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一再持續拖延減息政策出台的時間,根本目的還是在於配合白宮一來收割中國、吃掉中國,二來在後拜登時代的最關鍵時刻,增加及左右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籌碼。
未來的累積降息幅度,點陣圖約2.75%的累降幅度,應是較靠譜估計。企業和投資者勿奢望重回零利率時代,更需準備其資金成本會在較長時間維持高企,然後才慢慢回落,高槓桿和過度樂觀或意味其未必過到現在的難關。
在房地產泡沫之後,高端製造無疑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這樣的轉變是必行之路,卻不容易。如何突破美國阻止中國獲取高技術的「小院高牆」圍堵戰略,就變得異常重要。
日央行部署退出長達10年的超寬鬆政策,但這是一項具有很大風險的行動,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膽識及巧妙的執行。
美國弱的是政府尤其內政,兩黨分歧之大已到了dysfunctional,無法正常管治地步,不少人甚至形容接近內戰!但美國也有強的一面,所謂美國最強項就是商業操作。
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已改變了十幾年,不少教科書仍在教舊的一套,學生學到的是已經跟現實脫節的東西。為什麼?
2022年環球金融市場罕有出現「股債雙殺」,即同一年股市及債市都錄得明顯跌幅。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細說今輪股債暴跌的來龍去脈,對今年市況又有何啟示?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22-12-28
朱雲來指出,投資無法帶來產出的相應增長,反而導致資產的產出率不斷下降,質疑投資形成的資產意義何在,更引伸出全球經濟是否真的需要持續高增長的問題。
早在2008年金融風暴,有識之士早已警告,寬鬆政策不全有善終,居然死撐了14年。美聯儲加息加遲了一年,加息時速度又太猛,銀行家早已歎生意難做。
安倍經濟學10年後,日本GDP已縮水20%,人均GDP快和韓國看齊,岸田支持率日低,再不改弦易轍,相信不保。
2022年度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獎得主揭曉,得獎者包括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戴蒙德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迪布維格,以表揚3人在「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究竟市場上似樣嘅經濟學家係唔係已經死晒?如果連伯老也可以攞獎,那麼格老是什麼?死鬼雪茄伏應該都被激得由棺材彈返出嚟!
觸發歐洲的通貨膨脹的近因主要是由於俄烏衝突引起的能源及食物價格上漲所致,但引起美國通貨膨脹因素的卻比較複雜,是由需求側上升、供應鏈短暫斷裂和能源及食物價格上漲所帶動。
既然美國已經表明不願繼續遵守規則,中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其海外資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中國的決策者,也許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將非常認真地思考問題的答案。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當年通脹偏低之時,聯儲局都希望大眾都會往前看,為子彈窮盡的困境增加一線生機;現在通脹破紀錄,聯儲局反而不想大眾看得太前,好讓大幅加息有短期的震懾效果。
部分市民眼見要在實體經濟裏尋找個人的出路已愈來愈難,就企圖透過投資或投機去扭轉自己的命運。現實是賣出買入的次數愈多,犯過失的機會亦愈多,一般人還是少接觸更為安全。
金價的走勢長期以來都與利率背馳,利率升的時候金價通常會跌;但現在利率升,竟反而有資金流入金市,顯示世界的基本盤已出現改變。
今天昔日叢林文化、弱肉強食表面上已成過去,平等自由文明法治民主變成普世價值。然而弱肉強食以強凌弱的情況依然存在,只是以較隱晦的形式進行。
在短期內港元制度大概不會變,但將來與人民幣掛鈎是最合理的選擇。香港為求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應該及早研究如何在港發展人民幣的國際交收體系,幫助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升值,只要有節、有序、有理,會是中國經濟與社會鞏固現有成就並進一步發展的利器,不應放棄。
高樓價問題始終要解決,奈何問題拖得太耐,潛在成本同樣大,市場的反應未必是過敏。
「基金教父」雷賢達分析下半年投資環境時,指從華府陸續展開與中國對話,反映中美在經濟上的合作,對全球穩定十分重要。另外,他相信,下半年疫情會繼續反覆,股市會在困擾中緩緩上升。
雷賢達表示,早在今年初,他已預言舊經濟股將受惠經濟復甦,傳統行業股會領先大市。「那些低邊際利潤、低回報,靠規模效益的行業就不必考慮了,最好有合理的邊際利潤,可留意高邊際利潤兼有穩定增長的股份。」
大家不要以一般人的心態去看樓市的上落。你想一想,香港的醫生,就有1萬多位,醫生年收入有幾百萬,幾十萬人,每年吸收1萬多中小單位,不難。
通街是銀紙,倒不如放眼海外,尤其貫徹分散投資目的。
無論市場出現什麼現象,總可以找到一個壞方向去無限想像,今次紓困法案的儲備又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1968年之後的10年裏,全球在70年代發生了兩次金融和經濟危機。我們無法預測未來10年,金融危機何時會降臨。但已故美國經濟學家赫伯特·斯坦因曾經說過,如果一些事情無法永遠持續下去,那它終將停止。
環球抗疫防疫,各地疲於奔命之餘,也惆悵經濟基礎轉變,破舊而未立新,傳統理論過時,探索復元之路,猶如摸着石頭過河。
特朗普常自誇,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已在這場與中國的角力中大獲全勝;但全勝的結果卻是美國的GDP在第二季下降了32.9%。中美兩國的處境,究竟誰更惡劣,答案已寫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