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輿論覺得馬斯克替特朗普站台,是因為他看到極右派的商機,亦有人覺得是他攀附政客,是追求影響力。我倒覺得他是從心底裏佩服特朗普,識英雄重英雄。說話投特朗普所好,是惺惺相惜多於想拿甜頭。
陳繁昌教授指出整個灣區,包括阿聯酋、卡塔爾等產油國,早就意識到世界對石油的需求將逐漸減少,目前的經濟模式不可持續,所以紛紛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相關產業,像中國一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大家都看好這個大市場。
美國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軍力早已超越美國。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分析,北京在哪些方面有優勢?
美國總統大選經過兩個多月的發展,到了如今的最後衝線關頭,撇開力旼預測和民調,作者認為特朗普今次再輸的機會極高。另一方面,不少香港人和KOL依然痴戀着特朗普,他認為說明了香港的國際視野不再。
以色列是歷來美國軍援最多的國家,關係特殊,危急之時必然出兵救助,前有侵略伊拉克的例子,而猶太人在美國社會及政軍勢力強大,以國勢危便必然使美國傾全力相救,這便沒法不與伊朗交戰了。
美國與北約不停地突破俄羅斯的紅線,俄動用核武防衞的言論與軍事準備也增強。伊朗揚言退出國際防止核擴散的條約,意即要發展核武,以應對以色列核武侵襲的潛在威脅。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近期中東局勢再度緊張,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的猛烈攻擊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面對不斷升級的衝突,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言論顯示出其對建立以色列為中心的新中東秩序的強烈意圖。
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為什麼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被看高一線?未來的總統怎樣面對中東兩難局面?
先師預先列出了10多個未來常規戰爭的假設場景,當中自然不乏中俄軸心對美國、中國對美國等例子,現已不幸一一成為事實,背後充分展示出「格雷流」戰略體系的優勢與價值。
16日最重要的新聞,我會選:國家主席發表對美公開信說,希望與美做夥伴、朋友。雖然,預料美國即便明年1月換總統後,也不會改變最近10多年對華的苛辣。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以軍縱有美國不斷供應的先進火力,士氣疲弱,未必可在加沙再衰三竭打下去,同時隨着戰火蔓延,中東之戰,中國是避無可避。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唇亡齒寒」,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大選之前一個月關鍵時候在中東大動干戈,其目的顯然是要幫助特朗普當選,讓他當選後反過來幫助自己控制中東戰局。
面對以伊兩國正面交鋒,當中東國家亂作一團,背後的大國心情一樣非常混亂。
中東之戰,不是傳統的地緣政治之爭,也比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和伊斯蘭教的聖戰反擊,有着更濃烈的宗教和種族主義成分。
如今又有人討論印度是不是第二隻睡獅?印度GDP雖超日趕德,但國力仍未強,南方世界當然希望印度醒過來。能嗎?看大仙下5年的功力了。
鑑於美日韓三國軍事合作升溫,而韓美亦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促使平壤將韓國及其盟國視為主要軍事和安全的威脅,朝韓關係因此變得更不穩定。
中東大戰一觸即發,與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同一時間發生。兩者有什麼關係?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怎說。
美國、以色列戰略目標不同 愈來愈難齊心應對? 沙特向華賣油願意人幣結算 ,將大大增強中國話語權?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謠言造成暗湧這種「下三濫」手段,背後必然是為了隱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東盟沒有集體的防禦系統,個別成員國要跟「外部勢力」單打獨鬥,就必然處於劣勢。
在軍事層面,中國似把《孫子》的智慧掌握得不錯,以致美國政客長期以來對中國嚴重誤判。中國動用了大量資源發展軍備,現時早已非吳下阿蒙。2021年中國在艦艇、飛機的數量上已遠超美國,各種導彈更遙遙領先。
主動挑事後再以弱者的姿態尋求輿論支援,成了哈馬斯等組織的套路。以色列一次又一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報復無法向國內民眾交代,報復則會造成傷亡,引來輿論的批評,這個惡性循環目前找不到破局的方法。
中美雙方缺乏互信,美國言行不一,中國不肯也不必如日、歐般服軟,只有中美能互相平視,世上沒有人能獨霸。中、美年輕人互相友善,忘了老一輩恩怨,世界自然和平。
9月開始,中東局勢愈演愈烈。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分析,伊朗、以色列等方會怎樣應對。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若伊朗投降,美國必然介入,比伊拉克或利比亞情況更嚴重,唯以色列暗殺無法對抗民族主義的反抗運動。
在9月中旬,黎巴嫩發生了致命的爆炸事件,造成數千人死傷,引發全球關注與譴責,許多聲音指責以色列對此負有責任。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面對真主黨的強大軍事力量,以色列的行動可能導致更大的地區動盪。
在國際上,中國的表現是私利大於公義,僅有外國在直接侵犯中國國土,中國才作仍十分克制的反擊。
假若西方直接介入俄烏衝突,必將付出沉重代價,最終只能傷亡慘重,俄羅斯若敗,更可能引至世界末日。北約秘書長10月1日下台了。新人荷蘭的呂特不熟手,情勢更險惡。
「一切堅固的事物皆煙消雲散,所有神聖的事物盡遭褻瀆,人們最終不得不認真正視其生活的真實情況,以及和彼此的關係。」這幾句話看起來就像是今天寫的,事實上是1848年出版的內容。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民族主義成為了大一統政府的絆腳石,歐盟失去了英國一役,就是英國的民族主義從中作梗。若歐盟要持續壯大,便必須弱化各成員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引入大量移民正是這個理由。
石破茂要想實現建立亞洲版北約這一構想,首先需要找到平衡經濟與安全利益的有效路徑,同時還須處理好亞洲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