿紙練習,中文家課就是書法一篇。星期一交書法習作時,都把學生作品貼在班房四周,常被同事取笑入了幡旗八卦陣。時有一家長約見,說他的兒子不需要寫毛筆字,因為他兒子將來接手他的生意,只要會用硬筆簽名便成。我告訴他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他沒接受我的意見,我作了專業的堅持,他兒子還是照常交書法作業。後來轉調了職,我也不教中文了。 電化時代讓書寫轉為可有可無的玩意,書法逐漸被遺忘,「字乃文章衣冠」更屬笑話,但綜觀不同文化的傳意符號,能發展成為視覺藝術,而又變化萬千的,相信只有中國的方塊字。國內把書法課列入中、小學的課程,要求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高中階段要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書法教育停頓三十多年,斷代情況十分明顯,專業教師嚴重短缺,對書法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北京的兩所中、小學已在教師培訓上有一定的開展,若各地能有相若的理念,書法教育將有更長速的發展。但中華文化是否能如期望般發展,則有待時間的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