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潮州商會如果能透過舉辦百年慶典活動,將一個世紀以來潮商潮人的樂觀堅毅、迎難而上、懂得感恩的精神傳遞給全社會,與全體潮商及700萬港人一起共克時艱,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幾天已經很多老朋友接着問,武漢解封了,還不回來?我還是笑着說,把辦公室的事情交代好,把一些需要協助的人都安頓了,我便回家。
現在疫情已席捲世界,每天傳媒都不厭其詳地以圖表方式顯示各地疫情發展,清楚看到各國情況都是同出一轍,確診個案在短期間由低位突然爆發上升,有如火箭騰空。
迅速接受長期疫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新常態。做最壞的打算,打抗疫持久戰,爭取疫後最偉大的勝利。
我看得出,中華民族命運的拐點就在這裏;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把你丟入了絕境,就是給你機會崛起,大悲之後只要一口氣還在,挺過去了就有大喜!
各省正嚴防隱形病毒第二次大爆發,以「砸鍋賣鐵」的決心,對無症狀感染者檢測、圍堵。港官似麻木鬆懈,袁國勇教授呼籲:勿掉以輕心。
美國要力爭5G市場,但卻欠10萬技術工人建5G基站,國內尚如此,到2026年也無法完成,又限制移民,但人才庫在中國,只要中國人不去,就無可奈何!
維權律師王全璋出獄後被強制送返濟南戶籍地,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典型。他一直在北京工作,家人也長期在北京生活;出獄後不能回北京的家,仍要他們一家分離,是不合情理的。
駱惠寧在中聯辦網頁撰文,說要「咬定青山不放鬆」,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要堅定《憲法》和《基本法》制度自信,不為一時之曲折而動搖,不為外部干擾而迷惘。
「武漢肺炎」是約定俗成的名稱,沒有歧視、諷刺之意,如同「香港腳」一樣。不必大驚小怪,不要羅織政治罪名。
我想,眼前的重點仍是全球抗疫,而不是口舌之爭。各國切勿分散視線,顧此失彼。
羅思義指出,過去的12年,世界經歷了兩大考驗──金融海嘯和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在兩次危機的表現都遠超美國。這必將導致地緣政治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生重大轉變。
北京高層每次處理台灣的國際活動時,也按實際情況而行。這一次,大陸傳媒和建制派的批評反而令世衛用了「台灣」或「台灣的」字眼,可謂批評得不專業了。
與其批評和謾罵,我嘗試探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對中國的憎恨,並從這些年輕人的成長經歷去思考這個問題。
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我們願意付出的經濟代價又是多少呢?
今年4月4日是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最有意義的紀念活動,是探討《基本法》有哪些條文需要與時俱進,有哪些實施的制度和機制需要設立和完善。
期望由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回歸25周年之際,宣布「一國兩制」在新時代的修訂構想和版本──「一國兩制2.0」。
中國在浪費了兩個多星期後,終於在重重迷霧中明白這新病毒的性質,當政府下了決心後,中國社會顯示出的驚人動員力、人民團結性、科技及醫療水平,都使人刮目相看,硬生生把一個大爆發壓了下去。
中國的疫情是否如官方所說的那麼好?即使真的改善了,但這個時候舉行「兩會」,萬人聚京,會否又自製另一個感染危機?
美軍投毒說和向黨感恩說,引起各方爭議。駐美大使崔天凱不同意「戰狼」的投毒說;北京的一些學者,則呼籲對美國政府和人民的捐助致謝。
人們所說的這種病毒現在席捲全世界,已經感染了數十萬人,殺死了18000多人,名字真的很重要嗎? 去年年底,當它首次出現在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時,我們將其稱為「武漢病毒」,以便於識別。
武漢疫情應該基本穩定下來,但這是否等如完全受控,跟着大家可以安心恢復生產呢?很多專家已警告,當局千萬不要再犯「政治任務先行」,甚至「政治壓倒一切」的弊病,把疫情變成「逆情」,更把「守零」變成「守靈」。
不容具國際地位的媒體在香港採訪及報道,會令國際社會質疑一國兩制是否已經變形,包括香港是否依然享有與內地有別的新聞自由。這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價值,包括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重大負面影響。
瘟疫現在已經是地球的問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客肯定會利用這機會為自己加分。但我更喜歡那天在雜誌上看到王昌齡的兩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北京除了驅逐榜上有名的美國記者之外,還指明他們不能在港澳採訪。這就把新聞領域也劃入外交範疇,跟國際標準完全格格不入。更嚴重的是,這樣做令港府不知如何反應?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仍在肆虐,武漢市民仍在生與死一線間掙扎,至3月19日零時,死亡近2500例,佔總數的77%,武漢黨官曾教訓他們,要感恩黨。此說引起民眾反彈。
如果中國能懂得從2004年多宗發生在北京及安徽兩地的SARS病毒實驗室泄漏事件汲取教訓,以及能像當年般對事件迅速回應,對今天中國和國際社會的傷害相信會輕微得多。
全球疫情失控底下,中國防治有效便成為樂土,海外華人連同他們的資金都會大規模地回流國內,協助國內的建設發展。疫情打破了美國金融主導的全球化,中國崇美崇洋之風氣便會驟改,為了安全起見,總是留在國內較萬全。
這次在中國首先爆發的疫情,導致僅是內地便有近10萬人染病,幾千人死亡,是否可以提早處理,避免或減少至今尚未休止的沉重代價?
中國除了要防止疫情在國內第二波爆發之外,還要防輸入。從總體來看,國內的疫情相對受控,逐步恢復秩序,令人稍為定心;但實際情況和正常的信息交流,仍不暢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