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

文相濡:為什麼以客為尊的公司才有發展? 活用《易經》在管理學上的信條【《易經》與管理系列之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8
術數名家文相濡在《易經》與管理系列之二中,提到活用《易經》在管理學上的信條,從《易經》分析為什麼以客為尊的公司才有發展?對現代管理又有什麼啟示?一起聽聽文老師怎說。
「不公平」的公平獎賞
作者:潘燊昌2021-09-08
人並非機器,人心也非常微妙,絕非只靠簡單的賞罰分明就可以了事。
工程界或工程師在大灣區的發展與機遇
對即將投身工程師行業的畢業生,九廣鐵路公司前總裁梁廣灝寄語工程師和從事任何專業,或者做人的道理都一樣,必須用心、專注,尤其工程師的工作內容與公共安全有很大關係,所以工程師的專注是一種社會責任。
大數據管理戰略
作者:車品覺2021-08-31
經歷互聯網及大數據接近20年如日中天光景之後,2020年的報告出現了全新有關數據戰略提升的觀點,由以往「面向網絡」轉為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
面試獎項和見工不同
作者:莊太量2021-08-28
見工是老闆想請一個人為他工作、賺錢,你要展示聘請了你對公司有得益、有價值,所以能力的體現和表達較重要。若果是為了一個獎項去面試,能力或成績就不是最重要的。
新世代成功者的四項特質
作者:潘燊昌2021-08-25
這是個變動的年代,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預測未來是最不安全的事,過去的成功也不保證將來一定成功。年輕人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改變是必然的,不改變才奇怪。」誰愈能適應環境,誰就愈具有競爭優勢。
建造與地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與機遇
黃天祥寄語年輕人要大膽一些,不要害怕嘗試,這個世界很大,人生有很多種不同的可能性,在內地發展可能會比香港好。黃偉雄則鼓勵年輕人,北上發展首先要有目標。
李臻:堅毅守紀律 運動員可成職場精英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24
聘用運動員的確有很多好處,甚至可能彌補學歷或經驗上的不足。相比之下,學歷和證書較為易得,但運動員那堅毅、鬥心和守紀律等特質就不是一般人能擁有。
深耕細作 拓IPO市場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1-08-20
智富融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聯合創辦人陳偉豪(會計師),協助客戶上市之餘,亦要鞏固公司作為一站式企業融資專家的市場地位。他分享中小企諮詢服務的龐大商機,以及從事審計及投行後如何開創一番事業。
計劃趕不上變化
作者:潘燊昌2021-08-18
我認為,做什麼事情就是要亂搞,才會成功。確立目標之後,有「熱情」比有「計劃」更重要,所有參與計劃的人,都要有不達目的不善罷甘休的熱情,才有希望成功。
自我管理 最省成本
作者:潘燊昌2021-08-11
管理是個「工具」而非「目的」, 如果不必使用這個工具,還能達成目的, 才是最上乘的管理。
24小時服務不打烊
作者:潘燊昌2021-08-04
保險業的商品不同於高科技產品,並非靠着技術優勢在競爭,每一家公司的保單設計都大同小異,價格又都差不多,新產品很容易被同業跟進,唯一能創新競爭的就是靠服務。
廣告商網絡欺凌投訴無門 警首用干犯串謀刑事恐嚇拘兩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30
網絡便利令不少年輕的網民,誤以為在社交網絡發布抵制或煽動他人作不當言論,或網絡攻擊及欺凌,只屬個人情緒發洩,忽視對傳媒機構及廣告商造成的名譽及經濟損失,實屬嚴重違法行為。
巨星經濟的兩個無限
作者:艾雲豪2021-07-29
成就差之所以是無限,乃是相對於個人技藝或企業優劣的差異,後兩者是有限之差。
中層主管是創意殺手
作者:潘燊昌2021-07-28
中層幹部雖然是公司最重要的中堅份子,但往往也是最封建、最怕改變的一群。他們好不容易爬上中階主管的位置,要再高升可能還要再等個十來年,萬一中途有個年輕人提了個創意,是很容易取代他的。
Google、微軟CEO都是印裔,華人在美國為何很少當領袖?
作者:洪 蘭2021-07-27
美國大企業CEO,許多來自南亞,明明華人實力不輸人,為何當上領袖的卻不多?這和東方文化有關,想突破,要適時「數典忘祖」。
風雨同「綠」 傳承環保概念
作者:屈家妍2021-07-23
環保減廢是社會經年討論及急需解決的問題。每間企業和個人都有可以做的事,各人多走一步,風雨同「綠」,為香港減廢綠化而努力。
專心矢志 服務市民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1-07-23
香港審計署署長朱乃璋的職責是協助提升政府及公營機構的服務表現及問責性,為納稅人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在訪問中,他剖白任職審計署30年以來所經歷過的重大轉變和挑戰、問責的重要性,以及擔任公職的最大樂趣。
球場上的成功經理
作者:李志強2021-07-22
領隊教練球技不濟便很難服眾,聽來有點道理,但事實證明,腳下功夫和領軍成敗並無必然關係。
能影響人,才是大成就
作者:潘燊昌2021-07-21
有些人主張企業必須賺錢,以為這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其實不然,我認為利潤不是目標,而是結果。就好像在球場上賽球,我們是看着「球」打球,而不是看着「計分板」在打球。
由時尚名媛至抗疫商人──黎曉靈膺巾幗楷模  營商理念源自父訓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黎曉靈被傳媒譽為「時尚名媛」,她自言自小便滿有生意頭腦,在疫情期間亦不減創意,先後為香港市民建立醫療檢測車車隊、全港最「靚」的社區檢測中心等等,更為世界四處尋找醫療物資,成為真正的逆市奇葩。
你安裝好了「心件」沒有?日本企業管理文化中的「心」
作者:潘文慧2021-07-19
如果沒有做好安裝「心件」的準備,又或者只是打算沽名釣譽獲得好處,相信教育工作並不適合你。
有機會認錯才有機會表現公司優質的服務
作者:潘燊昌2021-07-15
唯有願意承認錯誤,才有進步的空間。下次,當客戶再來投訴或抱怨時,千萬不要當他是來找麻煩的。
張良的危機處理
作者:湯文亮2021-07-15
今次新世界的大廈危機最關鍵的就是賠償,正所謂不患寡,只患不均,賠償金額固然重要,但是否公平公正才是最重要。
背靠中國創新浪潮,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
作者:謝祖墀2021-07-07
有了多年來沉澱堅實基礎,也有政府政策的進一步激勵,再加上整個地區所有管轄區域的整合和協調,我們有理由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穩固其全球創新和創業中心的地位。
餐飲業如何把握大灣區機會?
善用香港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餐飲的文化,能與大灣區飲食文化結合和交流,便能擦出很多火花。年輕人一定要不怕輸,因為他們有的是時間和青春。
家族企業如何邁向永續經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03
本書是台灣企業界現階段最迫切需要的經營指引,完整解析「家族企業」治理、傳承與接班工程,提供全方位的具體建議與實用解方。
香港新產業政策的理論依據
作者:羅祥國2021-07-02
政府制訂可量化的政策性目標後,一定要作出定期性的檢討,對於那些不成功和效果不佳的新產業政策,可作出修訂改善,也可取消和停止資助。切勿一錯再錯,動用更多的財政去資助一個沒有前途的新或舊產業。
重新定義競爭邊界:大變局時代的生存戰略
作者:謝祖墀2021-06-30
組織架構、創新能力、人才建設等企業的基本面依舊是立足之本。在此之上,企業需要有足夠的憂患意識和進取心態,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同時具備宏觀的戰略思維以及微觀的落地能力。
以「同」測字 問上市詳情
作者:黎漢偉2021-06-29
一個字竟然能看這麼多的資訊?而且句句命中核心……全因中文形音意俱備,還有5000年的中國歷史令每個中文字都儲存了豐富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