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彭定康

政務官逃亡潮 港府能否轉危為機
作者:葉劉淑儀2021-08-10
回歸24年後的今天,「政治中立」、「三權分立」、「不做政治工具」的觀念仍根深柢固。在當前的政局下,若政務官不甩掉這些想法,便難與中央及特區政府繼續攜手前行。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褚簡寧2021-02-25
本文聚焦在問責制、香港電台和北京計劃改革香港的選舉制度上。對我而言,這是香港的又一根棺材釘。最近有太多的事情令香港電台變得沉默,我怕香港在被埋葬之前再也不能做什麼事情。
三權分立迷思 港回歸前後從未實行
作者:葉劉淑儀2020-09-09
司法方面,回歸前,香港一直享有司法獨立,而且這項優勢在回歸後受《基本法》保障。但是回歸前,人事任命方面沒有分權可言。
彭定康譴責拘捕黎智英行動 羅冠聰擬在英控告英籍港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11
回歸前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周一譴責香港警方拘捕黎智英等人是對香港自由和生活方式的嚴重攻擊,試圖把香港變成像中國般的「警察國家」。
羅冠聰抵達英國 與前港督彭定康會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7
離開香港的前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在7月16日晚上在Facebook發文,表示他在英國與前港督彭定康會面。
哈薩克爆發不明肺炎 中國使館籲提高警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0
中國駐哈薩克大使館周四發出安全警告,呼籲在當地中國公民注意防範「不明肺炎」,並指今年上半年已有1772人染疫死亡,當中包括中國公民,而「不明肺炎」的致死率更遠高於新冠肺炎。
做最壞打算
作者:陳景祥2020-05-28
走到這一步,北京是狠下了心,香港則是命懸一線;往後發展,很難預見會有樂觀結果。
黎智英李柱銘等15名民主派人士被捕 涉2019年參與未經批准遊行集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18
15名民主派人士4月18日被捕,包括黎智英、李柱銘、李卓人。警方指被捕人士涉嫌於2019年8月18日、10月1日及10月20日,在港島及九龍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
邱騰華先生,香港電台不是中央電視台
作者:褚簡寧2020-04-09
北京的忠實支持者一次都不會放過譴責民主派摧毀香港的機會。事實上,他們才是盲目地支持侵蝕我們的自由。他們難道不明白自由社會是香港最強大的支柱嗎?現在,支柱已經大部分被砍掉了,現在正面臨崩潰的巨大危險。
陶傑:為何香港必然出事?
作者:編輯精選2019-10-11
偏在帝臣妃嬪、京港之間,隔了幾層男性的閹宦。香港的女特首,可謂生不逢時,熟悉中國文化者,一看此格局,即知必將出事。
第三隻眼睛看香港舊圈子與新建構
作者:彥山2019-09-05
香港的新一代怎麼啦?香港的孩子們究竟認誰是「母親」?難道美國霸權主義和英國老牌殖民主義者是香港孩子們的「爹媽」?
都是我們的業
作者:張宗永2019-08-20
「反送中」運動的產生和發展,是香港人自己作的業,果亦是我們自己承擔。
「後真相」顛覆「事實勝於雄辯」
作者:孫明揚2019-07-11
近年來,透過社會傳媒即時傳遞消息的便利,更令人撲朔迷離的「後真相」敘述方式開始普及。
香港應參考李光耀的做法嗎?
作者:施永青2019-07-08
北京政府卻沒有李光耀那麼實事求是,沒有老老實實告訴香港人,北京能給香港人的,只是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指導式民主,由中國共產黨在背後拉線,而不是以個人意願為依歸的,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
彭定康:林鄭下一步該怎樣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27
「在大多數政府中,最聰明者似乎往往傾向任職經濟部門管錢,我不曾聽過關於她的壞話。」彭定康這樣評價當時的林鄭月娥。
末代港督彭定康談《逃犯條例》
作者:孫明揚2019-06-12
從周日参與遊行人數之眾多看來,人數一定不少。政府要認真安撫蔓延至各界對自身安危的憂慮,及用行動提出切實可行而令人信服的方法去挽回一點公信力,千萬不要給人一個高高在上的不良印象。
莫里斯:沒想過得諾貝爾獎
當時莫里斯在辦公室接到從瑞典打來的一個電話,說他是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得主之一,一開始,他不相信,以為是有人同他開玩笑,因為過去確實有人被開過這樣的玩笑。
香港回歸至今的政治鬥爭
作者:劉迺強2018-07-03
為了達致回後50年不變對美英有利的效果,港英於回歸前制度大變,造成既定事實,讓中方被逼接受。
社會大辯論 政府作取捨
作者:施永青2018-05-21
特區政府重視粉飾民主櫥窗,常把一些專與政府唱反調的人放進一些諮詢組織,大大地降低了一些半官方組織的營運效益。
民主派的前世今生
作者:呂大樂2017-12-21
過去10年的變化,是舊有的做法受到挑戰。愈來愈多團體、民眾表現得不耐煩,認為要有所改變。但那些期望具體是些什麼,其實並不清楚。
真正的教者──側記高錕校長
作者:周保松2017-12-12
人們說起高錕時,不要只記着他是光纖發明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還能記着他是我們的老校長,是一位真正的教者。
楊岳橋:比例代表制下不存在中間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24
「我認同政治人物有意無意之間製造分化,因為這符合他們的利益。」
劉潤和: 我們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應有的懲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25
英國人最初希望以主權換治權,但鄧小平不會同意。最後經過多輪談判後,英國同意以一國兩制取代,及後又派彭定康來香港擔任最後一任港督。
AO出身的林鄭月娥能打破僵局嗎?
作者:張楚勇2017-08-30
香港政治人才從何而來?如果仔細一看,香港的管治人才似乎都是分崩離析的。
停止司法獵巫
作者:編輯精選2017-08-21
這樣下去,法官會愈來愈害怕輿論壓力。群眾壓力同來自北大人或權貴的壓力,一樣可怕。
李柱銘:釋法猛於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04
中共人士不斷重覆這個說法,特區有沒有一個官員出來維護我們一國兩制應得的高度自治權?
勇氣可嘉
作者:曾鈺成2017-08-03
在猛烈的攻擊之下,林鄭敢任命,蔡若蓮敢接受,勇氣可嘉。
回歸20年,港人屢次挑戰國家主權
作者:鄭赤琰2017-06-06
港獨涉及分裂國家主權的問題,特區終審庭沒有中央授權,無權力處理港獨案件。
應設副政務司掌公關統籌
作者:孫明揚2017-06-01
在傳媒戰之中,事實並非重點,勝負就在於市民信任那一方的說法。
選戰失敗,曾俊華的「夢」醒了嗎?
作者:零傳媒2017-04-11
如果曾俊華當選,香港是否真的會如他所說的:所有人可以活得更好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