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讀「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有感
作者:劉煦元2022-09-28
歷史與文化相近於密不可分,我們教育工作者教歷史時,不能不教文化,教文化,不能不教人生。
孔誕說孔子之偉大
作者:陳家偉2022-09-27
孔子長壽,享年七十有三,一生努力不懈,15歲便有志於學,至70歲更達至「從心所欲不踰矩」、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孔子是至聖,也是萬世師表,值得我們學習。
彭定中:港人需重拾互助精神 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歷史百年難遇 錦田鄧氏族譜重現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6
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4至5年前開始謄寫錦田鄧氏族譜副本,9月25日送贈族譜予錦田鄉事委員會,當日舉行隆重的送贈儀式。
緬懷杜漸先生  再讀《歲月黃花》
作者:周蜜蜜2022-09-26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杜漸這樣一個決心繼承革命傳統,非常愛國、愛黨,又勇於犧牲精神的正義之人,自覺不自覺地被捲入中國革命的歷史洪流,卻飽受委屈和挫折。
中大文物館畫琺瑯特展 盡顯中西合璧精湛工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4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將於9月17日至明年年1月8日舉行香港首個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美術推廣項目「總相宜︰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精選香港與內地收藏170多套清代金屬胎畫琺瑯、相關瓷器及畫作。
香港最貴女王頭郵票
作者:鄭明仁2022-09-23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已入土為安,其香港人「事頭婆」形象,令人難忘。香港人和英女王最親密的接觸,非女王頭錢幣和女王頭郵票莫屬。以前我們寄信貼郵票,多用口水沾濕郵票背後的膠紙,因此有機會「親吻」英女王。
67暴動前夕的香港治安
作者:嚴浩2022-09-22
警察管黑幫,黑幫管治安,這是香港殖民地開埠以來一直到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以前的真實寫照。所以,67暴動是警察與黑社會抱團主宰了香港治安的原因?
劉香成:我來自香港,我作出了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劉香成指出,觀察中國大陸40多年,現在來了個習近平,他要改變整個中國,比改變一個香港難得多。「若說一個人做不了什麼,I am from Hong Kong, I made the move。」
三位傑出的英女皇
作者:馮應標2022-09-21
英國是否如某些親中KOL所言,是繁榮夢滅?大國沒落?如果是,為何那些持BNO的港人仍選擇移民英國?
苗學禮(Tony Miller):我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個偶然機會愛上研究清末民初雕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前港英政府官員苗學禮(Tony Miller)鍾愛中華文化,決心留在香港。他是何時愛上收藏?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事頭婆」牛奶嘜炒至癲價
作者:鄭明仁2022-09-17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後,印有女王圖像的紀念品備受追捧,二手市場售價以幾何級數飆升。69年前用英女王名義派給香港小朋友的紀念品,已被炒家炒到天價,其中一個鋁杯在香港拍賣網的叫價竟高達$8000。
黃心村筆下的張愛玲
作者:李歐梵2022-09-17
關於張愛玲的故事永遠說不完,只不過說故事的人的感性參差不齊。黃心村的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鳴,也許是因為我們現時都在香港,對香港有強烈的感受,因此在學術上得以心靈相通的緣故吧。
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
作者:李偉民2022-09-17
地產陳總結得好:「時代,天天變、年年變,許多地方,新的送走舊的,只有筲箕灣這幾百年老區,舊痕處處,勾起大家的回憶。年紀大了,看着一座大廈,問問自己,這是兒時曾經玩耍的空地嗎?還有一棵木瓜樹……」
67暴動是一場在劫難逃的悲劇?
作者:嚴浩2022-09-16
再過幾年就到了67暴動一甲子,根據愈來愈多的解密文件,67真相逐漸暴露無遺:這可能是一場在劫難逃的悲劇。
文化與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2-09-16
文化教育的普及,由此煥發無限的生命力,要的是懂得欣賞的族群,並非一窩蜂打卡即散、無根的一代。
苗學禮(Tony Miller):英國來港50年終身學習中文 最佩服港督麥理浩 肯聽民意 能給市民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苗學禮(Tony Miller)是港英政府年代的官員,為什麼當年會來到香港擔任官職?他在回歸後決定留在香港,終身學習中文,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不懂說英語的英國國王
作者:張宗永2022-09-14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長600多頁,詳述中古時期統治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1154至1399年),王朝初立時,國王只懂說法文,慢慢中古英語才開始在文學和法律上被接受。
國之瑰寶──《蘭亭序》
作者:陳家偉2022-09-14
大家推舉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序,於是微醉而大樂的王羲之便即席揮毫,寫了362字的序文,以記錄當天的雅事,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覺。那篇驚世的傑作、千古不朽的書法就是如此誕生。
潮流興做口述歷史
作者:鄭明仁2022-09-10
香港愈來愈流行做口述歷史訪問,正所謂大有大做,細有細做。20年前,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持的《香港口述歷史檔案計劃》,是同類型計劃的最大規模,成果亦很可觀。
遠古香港非無人島 考古遺跡現姿采
作者:蔡國光2022-09-08
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可能將香港史前人類活動推前至舊石器時期晚期(約1萬年前), 又或體現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良渚文化與香港文物的關係,南中國、東南亞與島嶼文化圈的形成,南方越民族與西南民族的文化交融。
妙不可言的上海棋局──回望改革開放的日子
作者:梁觀誠2022-09-07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在1999年開通使用,上海是國內最先有兩個國際機場的直轄市。上海市政府真是聰明,西有虹橋國際機場,東有浦東國際機場,東西拉動,連成一線,絕對拉動了上海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高!
結緣般咸道──李錦洪訪談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7
「上帝在何紫生命過程中留下許多的指紋,這些指紋包括上帝讓他認識李錦洪、胡燕青、小麥子,這些指紋一起出現時,更清晰可見是上帝來找他,當他肯去回應,便會有追求的心。」李錦洪指出。
説韓信,談感恩
作者:陳家偉2022-09-07
韓信是個傳奇人物,值得大家去多點認識和了解他的為人和經歷,許多成語、諺語、典故都與他有關。他的少年、壯年和晚年先後經歷了秦亡、楚漢相爭、漢的建立,可謂風雲變色中的叱吒風雲人物!
詩詞歌賦中的華夏文化
作者:鄧兆鴻2022-09-05
今天,學校若在課程的編排上能多花些心思,多滲入一些琅琅上口的詩歌、詞賦,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肯定有幫助。
文獻中的卡拉揚在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3
當年卡拉揚正值音樂事業的高峰期,在音樂界可謂無人不識。作為手執樂界牛耳者,他在最忙碌之時仍帶領維也納愛樂樂團作40天世界巡演,香港作為其中一站,不能不說是樂迷福氣。
回望中國與國際接軌的契機
作者:梁觀誠2022-09-02
國有企業、國有專營,根本就是中國的歷史傳統,不是從馬、列引進來中國的洋玩意,我們更遑論去真正理解毛主席寫道:「百代都行秦政法」是什麼意思。
警方通告:小心賊贓!
作者:鄭明仁2022-09-02
全港當押店(當舖)定期收到警方通知,要當舖負責人留意一些賊贓下落,隨時上報。警方隨通告會開列一份清單,詳細列出懷疑賊贓的種類、型號。我們可以從這些清單清楚知道什麼年代流行什麼典當物。
故宮文化,不容錯過
作者:陳家偉2022-08-31
北京故宮博物院固然值得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不容錯過。這個博物館確是中央政府給香港一份珍貴的大禮,令到中國其他省市無不羡慕。
蜑家族群的來源
作者:葉德平2022-08-30
今期說說蜑家族群來源論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古越族遺裔說」和「盧循餘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