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陳茂波:拓展聯繫 鞏固提升樞紐地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02
深圳市戶籍居民的「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安排恢復,並擴展至持居住證的非戶籍居民,這將便利深圳居民來港,促進兩地經濟和文化交流。
香港新聞聯舉行28周年會員大會 李大宏寄語各會員合力續寫新的時代篇章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30
李大宏表示,新聞聯各會員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 搭建集思廣益的平台,凝聚社會主流共識,匯聚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合力續寫新的時代篇章。
河套港區發展綱要出台後的思量
作者:張量童2024-11-29
回歸27後的今天,《發展綱要》終於出台。《發展綱要》說明,第一期發展涉及87公頃土地中的40公頃,而由公帑出資興建的第一批8幢大樓座落土地不超過10公頃。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繫於政府與工商界協同發力
作者:劉兆佳2024-11-28
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
劉遵義發表新著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背後是奇蹟還是泡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港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 趙雨樂:雖以產業導向 已充分考量人文價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11月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楊潤雄局長表示,期望在10年後,即2034年,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會達至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至26萬4000人。
期待新時代嶄新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作者:何志平2024-11-27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台海局勢愈加複雜。11月12至17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殲-35A等尖端武器的展示,進一步加強了對台海各方的震懾。
國家對大灣區有期望 李家超率團見證粵港簽126項目逾千億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6
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率團赴穗出席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並訪問5個灣區城市,約80人代表團成員包括60多位香港大企、金融機構及商會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勉勵港企: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大未來。
張勇:「港人治港」不完全指只能由港人治理 中央亦要治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5
張勇表示,「港人治港」並不是說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治理,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當然中央也要治港,不治港這個《基本法》哪裏來?
許楨教授:特朗普全方位打壓 對人民幣將有什麼影響? 美擬發動金融戰突襲聯繫匯率 中港如何應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3
特朗普全方位打壓下,人民幣將如何受影響?美擬發動金融戰,聯匯制度遭突襲風險升,中港應如何應對?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中央大員呼籲不如誘之以利
作者:陳景祥2024-11-22
到底北部都會區應採用什麼融資模式?如果要引入發展商或財團,是否會再用數碼港模式,即發展商負責興建設施,政府則容許它有物業發展權,未來可以賣樓獲利?
迎難而上好過頂硬上 知難而退必延誤改革
作者:阮紀宏2024-11-22
在過去「鬼叫你窮啊」年代,香港人不怨天尤人憑頂硬上精神,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然而,只有老百姓窮,特區官員從來沒有窮過,要求官員頂硬上,可能是緣木求魚。官員頂不住硬也無可厚非,但切莫知難而退。
周永新籲正視觀念分歧 尋求縮窄彼此距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1
周永新教授日前在《明報》撰文,呼籲政府要正視不同市民之間的觀念差異,尋求縮窄彼此的距離,這樣才不至妨礙社會的發展和改革,使香港踏上和諧和共融之路。
初選案落定 黎案再登場
作者:崔少明2024-11-21
提出初選這個主意的戴姓教授判10年。客觀來說,考慮到《國安法》現階段需要弘揚立威,應該說在法律威嚴和社會氣氛之間已注意到平衡。
許楨:凡事以國安為先 官商合作拚經濟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 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0
若政府凡事以國安為先,對官商合作推動經濟會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是否就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馬斯克成美中橋樑 香港如何受益
作者:黃錦輝2024-11-20
不少經濟學者都預測,特朗普政府將一如既往持續打壓中國,甚至乎變本加厲。但特朗普的強力支持者馬斯克被外界視為立場親中,近幾年擴充其中國的生意。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判刑 戴耀廷判囚10年 黃之鋒判囚56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香港民主派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11月19日(周二)上午判刑。主要認罪者包括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其他被告獲判刑50個月至90個月不等。
打通官商經脈 發展有望提速
作者:劉勵超2024-11-19
政府要主動出擊,虛懷若谷,多聽業界聲音,多吸納民間智慧,而非單憑一己良好但離地的意願,或視賣地條款要求或限制如聖誕樹燈飾,掛得愈多愈好。
民間敢言敢想 冀政府接納而敢為──三中全會《決定》照亮香港改革之路
作者:張量童2024-11-19
改革的根本價值在於如何通過改革讓整個社會的幸福感提高,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好。只要改革目標能獲得市民大眾認同,只要改革執行細節能與眾多持份者達成共識,新政的推行成功指日可待。
黃錦輝教授:反華猛將魯比奧任國務卿 將加強圍堵中國? 馬斯克成中美中間人 香港怎樣從中獲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反華的美國議員魯比奧獲特朗普提名擔任下一屆華府國務卿,會否加強圍堵中國?馬斯克在中國佔有不少利益,將如何擔任中間人?一起聽聽黃錦輝教授怎說。
三中全會《決定》照亮香港改革之路──成功關鍵在敢、善、平
作者:張量童2024-11-18
從長遠策略考慮,筆者多次提出香港應積極配合國家戰略發展而重新定位,從而制定長遠的產業政策、人口政策、人才政策、人力政策、社福政策、醫療政策等,繼而制定長遠土地空間規劃和城市設計藍圖。
香港政商關係的變化
作者:盧兆興2024-11-18
習近平主席回信勉勵祖籍寧波的香港商界,以及隨後夏寶龍主任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與工商界會面,對於香港特區政商關係的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APEC | 李家超會晤秘魯商界、自貿協定夥伴 習近平溫提美國保持地球和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7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在秘鲁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期間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短暫交談。習近平提醒美國保持和平。
美國變天 香港對未來風險要心中有數
作者:張炳良2024-11-15
特朗普今重返白宮,旁邊盡為對華鷹派,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麻煩。對未來變局的風險,要心中有數,被動待變不如主動出擊、變中求進。
水志偉先生:盛事經濟的發展與潛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4
展望未來,希望政府、商界、學界及市民能夠攜手共建體育盛事之都,為本地運動員創造更多展示才華的舞台,帶動體育、經濟雙軌發展!
港合辦全運會 豈止一年之約
作者:何漢權2024-11-14
全運會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香港須好好把握是次全運會的機會,向世界證明香港仍有承辦大型活動的能力,不辜負國家對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支持。放眼將來,能吸引更多盛事在香港舉辦。
香港下一個10年
作者:文灼非2024-11-12
灼見名家傳媒也希望在下一個10年繼續發揮所長,製作更多優質資訊與評論,繼續舉辦高端論壇與活動,為香港的長遠發展貢獻一點綿力。
《施政報告》重經濟惠民生 政府坐言起行推動香港全速發展
政府並非空言空談,而是付諸行動,如此實幹型的政府相信可帶領香港未來更加蓬勃發展。
李慧琼:香港要才又要財 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貢獻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被主持人郭一鳴問及投資移民跟高才優才計劃有無矛盾,李慧琼回應道:「香港最重要是聚財,國際領軍高端人才跟真金白銀的錢財都重要,吸引海外資金可旺起本地金融市場及其他產業,更好發展香港優勢。」
范徐麗泰:香港問責班子須保持危機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二個對談環節中,原全國人大常委、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強調,新加坡政府官員有兩類人,一是經過選戰的洗禮,二是高端人才。而支撐香港問責班子構思和落實政策的是公務員團隊,他們講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