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港人務實 延續「一國兩制」跨派共識
作者:宋恩榮2019-05-08
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國民責任並不重視,有其歷史因素,需要時間化解。相信這個矛盾終有緩解,社會的尖銳對抗也將降溫。
閱讀中國筆記──黨對司法機關的「全面領導」角色與形式
作者:尹瑞麟2019-05-06
在中國,共產黨的「黨章」是黨賴以建立和活動的法規體系的基礎,具有最高黨法、根本大法的效力,而共產黨是領導着全國「各族人民」來「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
陶斯亮說耀邦 蒙冤引發學潮
作者:丁望2019-05-03
紅二代名人陶斯亮最近發表〈耀邦叔叔〉一文,提到耀邦被逼下台(1986年底)受冤屈,學生憤憤不平,要求公正對待他,後來演變為八九學潮……
馮蘭瑞論初階 天堂夢幻遙遠
作者:丁望2019-04-26
老一輩經濟學者馮蘭瑞關心民疾,提到農村「土皇帝」折騰農民,所謂農民「主人公地位」,只是「一句奢侈的空談」,連農地種什麼也由「官」決定。
試論世界第一強國中國的未來
作者:鄒至莊2019-04-24
我們對中國的前途是樂觀的,我們相信中國政府將會繼續施行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政策,繼續幫助世界弱小國家和民族的經濟發展,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將會繼續提高。
評文革極左禍 許章潤失教職
作者:丁望2019-04-19
面對「亞文革」的造神和社會恐懼,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論析「文革那一套做法借屍還魂」,呼籲走憲政民主之路。他持續講真話,遭到「秋後算帳」。
國情研習不應或缺的中國高鐵「灰犀牛」案例
作者:尹瑞麟2019-04-16
目前,除京滬、京廣通道上的高鐵運輸能力得到較高利用外,其他高鐵項目的運能大量閒置,存在嚴重虧損。
科學這「好東西」為什麼沒在中國出現──五四百年與香港補天
作者:洪清田2019-04-15
科學這「好東西」沒在中國出現,因為五四運動之後中國只視科學為「好東西」,沒正反兼顧全面認識科學,欠缺「自由、自制、自省」科學精神。
低級紅高級黑 唱夾尾巴逃跑
作者:丁望2019-04-12
毛教訓知識分子要夾起尾巴走路,不要翹尾巴;紅大媽跑到紐約聯合國大廈前唱紅歌,罵「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這是引起爭議的「低級紅」。
妄想灣區香港化 國際化才是正路
作者:陳文鴻2019-04-08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在國際化的層面,學香港,或以香港作為主導、帶領,結果會是弄巧反拙。
樹權威兩維護 亮劍戳兩面人
作者:丁望2019-04-05
在「亞文革」政治生態下,北京政局有新的變化。一方面,增強宣揚權力雲端第一人的核心權威;另一方面,發出持續亮劍、鬥爭的警示,展開清除「兩面人」的鬥爭。
2020年「習近平」的終結(日文書介──續篇)
作者:尹瑞麟2019-04-02
日高義樹引述他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知情友人表示,被召回國後遭到拘留的中國公安部原副部長、國際刑警組織前主席孟宏偉擁有良好的國際常識和感覺,對中國的無理要求採取不合作甚至反對的姿態。
葛劍雄說邊界 白頭山送紅朝
作者:丁望2019-03-29
「寸土必爭」往往只是「愛國」的口號、在毛時代(1949—1976),毛常犧牲人民利益「照顧兄弟黨」,在民眾飢餓中,向紅朝、紅越、阿爾巴尼亞等「慷慨援助」糧食、高幹享受品。毛甚至把領土白頭山送給金日成。
王振民:大灣區要香港化 不要把港澳內地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3-28
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教授覺得香港作為榜樣的定位,在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方面讓內地學習,也就是說,讓灣區香港化,而不是把香港、澳門內地化。
從兩會兩宗新聞看兩地差異
作者:王永平2019-03-27
特區政府官員呼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同時,不要忘記兩地在法治上的差異。港式法治是香港可以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貢獻國家的優勢之一。
天安門的屠殺促進蘇東集團解體
作者:程翔2019-03-27
萊比錫的祈禱會為何就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力量去影響全國以至最終導致柏林圍牆的倒塌?這就要談到天安門屠城的影響。
反左大將李銳 訴說和尚打傘
作者:丁望2019-03-22
李銳批評毛的極左政策,說他「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家長制一言堂,「一切反常的事情,他都敢幹」,早年在長沙曾有「破壁內試婚」之舉。
欠缺獨立思考空間的一言堂
作者:陳韜文2019-03-15
誰來評論中國?如果13億人都噤聲不語,只靠最高領導一個人的腦袋,試問中國哪來長期的創新和進步?在任何制度下,解放思想,獨立思考,都是發展的必要條件。
憲法實施
作者:曾鈺成2019-03-14
憲法到底在香港是否實施,怎麼實施,至今未見有一套權威的、嚴謹的、完整的說法。
央行兩會記者會上的十個關鍵詞
理性看待對外貿易摩擦,絕對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不會用於貿易摩擦的工具;金融市場開放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時間表推進。
理大論壇:內地繼續改革開放 香港如何自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3-08
盛匯商舖基金管理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根興認為,從創業者的角度看,我覺得只是滿足顧客的需要已經不夠,人客未有需要哪一刻,若你已想到人家未來的需要,才能發揮重要的角色。
維族與突厥人 歷史親緣很濃
作者:丁望2019-03-08
關於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事件,是政治範圍內的社會爭議;關於維族與突厥文化的淵源,則應是歷史範圍的討論,不該以政治偏見壓制知識界對歷史脈絡的疏理。
望文生義
作者:曾鈺成2019-03-07
如果《政府工作報告》不提「推進民主」就是不要民主了,那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同樣沒有提,是不是通通都不要了呢?
港司法受衝擊 經濟自由仍高
作者:丁望2019-03-01
在華人聚居地,香港的法治程度原本很高。但是,近幾年受政治干預,法治程度轉弱。這是許多港人焦慮之處。
李銳走了 想起廬山會議
作者:黃賢2019-02-25
李銳走了,到現在我還不忍看他的《廬山會議實錄》:不是擔心失實,而是怕他有些話出版時還未敢公開發表。不知晚20年才寫會有什麽更深刻的感悟,會否更能影響今天、明天?
許章潤再議論 停改革回老路
作者:丁望2019-02-22
敢言學者、北京清華大學的資深法學教授許章潤認為,發端於1978年12月的「改革開放」,已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終止;政治已回歸毛時代,文革的那一套「借屍還魂」。
「底線」思維能夠挽救中共嗎?
作者:程翔2019-02-18
為什麼要召開一個以「底線」命名的研討會,它強調的是什麼「底線」?要堅持什麼樣的「底線」才能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而習近平所要防範和化解的「重大風險」又指什麼?筆者逐一分析。
全球民主指數 香港再降2位
作者:丁望2019-02-15
自由、民主,是社會走向文明之路的重要標誌。選舉權,既是個人的自由權,又是民眾監察執政者的政治資源,是社會走向民主之路的要素。
中國新的「顯學」:網絡輿情態勢「監測與引導」
作者:尹瑞麟2019-02-12
新的學問、新的分析方法和干預實踐,究竟是否代表着社會在向前發展,中性或還是倒退,我們究竟又應以什麼取態來端視這些新生事物。
宣揚戰狼勇猛 不提韜光養晦
作者:丁望2019-02-08
以當代國際政治的視野解讀,「韜光」是指收斂(斂藏光芒),不搶鏡頭、不露鋒芒;處理國際關係,小心謹慎、謙虛有禮,避免傲慢、到處樹敵,緊記「少族而多敵,不可謂天」的古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