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感覺被接納的當下,脾氣會軟化,萬事開始有商量。感激身邊的他,一直在接納我的急性子,在我怒氣高漲的當下,他往往一兩句提醒,可以把我從怒火中燒的處境中,驚醒過來。
我們確實是到了最近,才面臨AI功能日益強大的景況;但背後根本的問題已有數百年之久。理性與感性、人為與自然、深思與直覺,這些兩端之間的拉扯早已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
人的大腦裏有一本專門用來紀錄壓力的「筆記本」,當遇到傳統形式的壓力時,大腦會警覺並用紅筆寫上大大的字以便識別威脅、啟動防禦機制,當壓力消除,大筆一畫就能消掉。
學佛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是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反而是劃地自限,執着在佛法的表面現象上了。
對許多人來說,突破就像蝴蝶,美得讓人驚嘆,但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其實,突破並非意外,而是可以被誘發的成果,我們將會告訴各位要怎麼做。
人生就是一場路過,每個人都選擇自己的道路。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切根源都在於心,守護好自己的內心世界。選擇慈悲,選擇善良,選擇真誠,選擇寬容。該重視的重視,該放手的放手。平安喜樂,永遠與你相隨。
兒女永遠在父母離開後才會遺憾自己不夠的陪伴和關愛,千叮萬囑地向年輕人勸戒,要珍惜父母,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兒女都不會聽從。這可能便是擁有便不珍惜、失去了才遺憾的道理。
不能只是跟隨大眾的既有觀念來走,過程中不要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世界上沒有一種方法是適合全部人的,必須親身經歷,才能走出每個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有空時,靜心時,煩惱時,繁忙時,家居中,道場中,旅途中⋯⋯都是抄經的好時機。因為抄經就是親近佛陀,彷彿飛越2500年的時空,坐在佛陀身旁,一字一句地聆聽着,最親切而又最智慧的教導。
平日蹲一陣子,已經感覺疲累不堪。怎麼今天,我彷彿感覺自己是昔日那個天真爛漫,愛玩沙的小女孩似的,完全忘記了年齡的限制。難道,這就是「心流」狀態?
只要我們的心得到自由,便不會埋怨或者覺得受困在獄中的痛苦,也不用再時常想着什麼時候才可以出獄,因為所謂的監獄已經不能困着我們了。
我們的認知很容易遵循主觀感受而非客觀事實,從而導致認知偏誤。而文字書寫則具備轉化主觀感性至客觀理性的力量,因其並非心念之呈現,而是心念之整理,是思想重整和心態反省的重要過程。
世事常變,應變能力和穩定的心態很重要。把最重要的部分安頓好,一切都迎刃而解。所有的障礙,只不過是待解的結。
人生不同的階段,會面對不同的衝擊、誘惑、挫敗,說到底,婚姻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的。
能力與運氣,並不容易分得開來;名成利就的人,也傾向把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再想像出一連串的致勝心得。有價值的智慧和無中生有的「智慧」,因此在市場並存。
隔了多年,我們終於有機會在「他鄉」重逢,感到高興不已。曾經我們是「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忙碌。然後,我們不約而同,來到同一個國家生活,在不同城市居住。
因此我們看四正勤中的善惡,應該要先去除「我認為應該如何」的習氣,當習氣減弱我執就容易放下。「我執」放下了,自然就像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才會回歸本來面目。
因此我們看四正勤中的善惡,應該要先去除「我認為應該如何」的習氣,當習氣減弱我執就容易放下。「我執」放下了,自然就像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才會回歸本來面目。
看清楚自己的腳印,人生道路是可以選擇的。人生的意義,不是冀求一帆風順。而是看好腳步,不怕崎嶇,越過泥濘,走好每一步。
這《聖經》故事成為了社會學所謂「馬太效應」的原型,即「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化。馬太效應在生活或職場上十分普遍,例如表現好的人會愈來愈忙,愈忙愈多,表示他有更多表現能力的機會。
有時候,子女和父母的誤會,一層又一層地封上去,何時才把冰封溶掉?
面對一個夢境,如何清晰分辨出是純粹的心理夢還是預知夢,是個很大的難題。連橫跨科學和玄學兩個界別的心理學大師榮格,也未能總結出有系統的方法,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去探索。
一次偶然的機會,朱高正認識鳳凰山的山主郭建華,第一次見面即從晚上聊到第二天凌晨,當日立下心願,他日百年之後欲長眠於此,這邙山之巔、龍脈之中的龍的心臟的風水寶地。朱高正從此與洛陽鳳凰山結下永生不解之緣。
大部分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說話,如果選擇用「硬碰硬」的方法去處理不認同的地方,只會令僵局加劇。反而一句簡單的讚美,可以化解仇恨,並且帶來積極和鼓勵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共生才能共存。高貴和低微,其實沒有分界。天下沒有毫無意義的事和物,即使簡單如廢紙,都有其作用。花瓶的高傲自大,使自己走向絕路。
人過中年,對禮物的慾望少了,甚至有點不在乎了。今年生日(其實咱們兩個都是十月生日),我們都沒預備禮物。「太忙了,沒空買禮物給你!」「哈哈,我也是!」笑笑就了事,沒有記掛在心。
先說柏楊的雜文,問柏楊:「寫出人性黑暗面,觀點是否過於偏激?」「如果社會沒有毛病,要挑也挑不出來……如果只是歌功頌德,才會真的是滿天毛病。」
做收租佬的生活很克己,不過,清茶淡飯反而有利身體健康,所以,想長命百歲就要做收租佬。
看見各場館的宏偉建築,想起已故父親作為一位專業土木工程師,南來之前在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建築。父親工作穿梭澳門、香港,只記得則師樓在中環。年前從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潘新華教授得悉,父親參與不少香港的工程。
佛像只是代表佛陀慈悲和智慧的本懷,不管樣子如何,我們恭敬禮拜的,其實是它所象徵的意義,而不只是佛像的表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