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9月1日開學日
作者:卓王詠詩2022-09-02
以興奮的心情面對開學日,珍惜實體上課的日子,讓孩子享受及喜愛學習。
觀第二屆「腹有詩書」問答比賽有感──兼論本地古文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作者:施林海2022-09-02
去年女兒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時隔一年,我再次坐在台下觀賽。當日會場内嘉賓雲集,學生竭盡所能,比賽氣氛相當熱烈,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也令我對本地古文教育有一些觀察與感想。
疫情的轉變
作者:陳章華2022-09-02
不輕言停止面授,積極鼓勵家長為子女注射疫苗,以及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最有效及有利的方法。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自小灌輸籍貫觀念的意義 國民教育從尋根開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1
何漢權校長與鄭家寶校長認為,國民教育需要從尋根開始,父母或教師可以自小灌輸孩子籍貫觀念的意義。一起聽聽他們的說法。
港科大(廣州)開學 李家超致辭 盼貢獻國家高質量教育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1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周四(9月1日)在南沙舉行開學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參與並發表講話。他希望港科大(廣州)培養學生成為面向未來的高端創新人才,以及推動國家和香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新常態下幼稚園的開學禮
作者:温志倫2022-09-01
在新常態下,只要家校合作為幼兒建立合理的期望,並給予適切支援,讓有不同特質和需要的幼兒,都能在同一校園下,喜愛學習,開展愉快的校園生活。
DSE 是雙語版 GCE 還是香港版高考?
作者:梁賀琪 June Leung2022-09-01
香港DSE雖不至於歲月靜好,但相比之下,縱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也沒有停辦過一屆,只取消了若干口試及曾延期舉行。入大學的一戰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透明與公平。
淺談疫情下的關顧工作
作者:陳月平2022-08-31
若處於實體的面授課,插班生的工作是班主任和輔導老師熟練的工作,但網絡世界如何照顧他們?如何使插班生與其他同學熟絡?如何令他們於課堂中能產生親切感而投入學習呢?
今天校長不易為之「有淚不輕彈」
作者:鄒秉恩2022-08-30
校長在學校管理上必須勇於向行政、持份者及專業問責之餘,在不違背辦學團體的工作期望之下,更須遵依教育專業法例與教育局所頒布的守則及行政指引。不過今天的世情不斷地轉變當中,從前所學的已不適用於今天。
不一樣的體驗學習
作者:程介明2022-08-29
傳統的「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劃分,已經不頂用,因為兩者基本上都是課堂傳授。筆者目前的認識,廣義的教育,體驗學習將會逐漸佔一個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社會體驗。這也是人類回歸到學習本質的方向。
重要的國民教育時刻
作者:何漢權2022-08-29
教師要按事實向學生解說,國際政治的風雲色變,美英列強與日本的橫蠻,挾台灣而害中國統一的劣行。佩洛西竄訪台灣,這是重要的國民教育時刻,是大是大非,價值教育的堅持。
權利與責任的永恆角力
作者:張海暘2022-08-29
「快樂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但是我們絕不能讓孩子滿足於此,因為有時候個人的愉悅會跟責任相矛盾;兩者矛盾時,我們更需要讓孩子認識責任的重要性。
「麥當勞父子生日會」事件的重要啟示
作者:施林海2022-08-27
父母和孩子之關係,本質上該是相輔相成的「命運共同體」,而不是個人主義的「唯我獨尊體」。追求孩子利益最大化,往往帶來孩子和家庭利益的最少化,結局雙輸。我們要走出「零和困局」,才能達到最終的「合作共贏」。
理大舉辦首場創科論壇 逾300專家與會 探討北部都會區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7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周五(8月26日)舉辦首場「創科論壇」,前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指出,北部都會區計劃需要多個界別在規劃和土地使用方面通力合作,以利港深長遠發展合作。
美育家教:幼兒繪畫會經歷哪些發展階段?家長怎麼輔導?
作者:林桂光2022-08-26
若能及早認識幼兒各年齡的繪畫能力發展重點及特徵,從無意義的塗鴉畫到有主題、有意義的內容,可以比較容易判定哪類繪畫表現正常、哪類表現特有個性。
共創明Teen計劃  為貧困學生燃點希望
作者:李建文2022-08-26
筆者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在試驗階段後,能將計劃恆常化和擴大受惠對象,持續地扶持學生至成年為止。政府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跟進和研究,檢視在扶貧方面的成效,這樣才能發揮計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新政府、新思維
作者:蔡世鴻2022-08-26
我們教學生創意解難,希望新政府也要打破舊思想、打破以往的諸多限制,以新思維行事,為香港創造一個新的局面。
李家超主持理大校門揭幕 稱各大專院校肩負重責 培育愛國愛港新一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5
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85周年校慶,校方重新設計主校門,並於周三(8月24日)舉行揭幕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的各間大專院校,肩負培育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的責任。
也談「殺校」的必要性?
作者:黃冬柏2022-08-25
可能出現的殺校策略,多以家長選擇為由,以非專業力量扼殺辛苦營建起來的專業事工,那是至為愚蠢的浪費。
歲月留聲 薪傳有力
作者:何漢權2022-08-24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以年年舉辦,默默耕耘,教學百忙中,持續提名並指導中六學生參與的老師們,是學生愛上史學的緣由之一,筆者由衷敬佩。
接地·靜觀·音樂──避免孩子情緒亢奮的三大妙法
作者:林綸詩2022-08-24
電腦不是萬惡不赦,但也要平衡孩子的活動及減輕電腦對其神經的影響。對於輻射、電磁等負能量,最方便的做法是接地,即赤腳與地球接觸──草地、海灘、水泥地皆可。
一年易過,把握時間
作者:陳家偉2022-08-24
今年,我送給畢業生每人一張小書籤,希望物輕情義重。書籤上寫了8個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也希望讓所有梁省德的同學都追求這個目標奮鬥!
心繫地質尋夢想,胸懷萬壑山水情──專訪地質學家陳龍生教授
作者:馮珍今2022-08-24
陳龍生在港大任教地球科學系多年,今天的香港,不少的地質專才,都曾是他的學生。為了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考察,親身探索山石的奧妙,他付出了自己假期和私人時間。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孜孜不倦地引導學生思考…..
淺談香港及澳洲幼兒教育現況
作者:余錦明2022-08-24
澳洲的幼教園所出現學位緊張的情況,在教職員人手短缺、一般澳洲家庭沒有家傭的情況下,家長只好努力的尋找及輪侯適合自己需要的幼教服務。
金江意外「發現」中國──新任中大協理副校長牽頭向世界說好中大故事
作者:張家偉2022-08-23
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和文化,身為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的金江來自澳洲,年輕時一次到訪中國的旅程,讓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親子寫作
作者:何劍輝2022-08-23
小朋友如果可從小就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對寫作會有很大幫助,而且有助他們的全人發展,一舉多得。
淺談97後小學校長培訓情況
作者:劉煦元2022-08-22
一個理想的校長不只是處理校務、執行由上而下的教育政策、監督學校是否達標,而應該更加高瞻遠矚,追求卓越。
一所從「零」走至「兩個零」的學校
作者:翁美茵2022-08-19
學校的建立就是要造就學生成長,讓家長認同及信任學校,以致攜手共建孩子的未來。
基督徒投身社創的啟示:社創作為價值教育的可能
作者:紀治興2022-08-18
基督徒社創家的故事,正是活生生的見證,如能放諸當下的價值教育和生命教育,所能強調的就不只包括生命價值,更包括生命的技能(與知識)。
現今世代的學與習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8
中華文化是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學習經驗宜好好發揮。作為現代青年,應主動參與課外活動,認識和了解社會,培養正向品格。定下目標,掌握練習與溫習的技巧,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