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你今晚寂寞嗎? @ 24小時項目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7-25
2:12 凌晨 #香港 #灣仔 #酒吧街 作為 #24小時項目 的一部分 支持兒童權利。香港與來自95個國家924個城市的3,426位攝影師,參與全全球最大型的街頭攝影活動「24小時項目」。
剪枝記
作者:譚寶碩2021-07-25
世事剪不斷、理還亂,無可迴避。處世恰如剪枝,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它、修剪它。問題總是不斷產生,你需要不斷地去克服問題。明白事理,明白因果,走上修行之道。
孤僻的益處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7-25
正是對獨處的真切熱愛,使阿姜布拉姆能夠如此有力並如實地傳遞出佛法信息。
香港參與「24小時項目」街攝 支持兒童權利 Hong Kong Joins “24 Hour Project” Street Photography Supporting Children’s Rights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7-24
香港與來自95個國家924個城市的3,426位攝影師,參與全球最大型的街頭攝影活動「24小時項目」,支持兒童權利。每位參與者在24小時內每一小時在社交媒體分享一張照片。
禪師說法的故事
作者:常霖法師2021-07-20
禪宗重在實證,不在空談,正所謂「說法不在嘴,開悟不在腿」,因此禪師說得再多,禪眾聽得再多,用處都是不大的,聽得過多還容易陷入對佛法知識上的執着,反而是一種障礙。
富有的人生
作者:釋證嚴2021-07-19
人常常都會得意忘形,現代人生活富裕,反而容易忘了自己的責任,而走向驕奢淫逸的險路。所以,富有不見得是福,最重要的是心中富有大愛和智慧。
禪修俱樂部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7-18
抱怨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於是勞累的阿姜布拉姆依然高興地接受了禪修任務,將心導向肉身以外的精神力量,並從而獲得美妙的禪修體驗。
掘井記
作者:譚寶碩2021-07-18
天下無難事,只要不放棄,每掘一下就是向成功走近一步。無論學藝,無論修行,無論做事,都要以默默耕耘之心, 走好每一步。
地鐵最怕
作者:黃珍妮2021-07-17
在地鐵,人與人之間太缺乏空間,大家容易發火,因為起碼的安全距離也被入侵了,於是人人躲進自己的保護玻璃球裏面,變成低頭族,把自己注入了智能手機內,忘記了周邊的世界。
濃情轉淡的魔咒
作者:羅乃萱2021-07-14
在日常中保持主動、真誠投入,便可以在長久的親密關係中獲得幸福。
何必斷煩惱
作者:常霖法師2021-07-13
佛法說「煩惱即菩提」,假如好好利用煩惱與困難, 經過轉化而用智慧面對和處理,煩惱甚至可成為修行的助緣。
時間的價值
作者:釋證嚴2021-07-12
有智慧的人,把時間當鑽石;愚癡的人,把時間當泥土。有智慧的人就懂得做該做的事;愚癡的人,則是做不該做的事。
鑽石物語
作者:譚寶碩2021-07-11
人生如鑽石,只有經歷艱難,才能明白世事,才能懂得人生真諦。
明智的慈悲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7-10
我們都會犯錯,亦容易因為自己的弱點與積習而誤入歧路。只有當別人待以慈悲與體諒的時侯,我們才能有最大的力量去摒棄不善的根器,並邁向靈性發展的又一高峰。
萬里/新雅配合書展主題推新書:專家教路紓情緒困局,作家鼓舞人生再啟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0
工作、生活、疫情帶來的無形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題,拋棄罐頭式心靈改善方法,請來不同背景、不同年紀的作者和專家述說他們如何和情緒打交道,發掘生活的多姿多采。
禪修的神通感應
作者:常霖法師2021-07-06
我很幸運,練習禪修以來都沒有任何感應,只是脾氣和做人處事的方法都改善了。
自在的生活
作者:釋證嚴2021-07-05
我們應該提起勇氣,勇敢面對無常的生與死、順與逆、樂與苦,因為這些事實隨時都會來臨,不管人願意或不願意、歡迎或不歡迎。
男兒當自強
作者:譚寶碩2021-07-03
生活以痛吻我,卻使我成長堅強。世間沒有從天而降的超人,只有腳踏實地、迎難而上的凡人。
如何管理寺院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7-03
阿姜布拉姆的管理風格延伸自他自己的修行原則:慈悲、詳和與放下。
放下與自在
作者:段崇智2021-06-30
我認為,最好的心靈雞湯就在我們身邊,就是包圍着我們的大自然。
不能說的兩個字
作者:湯文亮2021-06-29
千祈唔好講個「撐」字,就算被人問及,最好是話力有不逮,恐怕有心無力,有時認下低威可以為日後減少很多煩惱。
何謂自由?
作者:常霖法師2021-06-29
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世間上的所有人、事、物,都沒可能獨自存在;因此當我們一方面要追求自由時,另一方面便不可能只顧自我的感受,而不管別人的需要。
淨心的掃把
作者:釋證嚴2021-06-28
時間確實可以累積功德,過去迷惑顛倒的歲月,不算是眞正的人生,若眞正能夠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才算是眞正的人生。
問禪
作者:譚寶碩2021-06-27
心存依歸,人生才有路。 心有感悟,萬物可為師。
施予, 恆常地施予
作者:覺智國際基金會2021-06-27
施予、關懷和慈悲是精神生活的基礎,其於內心札根的深刻程度,便是個人靈性高度的指標。
雨中行禪:慈山寺慈森‧山林療癒體驗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6
慈山寺推出以現代森林療癒體系為藍本的佛法修持活動──「慈森‧山林療癒」,藉建築之美、樹林之幽,讓參學者探索五感、連結身心,沐浴於林壑之間,遠離塵囂,置身平安喜悅之中。
重男輕女
作者:黃珍妮2021-06-25
有些家庭是一大堆兒子才一個女兒,媽媽自己也讀過點洋書,自己是女人,卻最落力執行歧視女性的工作,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共同成長:夫妻必修科
作者:羅乃萱2021-06-24
婚前,不少人覺得選對了人,嫁了或娶了一個Mr. Right/Mrs. Right。至相處下來,始發覺婚姻的奧妙,再讓自己成為對方的Mr. Right/Mrs. Right。
只是去做
作者:常霖法師2021-06-22
凡是有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是去做,其他一切思前想後出來的,都是無謂的藉口。
以圓的方式堅持原則
作者:釋證嚴2021-06-21
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任何話聽入心中都是圓的,而不是尖的;能夠善解,才能不被傷害,而過得輕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