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與國家路線逆行:強推新田科技城的人們,放過濕地,回頭是岸
作者:林超英2024-05-02
2021年宣布的新田科技城選址是非常好的城市規劃,避開了國際重要濕地,後來2023年宣布的選址卻把創科用從原項目規劃範圍剔除,增加了地產元素,填埋百頃魚塘將直接傷害濕地。放過濕地,回頭是岸。
強弱危機分析 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24-04-30
筆者建議在香港河套區興建大學城,匯聚香港及世界一流大學進駐,加大科技原創力度,以及提供國際化教育和人才培養,並將河套區設定為創科特區,以提供「沙盒」(試驗田)服務,推行創科先行先試。
沙特要發展NEOM 可考慮同步在港建NEOK
作者:張量童2024-04-29
筆者建議,沙特可以考慮與港府協商,以某些條件把交椅洲人工島的B島承包下來。如果交椅洲人工島的C島也由以央企為主的財團承包,中沙的經貿合作基礎將更為牢固,合作進程更得以提速。
許楨: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 意味中美關係變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意味中美關係變質?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
美方「打阿爸打埋個仔」 香港宜借內地改革開放優勢覓生存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6
香港經濟興旺不可持續的問題出在哪裏?好明顯是香港沒有長期的土地發展計劃,現時經濟變差,便暫緩所有造地方案。他擔心若然今天不開始造地,當經濟好轉時,土地價錢必定貴。
垃圾徵費亂象的啟示
作者:劉勵超2024-04-26
從政者應檢討從垃圾徵費計劃的構思以至落實的整個過程,汲取教訓,經一事,長一智,把良政善治由口號變成實踐。
中總論壇2024:深入探討香港優勢與灣區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未來應聚焦發展綠色經濟、數字經濟,透過提升金融競爭力,特別是不斷豐富互聯互通、大灣區理財通等內容,便利更多內地資金來港。
要推行環保 能不擾民嗎?
作者:施永青2024-04-23
今次垃圾徵費出發點是好的,只可惜,香港基層的生活,本身早已捉襟見肘,現在發現收費措施對基層造成的不便,竟比富裕階層為甚,抗拒情緒自然較為強烈。
關品方:世界船王包玉剛當年怎樣把握機遇發跡?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有什麼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2
包玉剛是20世紀香港十分突出的歷史人物。他從1955年投身航運事業,只20多年就成為世界船王之首,幫助香港奠定世界航運中心之一的地位。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享。
文化藝術的規劃建設與盛事之都
作者:張量童2024-04-22
在經濟以外,文化藝術能夠增加城市的魅力、加強社會認同等。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香港在文化藝術設施的建設上不能落後。筆者在此提出多個未來發展需要留意的重點,藉此拋磚引玉,引起社會討論。
假如我是真的——中東王子的故事
作者:陳景祥2024-04-19
商人曰利,政府曰治。2019之後特區政府的角色已生大變,必須帶頭振興經濟;但這並不表示政府官員要事事參與,甚至為商人、投資者「站台造勢」。香港過去何嘗不是如此?
「李辦事,我放心」 全心全意為地區服務
作者:李漢祥2024-04-17
回想上任以來,我深深體會到在落實「愛國者治港」下,全體區議員眾志成城、同心協力、無分黨派背景為市民服務。
夏寶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為了擁抱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4月15日(周一)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以視像方式出席開幕禮,他表示實現由治及興,需要更加堅定一國兩制,這是香港最大優勢。
環保及垃圾徵費政策欠周詳 冀完善回收網絡便利市民
目前香港的回收網絡及措施未臻完善,現有的配套難以妥善處理回收垃圾。冀望政府能分階段實施政策,先聚焦完善回收網絡,並要闡釋執行垃圾收費政策的具體細節,加強教育市民,以培養大眾的環保意識。
香港不死 香港重生
作者:陳景祥2024-04-12
香港現在不是缺錢,是缺乏方向、缺乏領導力,不知道「後復甦」之路應該怎樣走。
強化香港年輕人對中國的認知
作者:謝祖墀2024-04-12
香港年輕人必須更加了解中國,香港社會必須協助更多香港的年輕人到內地訪問、參觀和交流。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活動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遊玩階段,亦是必須促使深度學習的交流。
周永新:為政府開源節流獻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1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表示同意,政府要削減財赤,如何在各項社會服務開源和節流,至關重要。
推進大灣區調解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梁淑瑜2024-04-11
大灣區調解機構的角色是促進對話、解決爭議、提供建議和促進交流,以增進和維護各地之間的合作和互利共贏,同時維護一國兩制原則。
佐敦道華豐大廈火警釀5死41傷 李家超指示全力救傷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0
華豐大廈發生三級火警導致多人傷亡,西九龍重案組已接手調查,將與法證科返回火警現場搜證,作刑事跟進調查。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死者家屬和傷者致以深切慰問。
「創造性破壞」與香港制度
作者:袁彌昌2024-04-10
「愛國者治港」在排除政治爭議的同時,卻令社會變得高度政治化,與去政治化的目標背道而馳,亦與自由經濟學派所嚮往的香港存在重大落差。這是北京落實「愛國者治港」時未料想到的地方。
雪龍2號破冰船訪港 李家超:對國家科研成就感自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8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8日(周一)起一連5日訪港。雪龍2號船員及科學家將會出席不同活動,包括周一晚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文藝晚會,未來兩日將出席由中大主辦的氣候變化國際會議。
如要振興經濟 香港須政治和經濟改革
作者:譚新強2024-04-08
有些人誤以為難得剛通過了23條,所以應所謂專注搞好經濟,絕不可重提政改。事實是如政制不獲改進,經濟前景亦極難改善。
第23條立法 不是歷史的終結
作者:張炳良2024-04-08
普羅市民心無異念,應一切按平常心,維持自由生活作業,亦不濫用自由;保持國安和守法意識,唯不有意或無意地營造「泛化」現象、寒蟬效應。政府當局及各級公職人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不偏離民心,掌握好情理分際。
最擾民的垃圾思維 公益何在?
作者:楊興安2024-04-06
要購買指定圾袋的構思,早在特首李家超領導政府之前的政府主張。如今要執行陋政,難為了誰?不是難為特首李家超,是難為全香港的市民。
流浮山發展的定位問題
作者:張量童2024-04-05
筆者對項目定位為數碼科技樞紐,不敢苟同。事實上,呼之欲出,這片4平方公里土地最適合主要作養老產業用途,配以體檢、醫美產業及相關培訓學院、生態旅遊等才是最合適的項目定位。
垃圾收費計劃 14個地點今先行先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1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期間,當局向所有試點免費提供指定袋及標籤。目標在5至6月向立法會提交報告。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3月31日(周日)表示,將透過計劃了解不同場景參與者的操作情況及面對的問題。
當國家安全壓倒一切
作者:陳景祥2024-03-29
國安法處理的都是嚴重罪行,按理不會動輒應用。澳門2009年就已完成23條立法,之後一直沒有動用,這方面經驗可供香港借鑒。國安法盡量備而少用,也許是減少對港造成衝擊的其中一個方法。
林煥光:怎樣支援因反修例事件被捕的年輕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6
曾任政府官員的林煥光,是蛻變計劃受助年輕人的導師,與年輕人並肩而行,分享人生經驗並陪伴年輕人重投社會。
文藝理解毋須惡意
作者:劉銳紹2024-03-25
我想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官方和有公權力的人,不想看見使用公帑的事物被人調侃,諷刺,抹黑,把主觀感覺放在藝術品上,那麼,他們就不要帶頭把這種壞作風放在別人身上。
學童自殺率上升 葉兆輝:學校要以幸福感先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5
葉兆輝教授表示,近年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及學童自殺個案均有上升趨勢。他指出,學童輕生問題除了與學業壓力有關外,亦與家庭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