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和集團擬出售海外港口經營權,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呼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但忽略了事件始於波蘭格丁尼亞港口拒絕美軍艦卸貨,觸動美國及歐盟神經,進而波及巴拿馬。香港特區行一國兩制、執行國家定下的「深化國際合作」要求;若要成功,必須嚴格區分對待港資、民企、國企,必須化政治為經濟、大事化了,而不是拔高攀比,犯左傾幼稚病。

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唯現時特區政府仍沒有特定的規管法例,香港應參考內地相關法規,制訂本地適用的規章法度,為網絡、人工智能,以至國家安全做好防護工作。

美國注定退出北約?烏克蘭不得不簽署礦產協議 最終會被分割成七塊?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的分析。

我在新著中,對於怎樣創造和建立「人類文明新形態」,從不同的角度,特別是從「人類文明的進步」及「人類命運的進化」的不同角度,作出了較為有系統和深入的闡釋和討論。

美國強勢介入下,美資資產財團貝萊德成功收購運河部分經營權。巴拿馬人民再次受美國強權壓迫,他們的聲音被國際角力淹沒,人民的未來在哪裏?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總理李強表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為約5%,將一方面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必要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芬蘭司機十分意外:我們最幸福?搵食艱難,每年多人自殺,這叫幸福?筆者說少安毋躁,那是美國機構的傑作,幸福要自己去感受,而不是外國人的報告。

美國欲加以控制巴拿馬運河和港口,中國是否只能被動接受?長和若不配合北京,會有什麼後果?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博士的分析。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幾近輪番上演之勢, 還有不少固定套路「請君入甕」。為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親美民進黨領導層看來,更加靠攏美國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任何軍事攻擊或侵犯,但在特朗普的交易外交政策下,台灣可能會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而被犧牲。

最大危機是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阿富汗北部接連塔吉克斯坦與中國邊境,大部分地區有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的據地,連同巴基斯坦西部部落地區和南方俾路支地區,巴國塔利班和俾路支獨立軍擴張頗快,都以中國人、中國項目為攻擊對象,影響瓜德爾港和中巴經濟走廊運營。

美國現今外交和貿易政策,大概率將導致反效果,變成自殺式自我孤立。Mar-a-Lago Accord更等同自動放棄美元霸權和儲備貨幣地位,如美元真的大幅貶值,將有助中國名義 GDP再次急速逼近甚至超過美國!

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還是攸關國安戰略?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面對地緣政治變化和大國博弈的挑戰時,企業家們需要更多地融入政治角色,與國家站在一起,以維護家國利益為己任。

俄烏戰爭已持續3年,烏軍雖曾攻佔俄羅斯近千平方公里土地,但俄軍軍力更勝一籌,以密集火炮消耗烏軍精銳,導致前線烏軍潰敗。從天星學角度分析,預計俄烏在4月初將迎來最後一次決戰。

後俄烏戰爭國際秩序走向「再封建化」,區域秩序崛起,列強恐將再次瓜分世界,新型資源殖民主義抬頭。美國「退群」加劇亂局,小國命運堪憂。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其行動將成未來國際秩序的關鍵變量。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過去一年粵語版《我們的家》已經走進幾百所學校。除了音樂歌曲外,還有其他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長和出售碼頭業務,並非單純商業考量。自古以來,商人難與官鬥,企業為了自保,賣盤是避險的一種考量。

美國和俄羅斯因利益而結合,俄烏兩國停火協議仍有變數?美國強勢外交為何只能欺侮弱國,對中國和俄國難以奏效?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越戰期間,中美對抗加劇,中國支持印支反美鬥爭。1970年5月20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50萬人集會,聲援印支,標誌中國堅定反霸。今日台灣問題核心仍是中美對抗,中國應汲取歷史教訓,團結全球力量,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

美國如何通過間接管治,建立橫跨五大洲的帝國? 哪14個現象反映大美帝國逐步走向終結?一起聽聽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教授的分析。

俄烏戰爭結局牽動全球,挑戰國際秩序及福山「歷史終結論」。美國霸權擴張及國際失衡是戰爭根源,其結局將決定未來國際秩序。中國作為大國,需在變局中保持清醒。世界分裂加劇,和平之路未卜。戰爭結束方式至關重要,主權國家原則面臨嚴峻考驗。

有港媒稱和黃千億賣港口並非純商業交易,背後有何玄機?買方貝萊德財團與美政府關係如何千絲萬縷?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中國不再寄望美國改變對華政策,不給特朗普表演機會?北京莫斯科合力 軍事經濟實力足以扺抗美國?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俄烏戰爭加劇波蘭對俄羅斯威脅的擔憂,基於歷史恩怨和自身安全,波蘭積極援助烏克蘭,並強化國防,包括考慮核武及擴大軍訓。

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官方批評引發關注。文章回顧李氏商業歷程及與政界關係,指出其精於政治解讀。作者認為官方對此事的態度影響港商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並反思民營經濟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香港經濟陷困,百物騰貴。長遠規劃不足,產業創新乏力,社會瀰漫得過且過心態,泡沫破裂,前景堪憂。

譚新強表示,美國政商界瀰漫對特朗普政策的焦慮。企業家們憂心關稅戰、經濟衰退,甚至國家安全,對其「美國優先」政策及親俄立場深感不安。

烏克蘭是否無心講和,繼續乞求歐洲軍費援助? 美國傾向與普京談判,澤連斯基將成大輸家?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