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完全違背「仁義禮智信」的自律性要求。不「為政以德」,不重視現代文明,是否倒退為野蠻及無規矩的原始社會?

無論長和採取哪一個選項,同樣會面對嚴重後果,基本上不存在一個「正確」選項──這或許就是今天香港的縮影。

香港過去一直與美西方的關係比較密切,今後香港需要致力加強和深化與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從而拓寬國家和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5-04-02
對於政府擬降低對專業人士的檢控門檻,令不知所承辦工程為僭建物的專業人士,也可因觸犯條例而要面臨法律責任,筆者建議應免除專業人士這種被檢控的風險。

今次制裁行動,以及向國會發表的《香港政策法報告》,表明特朗普政府決心向剝削港人權利及跨國打壓的人士追責。新聞稿指出,制裁的五名港官執行削弱香港自治權的政策,並意指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參與實施《國安法》。

在冷戰高峰期,美國駐全球大使館的7600名國務院官員中,竟然有3700名是中情局秘密特工,幾乎是一半數目,令人震驚,特別那些擔任政治官的官員,其外交官的身份只是件外衣,來掩護他們特工的真實工作。

特朗普認為,聯邦教育部的存在只會不斷浪費社會資源,把它廢除也不會對國家造成損失,不如把資源撥給州政府的教育部,成效一定更好。

中美如何爭奪國際有利位置?策略上有何不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全方位發動貿易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享。

巴拿馬港口的交易或涉國安風險,怎樣緩解中方憂慮?為何定性貝萊德「不受歡迎」,不利中國對外開放政策?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一起聽聽他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未對中國全面開戰的原因。

筆者估計烏克蘭會很快舉行總統大選,澤連斯基會落敗,從此在世界政治舞台消聲匿跡;歐洲會藉此機會放棄支持烏克蘭,俄烏戰爭便會停火。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因此,如何合情合理也合法合規地處理長和事件,關乎釐清原則與利害關係、穩定企業界信心,對國際交往及投資合作具指標作用。

美歐關係轉變,歐洲自主性提升。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削弱對歐洲安全承諾,歐洲國家尋求加強團結,但內部分歧猶存。中國或可把握機遇,加強與歐洲合作。

宏觀角度來看,世界政治從以美國軍事、經濟、科技為主的單極世界,向以新興大國為主的多極世界轉變,使特朗普政府面臨著美國霸權衰落和軟實力衰退的困境。

相較資訊網絡時代以前的傳統犯罪形態而言,網絡犯罪對刑事訴訟管轄制度形成的關鍵挑戰,在於它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地區可言。

政府今年的實際總赤字應為2249億,而非政府經常引用的670億元,其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6.7%,以任何國際標準來說,這都是非常高的。

陳茂波司長分享本月香港盛況: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裕澤香江高峰論壇等活動,人潮湧動。跟國際嘉賓互動交流時,得到反饋相當一致,他們認為香港恢復了生氣和活力,對香港的看法愈趨正面和積極。

中國雖然擁有最完整供應鏈的世界工廠,但近年出現供過於求情况,年輕人失業率飈升,人民幣貶值,消費變得更疲弱,出口的強勢也未必可持續。中國應積極推動文化出口,拓展國際市場。

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不受美國牽制?一起聽聽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的分析。

長和集團擬出售海外港口經營權,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呼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但忽略了事件始於波蘭格丁尼亞港口拒絕美軍艦卸貨,觸動美國及歐盟神經。一起聽聽策略顧問黃賢博士的分析。

敘利亞過渡政權為何對宗教派系撕殺視而不見?美國、以色列等國勢力滲入支持不同派系,國家成為極端思想的溫床?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特朗普於3月4日發布行政命令,凍結多家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的資金30天。此舉無疑宣布美國冷戰年代的文宣方式和心戰技巧已過時。同時,中國軟實力崛起,人才培育也漸成氣候,中美或從競爭變為合作關繫。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但近年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中美電動車的競爭,市佔率不斷萎縮。若然中美均對德國進口車實施貿易保護的措施,對德國汽車業就像一場「完美風暴」。

台灣大搞選舉,民眾出現兩種極端情緒,一是選舉疲勞,一是選舉狂熱。選舉變成政黨之間爭權奪利的方便工具。細看所謂「大罷免」的政治操作,就可以認識到它的荒謬之處。

英國使用「戰艦外交」在中國掠奪,將中國尚在萌芽發展階段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扼殺於無形。而今,中國已經有能力抵禦任何外國的武力脅迫,國企、民企不但在國內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還有充裕資金、技術及管理能力對外投資。根據長和集團出售港口的交易所透視的問題,比併是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

第二屆科技罪案警政顧問小組召開首次會議,聚焦AI風險、Web3合規等議題,致力強化警務科技應用,保障社會安全。

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罕見出席。會後市場反應正面,股市上揚。會議釋放支持民企發展訊號,如同鄧小平南巡,有助增強企業家信心,促進經濟發展。

醫療收費改革!門診由50元加到200元。按以往的社會風氣,事前以為加幅最多不過50%。而家呢個加幅豈止改革,直情係「革命」!當局咁勇,說白了:在新時代下,政府強勢!希望改革後,醫生能給病人多一些時間和關顧,給機會病人表達他們的感覺。

戰場上俄羅斯佔優,美國總統特朗普急於扶持其他傀儡? 歐盟欲擺脫美國,英法兩國意圖合組新軍事聯盟?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俄烏戰爭引發歐洲軍備競賽,人類歷史將出現大倒退?波蘭為首東歐國家為何反俄情緒強烈?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趙靈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