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an 22 2025 22:36:2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焦慮

需要學懂變焦
作者:彭智華2024-09-09
聚焦和焦慮之間的關係變得愈見微妙。這種情況就好比當我們被眾人過度注視的時候,反而會因焦點帶來的壓力,及因為焦慮而無法真正聚焦於重要事物,甚至出現其他的生理及心理狀況。
郭黎玉晶:實踐家長正向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6
近年香港城市大學的正向教育研究室與多間中小學合作推行校本正向教育,取得不錯成效。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面臨許多生理、心理和社交上的轉變與挑戰,需要家長以不同方式提供適切支持。
貫葉連翹助你輕鬆渡過轉季抑鬱
作者:林嘉良2023-12-06
貫葉連翹中的物質Hypericin能直接刺激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生成,可直接讓我們感覺精神,減輕沉睡感。
關注會計業心理健康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3-08-24
世界精神衛生日訂於每年10月內舉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分享他們為提升員工身心健康所推行的各項措施。
攜手重建 疫後日常
作者:列家誠2023-05-18
可悲的是,並不是很多學校意識到回歸日常的倡議,還有更多可以做的。老師們應該覺醒,學校也應該覺醒,幫助學生們找到在疫情中失去的方向和道路。
乙醇脂質體令保健成效極大化
作者:林嘉良2023-02-22
脂質體可以提升吸收率及生物使用率,亦能有效阻隔胃酸,令保健品免於被胃酸消化,從而把保健品的效能最大化。原來脂質體都有進階版,名叫「乙醇脂質體」。它是什麼來的?
孩子的2023願望是馬上復常
作者:邱振明2022-12-21
香港防疫措施比全世界緊,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心理,例如事無大小都檢測、無需要也強迫自己洗手等,對小事情容易焦慮,甚至過度恐懼疾病和死亡,失去探索的衝勁。
別讓忙亂傷害夫妻關係
作者:羅乃萱2022-10-09
人的焦慮、恐懼這些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me time而顯現。因為人一忙亂,就會被突發事情牽着鼻子走,最後變得方寸大亂。除了影響個人情緒外,更會影響夫妻關係。
長期腰背痛可以斷尾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8
當患者日常活動時感受到肌肉痛楚,會自然地將肌肉收緊減少移動幅度。其實長久落去反令到肌肉縮短,甚至萎縮而變成長期痛症,所以因腰痛長時間臥床只會得不償失!
比較的意義
作者:彭智華2022-08-18
比較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比較的出發點、語氣態度和做法。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新冠導致腦霧、焦慮、抑鬱症 家長如何處理青少年情緒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28
經歷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學生在家上課,大人在家工作,每天遠離社群,人們的情緒健康容易發生問題。而不少新冠康復者還會有腦霧的情況,到底如何處理?一齊聽聽教育心理學家林少峯博士的建議。
港大抗疫心理健康小貼士 獲得幸福感的十項建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18
由停課到社交距離措施,疫情防控措施加劇了人們的孤獨感,增加了抑鬱和焦慮徵狀在人群中出現的機會。香港大學提出10項管理和加強心理健康的幸福小貼士。
點水蜻蜓款款飛 許多港人戚戚焉
作者:丁望2022-04-08
烏克蘭戰火仍在燃燒。聯合國人權機構透露,自2月24日至4月5日,逃往鄰國的難民近428萬。烏克蘭的災難令許多港人「感同身受」,即使面對「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景觀,或仍是「心有戚戚焉」。
疫情下如何為孩子解毒
作者:邱振明2021-10-21
過去多個月,香港雖然只有幾宗病例,但學校仍未完全開放,孩子即使上體育課都要戴口罩,口罩令和4人限聚令等措施仍未放寬。過度的防疫措施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對低下階層。
中大發現疫下學生近視發病率大增2.5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30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學童的近視發病率達到疫情前的2.5倍,建議孩子在閱讀書本或使用電子產品時,每半小時就要休息一次。
千萬別被政客激怒 活著便是贏家
作者:洪 蘭2021-06-08
在沒有疫苗可打時,唯一自保方式,便是提升自己免疫力。千萬不要被政客激怒,活著便是贏家,我們一定要活到疫苗到來,哪怕地老天荒。
被誤解的自動化焦慮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26
不工作的世界即將來臨,現在的職業技能全都可能被機器取代,未來的職場面貌會變得如何?人類沒有了工作,還剩下什麼?
感覺憂鬱焦慮?寂寞真的會致病!
作者:洪 蘭2020-11-06
許多證據指出,寂寞容易讓人生病。但有人在派對上感到寂寞,有人獨居卻不孤單。醫界如何實驗,研究過去認為無法量化的情緒?
2019香港人的眼淚
作者:廖書蘭2019-12-06
我知道在這麼惡劣環境下生活的,又何止我一人!我更知道,每一個香港人都可以隨時走,但我們選擇留下,因為我們肩上扛有責任!
「焦慮」有助於提高生產力?!這三種負面情緒,是正能量的來源
作者:創新拿鐵作者群2019-08-01
我們在工作時那麼抗拒情緒,是因為它長時間被排除在職場外。在工作時,我們壓抑了所感受到的一切,但這也造成我們沒有在適當的時候處理情緒問題。
面對司法弊端 港人有焦慮感
作者:丁望2019-05-16
《逃犯條例》的修訂草案,引起港人焦慮。官方應正視中國大陸司法弊端造成港人的陰影,回應民意修訂草案,只移交涉罪陸人,樹立港人港審的底線。
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
作者:編輯精選2019-03-31
你要去的遠方可能充滿了挑戰和荊棘,無論如何,相信自己,相信學習,相信成長。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
搬屋可能做成的心理衝擊
作者:彭智華2019-03-05
對於一些專注力、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不足的子女,轉換居住環境可以是一個沉重的學習包袱。
清掃負面雜念,不糾結在一個念頭上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05
面對壓力時,我們會感到焦慮,隨之而來的想法與評價就可能是比較負面的,也就會進一步做出比較負面的反應,可能是繼續想、或是想逃避一切等等。
請勿忽視失眠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6
當一星期三晚或以上睡眠不好因而影響日間的表現,就是代表失眠已經發生。即使真的患上失眠,也毋須慌張,只要能夠維持個人的睡眠週期及生理時鐘,失眠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
你是否過分安排孩子生活?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13
丹麥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學到眾多的技能,然而真正的幸福,無法光靠優秀的學業成績判斷。
運動上癮
作者:鍾伯光2018-11-04
要得到這份愉快的感覺,參與運動者必須要堅持其運動量和強度到某個水平,在這個運動強度下腦內會分泌一種具有鎮痛作用的氨基酸腦內啡,而腦內啡的分泌相信是跟運動上癮有一定的關係。
擔心再次共產 難忘抱頭痛哭
作者:丁望2018-10-26
胡德平文章的「內核」,是反對再颳共產風,觸及毛時代的公私合營、公社運動的共產風。他認為,兩次的共產風,都以強制手段把私人財物拿走。
思覺失調症的治本方法
作者:顧小培2018-08-26
我有一位舊同事患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醫生給他開藥物以減輕焦慮。但它有一籃子不良副作用、包括糖尿、低血壓、神志懵懵懂懂。
培育健康心靈,增加正能量──佛教醫學與全人健康
作者:佛門網2018-06-21
「全人健康」的目標與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普度眾生的本懷是一致的,而佛教徒修行的前提是發「菩提心」,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行六度四攝,有助培育社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