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守持定力,既已發心,就要堅固這念初心,不可因周圍的環境而影響了定力。
不少學校的轉變,都在於深信更寬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實現的;但關鍵更在於嘗試、實踐,放膽走出第一步。迎接新春,願香港的學校都能夠「除舊」、「更新」,再出發!
古先生就是當代的顏斶,無論在雙程路上躑躅轉折,還是在昆劇路上孜孜不倦,他都是始終如一,保持著自己的「形神合一」和「清靜貞正」。而正是如此,才能澹泊明志、寧靜致遠,走更長的文化之路。
過去20多年,學校引進不同的行政管理概念,推動學校持續發展,效果算明顯。但教育界要小心,因為愈走行政管理的路線,老師的心思也會慢慢轉移,將焦點放在行政事務多於學生。
一個伐木工人,工作過程中遇上一棵堅硬的樹木時,究竟應該停一停,先把斧頭磨利,還是咬緊牙根拼命繼續砍呢?
人生是不斷歷煉,不斷成長的過程。前路遙遙,荊棘滿途。心中沒有負累,才能輕鬆前行。
世事無常,變幻才是永恆。因此,我們要懂得,來日不一定方長。我們要知道,說再見不一定會再見。我們要明白,時間不會永遠有時間……我們要珍惜所有的相遇。我們要看淡所有的離別。
小孩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遇上挫折,有時會哭哭鬧鬧,父母親多數會用慈愛的方法循循善誘,不會一開始便喝罵和責備。
我們都是天地間的過客,看盡世上多少人和事。愛過恨過,都成為經過。好事壞事,皆成為往事。走過歲月,穿越人生。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停課不停學,莫只是把關注點放在子女身上,為人父母者,也要學習啊!那學什麼?不是知識,那些什麼「育兒100招」或可幫你很多;但更需要學習的是重新學習與子女及伴侶相處之道。
現在面對一個中央政府高度自信、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的年代,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會日益艱難。相信出路還是要談到「初心」。
只要多想想中國這幾十年的改變,便應該支持國家的繼續發展。教授、牧師、議員、律師、主教……他們不知道嗎?恐怕是不願承認,不願放下自己的偏見,不願放下自己的堅持,以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樹有根水有源,大師正本清源地在自問:做和尚的初心是什麼?根本的動機在哪裏?
淨土本來在心中,心淨人間就是淨土。
在北京的高速公路上,處處可見「初心」這兩個字的看板,我問為什麼,接機的老師說,這是十九大留下來的標語,習近平打貪,提醒共產黨黨員莫忘革命時的初心。
日本的「純粹」,是單純沒有邪念及私慾的心境。哲學上形容為自身體內的一個最原始的必然狀態,定義為「初心」。在資訊發達的今日,人間關係疏離,重燃初心更為重要。
一段感動人心的營銷內容不但可以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散發正能量予大眾,對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