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某個人生階段:依依不捨下,仍須依依得捨;前者是心情,後者是決心。不捨,是塵,阻礙了露珠兒凝結在美麗的花瓣上!
擁有大量的綠色空間,污染水平低,同時又擁有令人讚嘆的鄉村島嶼與多重美景,使蘇格蘭成為英國最環保的地區。
假如可以養成在每次購物的當下,再三反問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的習慣,以提升自我覺察能力而不被貪欲帶着走,就可以阻擋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了。
生命是循環不息的,縱然只是「曇花一現」,只要能夠發光發熱,便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這次登山,孩子表現得好,有同理心,會撿垃圾,主動協助分類,表現合作,互相欣賞和聆聽,我看見學生的努力,正向的成長歷程,我也感到滿足。
我希望諸位能用鼓掌的這雙萬能的手來淨化社會;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實施垃圾分類。
我們共同生活在天蓋之下,地載之上,身為地球村的公民,對於力行環保不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要降低資源的耗損,地球更健康世界更美好。
微小的塑膠顆粒,隨着海流聚集到幼魚覓食的海水表層,引發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問題。
父母用愛付出,孩子會學樣。衣服的功用是讓我們遮體,是一種禮節;再來是讓我們禦寒,保持溫暖,只要整理得乾淨,穿起來合身,用錢買回來的和撿回來的有何差別?
塑膠發明迄今不過百年的歷史,因價格低廉,又能普遍地運用,而大量製造、使用,輕易丟棄後,卻成為千年不化的垃圾。
雖然漁護署曾多次改良設計,避免動物從回收及垃圾箱覓食。然而,終究不能一勞永逸,有機會被聰明的猴子破解。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源頭減廢,世界綠色組織一直循此方面作宣傳,希望大家了解垃圾遺留對環境的禍害。
民氣是政府的指南針,鼓勵立法會配合,及早通過有關法例,讓全港市民投入消減垃圾的共同事業,以及給機會香港追上跑在前面的南韓和台北。
除了為追求高增長而忍受污染過度的產業,我們不斷放縱物慾,購入很多非必要的物品,製造廢氣和廚餘,增加垃圾和廢物料,也是今天「業報」的「惡因」之一。
製造垃圾愈多,便要付多些錢。這是極簡單的經濟學,但如何貫徹,卻要考慮怎樣降低交易成本,以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