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德馨存詩翰,允哲寄鳴琴──中國最後一代文人蔡德允女史
作者:馮珍今2022-02-16
虎年第一讀,就是這本人物傳記。傳主蔡德允(1905-2007)是德藝雙馨的琴家,她出身書香門第,年輕時已才華畢露。1950年後定居香港,1964年受聘於「新亞國樂會」,堅持以德授琴,培育新一代琴人。
藝術精髓昇華在何處
作者:何漢權2022-02-15
常書鴻離開巴黎,放棄落日看斜陽的優容生活,於1936年返回國事仍艱難的祖國,出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主任,以保護這蘊藏逾千年的民族文化敦煌寶庫為己任。
虎年論樂續篇
作者:周光蓁2022-02-14
重聽這首約3分鐘的管弦小品《下山虎》,很佩服當年籌辦音樂會的負責人,在國情嚴峻時刻,別具慧眼,在《黃河大合唱》壓軸演出前,選出這首作品作單獨演出,載入史冊。
專訪鋼琴家李喆──發掘音樂力量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2
雖說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但有些人的音樂天分毋庸置疑,像李喆這種未識字先學琴的,似乎早已註定走上音樂路。
淺思《歲朝佳兆圖》
作者:益行2022-02-11
疫情在港蔓延下,減少去公共場所,筆者宅在家內,上網搜索了不少鍾馗圖,依然偏愛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曾經2000多年的信仰薰習,每逢年節、端午,通常貼上鍾馗畫像,以此鎭宅避邪。
飛舞梨園弘粵藝 燕聲巧囀曲傳芳──專訪粵劇名伶尹飛燕
作者:馮珍今2022-02-08
香港著名粵劇正印花旦尹飛燕,多年來在戲行中默默耕耘,藝術水平極高,近年更為粵劇的傳承費心盡力,積極投入教育工作。日前她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專訪,細說當年和近況。
虎年論樂
作者:周光蓁2022-02-07
今年是虎年,關於老虎的音樂,讀者們首先會想起什麼呢?
故宮瑰寶《一團和氣》
作者:益行2022-02-04
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後的翌年,創作工筆人物畫《一團和氣》,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是朱見深存世最有名的畫,也是故宮館藏中的瑰寶。
「天后」與大師的牡丹綠葉
作者:周光蓁2022-01-31
近日的一張錄音,聽後就覺得充滿亮點。所言者是當今天后級次女高音塞西莉亞.芭托莉,演出18世紀下半葉,由莫扎特到貝多芬等4位作曲家,專門為女聲獨唱炫技而創作的作品。
永懷古兆申先生
作者:李焯芬2022-01-26
古兆申先生畢生無私地奉獻予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揚。他初心不改,默默耕耘、不求聞達、甘於淡泊,勇於承擔,勤於筆耕、碩果纍纍。他亦是一位虛懷若谷、仁為已任、善與人同的謙謙君子。
那抹淺淺的笑──記廣隆寺彌勒菩薩
作者:馮珍今2022-01-25
踏入靈寶殿,靜坐其間,自不同的角度仰觀彌勒菩薩,自有不同的美……那抹淺淺的、若有若無的微笑,慈悲温柔,俯視我等俗世凡人。
宋代佚名工筆畫《子母雞圖》
作者:益行2022-01-24
《子母雞圖》觸動了朱見深靈魂中最脆弱的角落。詩中流露「披圖見爾頻堪羨」,書詩畫中見心聲。人大多是情感的俘虜,帝王也難逃人間情網!
香港「樂壇教父」的驚與喜
作者:周光蓁2022-01-24
據郭利民的誼子兼助手周舜河告知,老人經過及時搶救,現在已經在家休息,說話、胃口也逐漸恢復。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如何解讀從「活動」到「產業」的帶動方向?
作者:李偉民2022-01-22
香港目前文化產業的褪色,見者心碎,戰後,從內地來的文化商人,很多已離世,企業也結束;故此,希望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更多的本地商界能夠認真地創立「文化企業」。
從蘇州交響樂團進京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2-01-17
今年香港藝術節的唯一境外樂團來港演出,正是蘇州交響樂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情況下,《蕭十》音符所承載的苦難、掙扎和釋放,聽得其時。
鹽田梓,香港的後花園
作者:馮珍今2022-01-12
好山、好水、好地方!在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小島上,客家習俗和天主教義交融並存,不少動人的故事,亦流傳下來。
悲喜參半的十大樂聞選舉
作者:周光蓁2022-01-10
說回去年各候選樂聞,如果以性質分類,告別的項目最多,最為唏噓的,是兩位資深樂評家的離世。
國際媒體藝術家洪強:輕視歷史文化的人,最大的損失是失去了進步的「撐竿」!
作者:李偉民2022-01-07
能夠認識過去光輝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類的數千年歷史,是個大花園,那些日子已經消逝,無法保留。但是,因為你懂得歷史,對事物的深度和闊度都高於常人,往昔給了你思考和靈感。
70年前的「永遠難忘」演出
作者:周光蓁2022-01-03
在沒有大會堂的日子,皇仁書院禮堂是香港戰後主要演出場地之一。較國際音樂家更早在皇仁禮堂演出的,是年僅19歲的費明儀,首演當晚演唱樂曲中有兩首法國作品,以及三首中國民歌,包括著名的《繡荷包》。
一幅畫的個展
作者:益行2022-01-03
第聶伯河潺潺水流,經俄羅斯畫家──庫因芝的家鄉進入黑海。夜色蒼茫,月射水面的光,常令童真的雙目神往,白天陽光下、樹蔭下的光,氣候變遷天地間不同的光,形成他憧憬未來的純摯情感。
天地人和
作者:陳家偉2022-01-01
《天地人和》是一個平台,透過譚傑志神父書畫篆刻和神修拾穗(spiritual reflections),來一次心靈之旅(spiritual journey),或許你有另一番體驗和感悟。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藝術?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30
讓大眾回歸欣賞藝術的初心,是藝術發展的一道甘泉。如何讓藝術真正融入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令藝術生命得以延續?
寶劍鋒從磨礪出──「平凡・不平凡」的李小龍展覽
作者:馮珍今2021-12-29
2021年適逢李小龍81歲冥壽,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出400多件珍貴的展品及相關相片,以及多媒體光影展品,並增設多項的互動體驗,回顧這位功夫巨星短暫卻絢爛的一生。
傅聰逝世一周年紀念唱片
作者:周光蓁2021-12-28
個人認為更精彩的,是他彈奏舒伯特曠世的降B大調奏鳴曲,表達出作曲家眷戀與無奈的情懷,最後咬牙衝刺的爆發力,讓人屏息之餘,也讓人懷念傅聰先生。
演奏經典 嘗試跨界──鋼琴家牛牛(張勝量)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8
2007年他與恩師兼指揮霍華德合作,在倫敦皇家音樂廳演奏Shostakovich第一鋼琴協奏曲,席上貴賓包括查理斯王子,那次是牛牛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出。但為什麼查理斯王子讓當時年幼的牛牛感到震驚呢?
在逆境中相信希望──鋼琴家牛牛(張勝量)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7
1997年出生於廈門的鋼琴家牛牛,因為疫情關係近兩年的國際巡演幾乎全部停擺,曾經的習以為常,原來竟真的不是理所當然,他有何深刻體悟?對音樂有何影響?作為一位古典鋼琴音樂家對跨界又有何看法?
94歲碩果僅存活歷史「豬粉腸」 音樂巨匠朱慶祥:「香港人要似粵劇:靈活、求變、合拍!」
作者:李偉民2021-12-24
音樂巨匠朱慶祥認為,粵劇反映了香港人的性格,我們靈活、求變、中西合璧、充滿創意。粵劇講求演員和音樂之間的合拍,這份和諧和融洽,正是作為生活在香港數十年的老人家,對未來社會的期盼。
數算恩典
作者:段崇智2021-12-22
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無論任何宗教背景,聖誕及年末之際都是對生活上種種恩典表達感恩的季節。但要魔法成真,我們必先要懂得欣賞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美好事物。
歌詞中的愛情
作者:林沛理2021-12-20
創作人須遵守文法,卻不用拘泥於文法。叫它做詩的破格(poetic license)也好,藝術的變通也罷,這就是創作給予的自由。
香港中樂團呈獻經典佳作 為新年喝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香港中樂團以「喝采.天仙配」為題,並以環保二胡和革胡演出經典雙胡協奏曲,為舊日經典增添新意境與氣象。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指出,盼望能為現在遭疫情困擾的社會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