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於主流媒體的那個美國,是運籌帷幄的全球中心,大都會的生活,然而,之外的世界,許多人的真實生活是一連串的失業、轉業與再就業,以及不動產淪為移動式房屋的心酸血淚。
經歷近年多屆奧運會香港運動員在不同範疇取得佳績,對青少年起了重大示範作用。多年前政府成立香港體育學院,成為地區內精英體育培訓的翹楚。
為何舉國體制很難誕生科學文化精英?丘成桐教授指中國數學研究不及美國40年代美國,原因何在?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運用「尖子」與「拔尖」這些概念的人們,往往已經不再深究這些詞兒的真正意義,大家也就在混沌的概念中「塘水滾塘魚」。筆者有一系列的問題,不能釋懷。
關於100分的討論,絕非無緣無故的高調;而是將來歷史回顧,很可能是一個笑話。對孫子說:「你知道嗎,爺爺那時候讀書,都要爭取獲得100分!」
中國既是共產黨政權,又不服從美國,當在推翻政權之列。中美之爭中最激烈和決定性的鬥爭,便是誰掌握官員精英,便掌握政權。這是美國化的最終結果。
現今自我感覺良好的精英們,在近年的全球暖化、解放自我等的意識高漲,再夾雜在量化寬鬆的環境下,自詡前衛的先軀們的行為舉止變得低調含蓄,不再肆無忌憚地窮奢極侈。現在講的是「低調奢華」。
有人說,應仿效張家朗的父母,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去發展自己喜歡的運動。究竟做家長的,遇到年輕人有這樣想法的時候,該作怎樣的表示呢?
「知人」是知道人的「人品」,賢奸品德高下,信不信得過。
香港現時的政治問題已進入要推翻政府的階段,只會帶來更大的動亂,即使鎮壓也會使經濟產生出眾多短、中期的後遺症。香港一段時期的衰落已是必然的了。
林鄭根本不會聽取別人意見,過度的自信亦令她目空一切,最終她在修訂《逃犯條例》一役遇上滑鐵盧,大敗而回。
若要吸引香港人到內地辦精英教育,從而令到專業科技之港人放心子女在這些類型學校就讀,現時的政策上的條條框框必須改善。
香港其實已經潛伏了高等教育供不應求的跡象:一方面,是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中畢業生升學的需求,上下夾攻。
在金錢原教旨主義盛行的今天,中國的精英已經放棄了改革開放以來來之不易一點點進步共識,已經沒有了文明與野蠻的區別、進步和倒退的區別、精英與責任之間的關聯。在任何社會,當精英墮落了,社會就會變得極其無助。
筆者從來不覺得所謂「神級名校」能夠將腐朽變神奇,因為如果學生表現不佳,早已被學校踢走,又怎會生存至中六考DSE呢?
為香港培育人才,不單要精英,也要群英,爭取小班,下放權力,讓不同性情能力的學生在老師、校長和家長合作下成長,才是正道。
國家利益是什麼?國家本來是一個抽象的存在,本身不應該有利益存在或利益關係。民主國家的利益,其實是全體國民的總體利益;在非民主國家,則是掌權者的利益。
考試分數是一種全世界的通行標準,98 分高於96 分,科學地說,98 分以下的都是他手下敗將,但這一班或沉醉於自己歌聲的同學,我們該如何給他們打分呢?
年輕人有那種「眾人皆醉」的想法,不足為奇。
馬雲的意願是「死在沙灘上」,若非遇到沉船意外,我想他死在辦公室的機會可能更大。
一日不減低社會怨氣及分裂,一國兩制難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似乎香港可能需要再遇患難,才會見真情及共融。
很明顯,傳統社會的精英和現代社會的精英內涵有相當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