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為七九級于師兄英藍新年音樂會聚
作者:張楨2024-05-08
肴席非寒因酒暖,玉壺尚凝未名霜。
習近平訪法期間 紀錄片《林風眠》在巴黎開拍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07
紀錄片《林風眠──中法文化藝術交流的建橋者》5月5日在巴黎舉行開機儀式,主角是被譽為「中國現代藝術之父」的林風眠,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畫壇的精神領袖。
格局思維之一:上帝視角看一生
作者:潘樂德2024-05-07
如果通曉格局法,只要打開命式,就可以一針見血地點出命主的終生追求是什麼,人生意義是什麼,省卻許多無謂的追尋。
集大成的中華文化節
作者:周光蓁2024-05-07
更有意思的是,1993年由周文中、彭修文等擔任名譽顧問的「中國音樂節」,請來各大音樂名家來港演出,其中正是湯沐海領導從北京來港的中央樂團。今夏大師重臨香江,期待藝術盛宴。
香港中樂團47樂季唱響《黃河大合唱》,致敬永恆的時代經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5月24及25日晚,香港中樂團將攜手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在聲色絢麗的香江之畔,帶來一場陣容鼎盛、氣勢恢宏的音樂會。
粵語解密:聽、聽聞
作者:黃氏2024-05-04
在普通話口語裏,「聽聞」一詞並不存在,而在粵語裏,它卻是一個常用詞,而且是個其來有自的雅詞。
金主
作者:黃珍妮2024-05-03
一直在翻那個字母名牌的書籍,一直在內心多謝這些喜歡炫富的大陸暴發戶,沒有他們,我們怎可以支持這群年輕、勇敢、有創意、走在時代尖端的歐洲藝術家?
夏雨秋冬旱
作者:蔣匡文2024-05-03
今年甲辰年的「地母經」早有預言:「稻麻一半空,春夏遭淹沒」、「吳邦穀不豐」,古代視嶺南為蠻荒之地,所以論南方以吳邦代表。現在的小洪災正應驗了「春夏遭淹沒」之說。
歲月長河 太古集團 有你有我
作者:周萱2024-05-03
筆者今天有緣走進了太古集團歷史檔案館,這些舊物彷彿是一個迷你版的香港歷史,與它對話,感慨萬千!
余潔儀接棒藝術節行政總監 她如何善用商界經驗面對工作挑戰?
作者:李偉民2024-05-03
我怕應酬,故此,羨慕懂得和別人打交道的能者。我覺得Flora了不起,她過去在香港藝術節工作多年,擔任發展總監,負責制訂籌款策略,並和商界、贊助機構、捐款者等合作。
王賡武回憶錄評析:變遷的時代中 心安即是家
作者:張灼祥2024-05-02
因為工作關係,王賡武與妻子林娉婷由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他說:「無論我們在哪裏生活和工作,從未發現有什麼地方不能成為我們想像的家。」「家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
是學人,也是詩人──序《從王土到共和:「清末一代」古典詩人淺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02
本書作者是學人,也是詩人,他在取材、組織、裁斷等方面,固然顯示了學人的本質,同時在評說詩作方面,也表現詩人才有的感覺和見地。
利瑪竇、禮儀之爭與地緣政治
作者:雷鼎鳴2024-05-02
在文化融合方面,利瑪竇有強力的觀點。他認為儒家雖不重視超自然之事,但倫理觀點完全與天主教一致。他不反對中國的祭祖祭孔,認為這只是文化習俗,無傷大雅。
中環「中國街」被污名化100多年
作者:鄭明仁2024-05-02
1956年萬宜大廈建成後,緊貼新大廈的「中國街」環境始獲改善,但英國佬仍然不肯改街名,拖到1971年才由市政局把「中國街」除名。
布拉索以豎琴挑戰不同時期的鋼琴經典作品
作者:傅瑰琦2024-05-01
布拉索的法國5月節獨奏會,雖然開始時音量控制造成的瑕疵特多,但他卻於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解決問題。整體上無論在技巧還是藝術方面,毋庸置疑地相當成功,令人佩服和感動。
首屆中華文化節開幕,傳華夏文化之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1
首屆中華文化節將於6月至9月舉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中華文化節將透過多元和互動的展演項目,加深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更成為向遊客展現中華文化新姿的重要窗口。
惠州—2017年10月惠州雙月灣北大七七至八八級校友聚
作者:張楨2024-04-30
雲歸浩渺誰知我,黃葉飄蕭自轉蓬。
紀念音樂大使
作者:周光蓁2024-04-30
官方媒體形容排練過程:「戴維斯像指揮自己樂隊那樣指揮中國樂隊,有時停下來,本着精益求精的嚴格要求,指出我國演奏員的不足,共同提高演奏水平。」這樣坦率報道是幾年前「樣板圖」時代不可能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新聞聯主辦金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這場論壇不僅是對金庸先生的致敬,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盛宴。台上的講者以精彩的演講和深入的分析,深深吸引着聽眾的目光和心思。
專心創造香港傳奇
作者:劉銳紹2024-04-29
我請教該片的對白指導楊秉基,他說出他的金句:「專心就是專業!」專心致志,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完成後才停步。他的話與我的觀後感異曲同工──不要放棄,對今天的事物不要習慣失去,不要主動失憶,要努力存真。
漫談粵語字詞 「赤肋」與「愛」
作者:黃氏2024-04-27
原來除廣州話外,客家話和廈門話也有義為「要」的「愛」一詞。這個跨方言區共用的詞,是於古有據的。
李小龍傳奇:(反)殖民欲望與毀滅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7
為了擺脫華人陽剛焦慮與創傷,拒絕面對自身的局限,一生刻苦耐操,仰望成為荷里活巨星,贏得美國主流市場的垂青;李小龍奮不顧身、追求完美與目標的意志、無邊的渴望,成就了他的英雄傳奇。
閱讀日讀書分享會
作者:郭一鳴2024-04-26
在人人擁有社交媒體,網絡資訊傳播無孔不入的今天,讀書風氣漸失,再如此下去,恐怕連「讀書人」這個稱謂也可能成為歷史。特區政府響應世界閱讀日而設立全民閱讀日,初心可嘉。
乾隆皇帝批奏摺發現的一件大案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6
唯在10萬件奏摺硃批中的乾隆,才是一個作為大清皇帝的乾隆,才是一個歷史上版圖最大、GDP當世第一的朝代君主,才是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乾隆。
穿越千年敦煌 善心普渡千手千眼
作者:周萱2024-04-26
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通過音樂、舞蹈、多媒體等形式創新講述「妙善救父」的民間故事。故事向萬眾表明,心存善愛,殘缺也將成就完美。
敦煌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在香港、珠海巡迴演出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5
由香港珠海社團總會主辦、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出的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於4月24日晚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隆重上演。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致辭時表示,表演充分體現中華兒女堅毅的精神。
王賡武回憶錄評析:變遷的時代中 何處是家園?
作者:張灼祥2024-04-25
書封面印着王賡武教授對人生的觀察:「變動隨時會降臨,人們可能輕易就被從根切斷」。這位學者卻有此信念:「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研究工作從未止步──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4
老師多年來公務繁忙,卻從未放下研究工作,至今依然新著不斷。對於友朋後輩的關愛提攜,更是令人感佩。《周易·象傳》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老師誠然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君子。
相見歡
作者:張楨2024-04-24
春歸無覓,談笑盡餘歡。
眼學和科學鑒定有什麼關係?對民間收藏有何重要?
作者:李大齊2024-04-23
中國民間收藏總量大約價值6萬億人民幣,是3倍廣東省的年均收入。要激活這個龐大市場,增加經濟活力和影響力,其中一個可行措施是加強文物科學鑒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