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再談香港音樂資料館
作者:周光蓁2021-08-02
上月辭世的香江首席藝評周凡夫,十幾年前捐贈幾批音樂資料給中央圖書館,到了這一刻還在處理中,上架遙遙無期。他餘下的全部資料,從接收到處理豈非要等幾十年才得見天日?成立音樂資料館該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九龍皇帝之藝術在《墨城》King of Kowloon’s Art at Ink City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8-01
大館主題群展《墨城》探索水墨藝術,如何通過當代和幽默的方式解讀散居四海的華人的社會經驗,包括性別身份、慾望和幻想。 它展示了19位當代藝術家的50多件作品,包括自稱「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塗鴉書法。
明麗色彩 立體塑型 魔鬼細節 精妙構圖
作者:鮑慧兒2021-07-31
各種亮麗色彩和諧共處,精心設計的構圖,不同幾何圖形的巧妙佈局,與細緻的光影對比。一切都經過畫家悉心規劃。
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30
近年不少新興粵劇出現,反應兩極,也有不少人擔憂粵劇界人才凋零。今年書展,粵劇名伶、「萬能泰斗」阮兆輝與讀者座談,寄語新人演員必須勤加練功、不恥下問,才能演出粵戲的神髓。
眾盼香港音樂資料館
作者:周光蓁2021-07-26
上世紀7、80年代隨着經濟起飛,職業藝團百花齊放,流行樂壇星光熠熠,文化中心、文娛中心拔地而起。整個過程留下不少音樂資料,可是沒有一座專門的資料館,恐怕資料隨着日子而流失。
說愛香港,竟未看過香港的粵劇
作者:李偉民2021-07-24
香港文化的美麗,不是它不想停留下來,陪伴世世代代;只是我們絕情負義,一生人,從沒有關心過它。文化和藝術,在祭壇上晃了晃,掉倒在地上,此後,香港人又碎了一件永不還原的寶物。
牛奶麵包 簡單平凡 日移影動 恆久如一
作者:鮑慧兒2021-07-24
這是她非常熟識的日常工作,她已經做過無數次了,她一步一步,不慌不忙的做起來,沉穩篤定,踏實安詳。時間跟牆上的光陰慢慢走過,永恆不息。
「西九故宮」明年中開幕 傳統藝術互動新體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3
2020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600周歲,2022年中則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的大日子,這間與北京故宮博物館遙相對望,同樣肩負弘揚傳統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責,任重而道遠。
心繫家國的藝評健筆
作者:周光蓁2021-07-19
「留記錄」幾乎是周凡夫一生極度執着寫文章的主因,而他以香港作為平台,記錄了大量內地音樂家來港演出的事跡。
代入角色 宗教反思 與世同悲 人性畫家
作者:鮑慧兒2021-07-17
倫勃朗沒有遠距離的冷眼看着這個世界,更沒有以超然的態度,高高在上的批判畫中人。他選擇走進畫面,與畫中人一起,感受他們的處境,想像「若我生於其時,見證了這件歷史,我會有什麼感覺?什麼行為?」
我的2021年新書《枉少年》:莫等閒,空悲切
作者:李偉民2021-07-16
請你支持香港寫作的,支持出版的,支持倖存的香港文化事業,買一本《枉少年》。莫等閒,空悲切。
林鄭月娥:閱讀提升正能量 後疫情時期減壓良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4
2021年香港書展從14日(周三)一連7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有逾760家商戶參展。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頒獎典禮亦於同日上午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並發表講話。
《何者魯迅》觀後感:初心不改餘一卒 戰士荷戟獨彷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3
綜觀《何者魯迅》舞台劇和魯迅生平,筆者認為魯迅「改變中國人精神」的初心始終未改,他堅持獨立思考,因此與同時代考慮政治多於考慮思想的文人顯得格格不入。
藝評健筆隕落的一夜
作者:周光蓁2021-07-12
上周三日落時分,手機傳來鋼琴家羅乃新的短信: 「周凡夫剛剛去世」,當刻頭暈眩一下,馬上追問。
《何者魯迅》觀後感:血薦軒轅醫科生 何以放棄柳葉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2
負笈東瀛的魯迅,有一次觀看日俄戰爭幻燈片,見到中國人麻木地圍觀即將被處決的同胞,遂認為要救中國,首先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因此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記述的往事。
《何者魯迅》:舞台劇演繹偉大文學家精神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10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
妻兒早逝 自我觀照 千山獨行 堅定自信
作者:鮑慧兒2021-07-10
他一身豪華金黃袍服,腰繫紅綢,雙手舒服的擱在椅子扶手,右手持「權杖」。此乃四分之三全身像,畫家稍側着面面對觀者,擺出帝王之姿,氣勢攝人。頭微微下垂,雙眼在暗影中閃着精光,覲見來朝的觀者。
梵高眼中的男神
作者:益行2021-07-09
人生享樂無常,唯恐光陰短促,繁華轉瞬變幻,一切虛無飄渺,此類版畫統稱「浮世繪」,日語稱作「錦繪」,是源自明朝的版畫。正逢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日本展館內展示一批「浮世繪」作品,使梵高醉心於島國情調。
著名樂評人周凡夫病逝享年71歲 周光蓁:推廣古典音樂貢獻良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8
著名樂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副主席周凡夫,周三(7/7)晚因病逝世,享年 71 歲。周凡夫為本地資深藝評人,評論領域橫跨各演藝和藝術政策研究等範疇,對香港藝術界,特別是音樂界,貢獻良多。
光影善惡 人性複雜 寬容接受 啟發深思
作者:鮑慧兒2021-07-02
觀者追隨着光影,發現它們不斷地對比互動,從最光到最暗又回到光,發現許多之前沒留意的小細節,都有非常複雜的變化……倫勃朗這麼細緻地交代光影,不光因為他崇尚自然畫法,還因為他想透過光影,表達人性的複雜。
夜巡日巡 虛虛實實 真戰戲戰
作者:鮑慧兒2021-06-25
雖然每一位隊員都非常認真擺好姿勢,惟細心觀察,會發現種種暗示,提醒觀者他們只是裝模作樣,不是真的上戰場。所以這只可能是一次手持道具的服裝扮演,模擬大隊在一個貌似城門的拱門下出發,保衛阿姆斯特丹市。
城市民歌達人再重聚
作者:周光蓁2021-06-21
宣傳提到的新歌,是區瑞強的最新個人單曲《總有緣》,由他本人親自填詞。其中一句: 「那歲月快如擦肩,依然愛未變」,相信道出不少人的心聲。
和以致福、邦家之光
作者:益行2021-06-19
瑞物皆起和氣而生,中華文明振興肇始,教育核心貴為真誠,滿園桃李光曜旦升。張寰和校長──背影遠去墨跡未乾,濕潤晶瑩尚存閃光。
畫家樂天熱情  人物鮮活跳脫  畫面歡愉自信
作者:鮑慧兒2021-06-19
時人像畫大多正襟肅立,畫中人不苟言笑,以示高貴莊重。可能哈爾斯本人天性樂觀,獨愛描繪畫中人面帶微笑,姿態自然生動、側身而坐,眼神望向畫面左方,好像跟畫外一些人在談話似的。
香港出版雙年獎揭曉 觀鳥圖鑑成大贏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18
由於疫情及社會環境影響,香港圖書出版量減少,參加今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的書籍相應減少,但出版社揀書更為審慎,參選書籍素質不減反升,評選過程亦更為「緊張刺激」。
郎朗之後,24歲世界級鋼琴男神牛牛:「有一種美麗療癒叫孤單!」
作者:李偉民2021-06-12
如鋼琴家張勝量(牛牛)所說:「我們沒有退路或小路,只有前路。」香港身處樽頸,前路,要嘛內地化,要嘛國際化,不可鵝行鴨步。但願香港人一起發奮,多些國際優才,如牛牛的級數。
荷蘭黃金時代:多畫種多風格 小畫派商品化 自然寫實有趣
作者:鮑慧兒2021-06-12
隨着荷蘭畫作需求擴大,加入畫家行列的人愈多,發展出多種新題材新風格。要提升競爭力,畫家專攻一種題材或風格。有只畫風景的,甚至專攻不同布料的,也有只作人像的,常有兩三畫家各據所長合作一幅畫的現象。
非遺延綿藏匠心 傳創啟後展美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08
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正在改變香港社會對傳統工藝墨守繩規的看法。寓工藝於藝術,寓藝術於生活,或許是香港工藝復興當前的出路。
Patrick Shearn 的 《川流不熄》 River of Light by Patrick Shear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6-08
懸空雕塑《川流不熄》於中環海濱上空隨風飄揚,是世界知名美國藝術家 Patrick Shearn 作品。由6月5日至15日展出,700平方米的動態雕塑有超過45000條彩色飄帶和一條貫穿中心的反光帶。
可以拍照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周光蓁2021-06-07
這次擔任獨奏的梁珮珊,是多年司職明儀合唱團首席鋼琴伴奏。從伴奏到主奏,而且是一首近乎10分鐘、技巧要求甚高的獨奏,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