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金、梁武俠小說大受歡迎,出版社找來當時著名漫畫家潘飛鷹、莫君岳等人把金庸和梁羽生多套武俠小說編繪成漫畫版,列入「新派武俠漫畫叢書」,行銷海內外。
有人喜歡《老夫子》夠「街坊」,因為它所講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他們身邊;有人喜歡《老夫子》夠「貼地」,絕對不離地,因此能引起共鳴,共鳴是《老夫子》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今次新入藏的漫畫版金庸小說都是上世紀60、70年代作品,距今逾半個世紀,書況保持良好,屬難得的佳品。
朋友說設計是人生馬拉松,一直往前跑到終結。我卻認為設計是一個沒有固定賽道、無邊無界的修煉場。
堅持過,就算失敗倒下來,也是無悔無憾,因為,我們曾經為理想挺立過;仰望天空,拍走泥塵,舒一口氣,哼,腰肢,還是筆直的……
《老夫子》連環畫感覺極有趣味,社會形形式式的寫照,彷彿就在周邊,逼真的美善薰習,幽默中發人省思。
中大文物館與芝加哥大學香港袁天凡、慧敏校園合辦《香港印象》展覽,展出超過100幅的畫作和相片,展現了上世紀40至70年代的香港風貌。
1956年,由一群漫畫家李凡夫、李凌翰、陳子多、區晴、黃蒙田、鄭家鎮等人合資,出版了《漫畫世界》半月刊,再度掀起香港漫畫界的熱潮。
日本酒專家陳銘基是《神之水滴》系列的忠實讀者。他相信很多在香港學葡萄酒的人都有讀過《神之水滴》,他也追讀了多年。他認為《神之水滴》富想像力,內容破格。
《漫筆金心》全書18萬字,圖片2000多張,正如邱健恩說,這本書把60多年來,150多種金庸小說漫畫的演變軌跡、版本圖像盡收眼底。
蒲葦老師認為新作《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除了學習中文外,也學習生活智慧。他眼見很多家長發火或愁眉深鎖,建議看馬仔的漫畫,希望多點幽默感,心情得以釋放。
王澤上周四在蘇富比舉辦酒會介紹父親的作品,半場,一位銀絲短髮穿旗袍雍容閒雅的女士抵達,起初大家以為她是蘇富比的貴賓,後來,王澤夫婦向在場朋友介紹她就是陳小姐──陳玲玲!
從那些帶意識流的故事中,我們彷彿看到一個遊魂在香港一天的出行,那僧人可以是個平常人肉眼看不出的天使或靈魂,帶着《尤利西斯》或至少是《酒徒》式的浪蕩體驗。
大學生活,誰不蹺課?唯獨是張同老師的課,我們總是乖乖地待在位上,恭聆教益,不敢怠慢。
譯者在序言引用作者一句話:「對研究生來說,Jorge Cham(豪爾赫‧陳)相當知名,就像是學術界的Brad Pitt」。說豪爾赫的漫畫是療癒系聖品毫不誇張——每家研究所牆上,總有人張貼他的作品。
禪到了最後,脫離文字,不立文字,只能就是默然處於真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