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在今年最後一篇網誌展望2025年,地緣政治和較長的高息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會令市場增添波動。
正如筆者於兩年前在本欄中提及,吸引人才的前提,是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否則,即使人才來港,他們亦不會久留。
香港必須兩條腿走路,重振我們的貨櫃碼頭業。香港政府現在對航運中心的發展策略本末倒置,在立法會內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異議,這是非常奇怪的!
當問及「未來3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因素為何」時,香港和星洲民眾最擔心「急遽的通貨膨脹或降息」會衝擊經濟。對比其他地區,內地民眾將「中美貿易戰再起」視為首要經濟挑戰。
既是愛國的香港商人一直都享受着政府不干預政策的好處,這回被政府要求出力,心裏又怎樣想呢?傳統智慧認為資源由政府分配,效率偏低,持相反意見的卻說,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
我不懂金融,只覺得nothing is free。提振、穩住市場的錢用了是否要補回去?美國靠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向全世界借錢,大半個世紀下來,累計欠下幾十萬億美元。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周永新教授日前在《明報》撰文,呼籲政府要正視不同市民之間的觀念差異,尋求縮窄彼此的距離,這樣才不至妨礙社會的發展和改革,使香港踏上和諧和共融之路。
若政府凡事以國安為先,對官商合作推動經濟會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是否就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特朗普今重返白宮,旁邊盡為對華鷹派,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麻煩。對未來變局的風險,要心中有數,被動待變不如主動出擊、變中求進。
推動低空經濟是香港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透過完善的法規、技術研發、公眾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香港可以在這一新興領域中取得成功,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速推動企業同時在兩地交易所掛牌,有助吸引中東企業來港上市,這有利吸引中東市場的資金來港,包括他們持有的離岸人民幣,可增加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蓬勃本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亦可讓本港投資者有更多機會。
酒的魅力在於,少飲怡情,豪飲亂性。懂得分寸至關重要。適量享用能彰顯酒的精緻,增進社交友誼與彼此信任;過量飲用可大可小,造成尷尬場面。
中國企業如何在國學指導下實現走出去,逆風翻盤,贏得未來? 中美經濟競爭的本質是什麼?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如何幫助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獲勝? 聽聽港大亞洲環球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分享。
特區政府應集中在提高港人幸福感、歸屬感,聚民心,營造更包容、更寬鬆的社會氣氛。只有大部分人心情舒暢,港人才會支持特區政府,香港才可以真正「由治及興」。
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的《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經過4個競爭力因素綜合考量,香港的全球競爭力達到世界前五,跟「世一」新加坡的距離在收窄。因此,筆者相信我們是有條件翻盤的。
數以千計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有助提升香港地位?為什麼金融業分項計算 香港比新加坡更優秀?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在中國新一輪「出海」浪潮中,中型企業將成為主力?眼下,中國外部環境惡化、內需又未完全發揮,產業大轉移帶來了什麼機遇?香港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一起聽聽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的分析。
香港推動盛事經濟,啟德體育園將是舉行盛事項目的一個新地標,希望政府善用新科技打造智能園區,在人流管理上也為市民和訪客帶來流暢、嶄新的體驗。
下月,引進辦將公布新一批重點企業的名單,涉及十多家企業,當中超過一半是來自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範疇,分別來自內地、美國和歐洲等地,當中有些更是其領域中的龍頭企業。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4-10-04
國家發展與個人前途息息相關,國家日漸富強,生活不斷改善,人民才能提升幸福感,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具有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29日發表網誌,指隨着利率下調周期開始,以及內地公布多項大力挺經濟的政策措施,近日金融市場氣氛顯著改善,港股更創出單日成交4000多億元的新紀錄。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香港經濟不景氣,每隔兩三日便會聽到老店結業的消息,市民已陸續失去了等待的耐性。
香港特區政府目前面對的問題之一,是新舊動能之間未能順利過渡。陣痛過程既不可避免,那應如何熬過?
香港大格局面臨的近因之一固然是內地經濟環境惡化,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今後內地難以再一次為香港提供如過往的機遇。
周永新表示,以往在《施政報告》發表前,都會提出一些改善民生福利的建議,但今次不同,因為市民目前的憂慮跟以往不一樣,所以他提出一些政府或需事前準備的應對辦法,以免被批評「後知後覺」。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教授轉戰中東10年間,他看到了什麼?西方覺得香港與中國已無分別?如何用新手法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怎樣與深圳協同發展?一起聽聽他一系列的分享。
恒生銀行顧問梁兆基認為,外國意圖削弱香港集資能力,以重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貿易和金融業是本港經濟命脈,必須加以保護。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可以預見,未來香港虛擬資產行業在港元穩定幣、ETF、衍生品和固收類產品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拓展空間。
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榮譽董事長陳啟宗,回顧過往半世紀香港繁榮的兩大因素,表示回歸後港人不再拚搏,轉而對政府要求多多,是時候放棄高地價政策,擁抱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