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18:1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政局

特朗普「MAGA」背後的Lee Iacocca影子
作者:尹瑞麟2025-04-09
我們不難從中理解特朗普強調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的用心,也可看到特朗普政策背後的亞科卡影子。
關稅核彈再襲 美國能笑到最後?
作者:陳鳳翔2025-04-09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百年前,美國關稅政策讓自己陷入孤立;如今,又重蹈覆轍。
特朗普不可能是皇帝
作者:張宗永2025-04-09
美國始終是一個民主社會,如果大部分的選民看清楚長遠的得失利害後,放棄支持特朗普,那麼全球政治鐘擺仍然有機會回歸到比較正常的軌道。
特朗普威脅再加中國50%關稅 貝鈞奇:籲政府再推還息不還債助中小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貝鈞奇指出,本港直接對美國的貿易額佔總量和比率不算高,唯仍受美國大幅增加關稅影響。港商一直積極拓展多方貿易渠道,包括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許多廠商和貿易商在過去10年,已搬廠或轉移生產線到印尼、越南、泰國及非洲等地,特別是玩具和製衣業。因此,美國大增徵收關稅範圍延伸至百多個國家,也影響到港商。
馬時亨:強鄰虎視眈眈 香港怎樣避免坐以待斃? 加強危機意識 改革如何向南韓學習? (下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富衛集團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周一出席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應該從多方面着手進行改革,包括與中央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增加香港旅遊景點,以及對公共財政系統進行改革。
馬時亨:香港人均GDP為何跑輸新加坡和澳門 全球競爭力是否所剩無幾?(上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富衛集團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周一出席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應該從多方面着手進行改革,包括與中央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增加香港旅遊景點,以及對公共財政系統進行改革。
美國製造痴夢 自制關稅核彈
作者:陳鳳翔2025-04-08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解放日」,只是痴人說夢,不僅未能振興製造業,結果僅是一顆自制關稅核彈的「孤芳自享」。不從根本源頭提升美國製造業的弱項,受苦的是自己人民。
埃爾多安日子倒數?土耳其大示威衝擊地緣政治
作者:張翠容2025-04-08
有評論指埃爾多安時日無多,其實這尚待觀察埃氏和反對派如何角力、局勢怎樣發展。不過,萬一土耳其有任何政治上的重大變化,這自然會影響到敏感的中東地緣政治。
拆解長和賣港口 實質影響有多大?
作者:雷鼎鳴2025-04-08
運費增加,不但推高美國的通脹(雖推高不了多少),也為自己的出口增加成本,又無法打殘中國的造船業,折騰一番,所為何求?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原來如此
作者:施永青2025-04-08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義對等關稅,不是完全沒有邏輯。因為按這種計法,被徵稅的國家就會傾向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從美國的入口,以減少須交的稅率。
美關稅掀環球美國經濟危機 劉寧榮:特朗普欲迫他國談判取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7
劉寧榮教授認為,特朗普是清楚向多國增加關稅的目標,就是兌現選舉時的承諾,這輪大增關稅打亂全世界未來發展,除了美國經濟受損和可能衰退,全球均要準備面對很大的不確定轉變和風險。
如何獲得現代產業體系?
作者:鄭永年2025-04-07
今天,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美國正在籌劃「馬斯克式」的體制機制改革,一旦成功,就會對科技界帶來巨變。我們也會在各個層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第一需要盡快確立一個大科研體系,國家層面理念已經有了,但落地依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機制改革。有效的改革要從「塊塊」省級或地方一級政府的橫向權限推行,此中以新加坡、沙特等經濟體的改革特別值得參照。 中央政府給予「塊塊」充分和完全的授權。
美公布對等關稅率 陳茂波:堅信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7
上周,美國宣布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和評估有關情況和發展,並從多方面為本地企業提供支援。
中國藉創新添夥伴 應對特朗普風暴
作者:黃錦輝2025-04-07
美中經濟角力加劇,中國以新質生產力和多元國際合作應對美國市場收縮和科技封鎖。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能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以應對金融風險。
特朗普陰謀
作者:陳文鴻2025-04-07
特朗普上任開始就藉由高額關稅去增加美國收入,減輕赤字,並以此作為政治籌碼,迫使他國就範,亦能達成其政治目的。此舉實為政治勒索,而非貿易談判。
美國對等關稅及對國際政治深遠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4-07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或許標誌着全球化的終結,全球化現在被針鋒相對的討價還價政治所取代,從中國和加拿大對關稅政策的反擊顯而易見。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21世紀並非亞洲的崛起 而是歷史在復位? 民主不是萬能藥? 中美角力為何將無止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6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見證亞洲世紀:馬凱碩回憶錄》,作者是馬凱碩。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國外交部常任秘書,從事外交工作長達33年,經常應邀在世界各國發表演講和文章,曾在許多知名刊物發表文章。
陳文鴻教授:普京感覺受騙不願停火 歐洲與俄羅斯大戰一觸即發? 澤連斯基不惜一切延長戰線 特朗普如何應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5
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感覺受騙不願停火,歐洲與俄羅斯大戰或一觸即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不惜一切延長戰線。
趙靈敏:特朗普向普京示好只是一廂情願? 中國國力日益強大 美聯俄抗中戰略為何無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4
特朗普對俄示好,欲「聯俄抗中」。分析人士認為,美俄真正走近可能性不大,因美俄結構性矛盾難解,且俄羅斯不會為迎合美國而疏遠中國。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中俄關係的挑戰在於如何應對實力對比的歷史性變化,而非具體矛盾。
中國作為大國 需要怎樣的現代產業體系?
作者:鄭永年2025-04-03
中美競爭既不可避免,也不可怕。不過,對中國來說,一要意識到競爭的核心是現代產業體系,二要意識到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裏,無論是貿易、投資、技術,還是地緣政治等各方面,競爭的焦點在於哪一個經濟體系具有更大的韌性。
從巴拿馬港口交易 看中國走向蔚藍的大時代意義
作者:關品方2025-04-03
王賡武教授認為,中國要培養嶄新的、均衡的全球史觀。中國要想真正保衛自身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就一定要有效控制東海、南海、台海,以及經營北極航道和南太平洋航道,部署全球港口運營暢通的安全網。
馬斯克走人 改革仍繼續
作者:王弼2025-04-03
馬斯克個人在DOGE吃了大虧,便意味美國政府的財政改革失敗了嗎?
陳坤耀:環球政經大趨勢對人力資源發展的啟示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3
香港政府在輸入人才時,請先弄清楚想吸引技術人員還是創意企業家,不要盲目信奉100強大學畢業生就是好。吸引具高承受風險能力的移民,可能是推動創新企業的鑰匙。
趙雨樂博士:日本積極爭取外交自主 對華為何仍充滿敵意? RCEP發展上軌道 中日韓自貿區為什麼進展緩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日本積極爭取外交自主,對華為何仍充滿敵意? RCEP發展上軌道,中日韓自貿區為什麼進展緩慢?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陳鳳翔博士:巴拿馬運河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美國霸權捲土重來 北京如何破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貨櫃碼頭易手,中聯辦與《文匯報》一再發聲,引發全球關注,究竟誰會成為最終贏家?一起聽聽陳鳳翔博士的分析。
台海戰雲密布 盧兆興:軍演是遏制台獨親美反中的姿態展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全球化黃昏:世界步向「G-Zero」時代的憂慮
作者:尹瑞麟2025-04-03
過往以西方國家陣營為主導的全球化,由歷史上的G7(七國集團)、G20(二十國集團)體制,逐漸滑落至當前的「G-Zero」時代,即是以全球化領導力缺失、全球各國各自為政為特徵。
胡塞武裝封鎖紅海航運一年多 中國只須冷眼旁觀?
作者:趙靈敏2025-04-03
在一些人的眼裏,只要和美國以色列對着幹的就是好人,就應該支持,但現在的問題是,胡塞的行為已經超過了反美、反以層面,對中國的利益影響更大。
三大經濟戰線齊開打也幫不了美國
作者:雷鼎鳴2025-04-03
美國的政客十分愚蠢,歷史上常錯誤以為可利用關稅去保護自己,打擊假想敵。雖屢試屢敗,毫無成績,但他們總還是要試的。
西方左派的幼稚病
作者:崔少明2025-04-03
現在反Trump和Musk的西方人,尤其是西歐的左派,接近不了這兩位大王,於是砸電動車Tesla和陳列室洩憤,這是西方人的左派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