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0:44:2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民傑

香港土生土長,先後獲取北京大學中國法律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碩士,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博士,曾獲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彩虹生命教育獎、第六屆全球傑出青年領袖獎、大灣區優秀企業家大獎,先後在多家大專院校出任客席講師,教授危機管理、人事組織管理等本科課程,以及設計金齡人士進修課程,現為大灣區商學院專業顧問。何同時對古蹟文物有濃厚興趣,創辦景嶺社、YouTube頻道有器簋Hey!GUI。他熱心社區服務,曾出任西貢區議員長達16載,並獲委任為香港醫學博物館主席委員。何民傑於2019年創立公關公司HideOut,為跨國公司提供專業公共政策意見,2021年起為新城電台主持及監製多個節目。何民傑熱心推動香港固有的自由經濟,曾任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2007年創立107動力並擔任召集人,該會是香港首個國際納稅人協會地區分會組織,曾被邀請到澳洲、烏克蘭、加拿大等國就公共財政等議題發表演說。

金銀貨幣功能顯現成勢
作者:何民傑2025-03-28
近年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活動為價格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持。根據最新報告,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已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5%,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1%。
政府發債掩赤違《基本法》
作者:何民傑2025-03-10
特區政府認為透過加大發債額度可以不斷獲得新資金推動基建,但恐怕會令本港幾代人累積的財政儲備全數花光。
歷史沒有必然:特朗普東施效顰麥金利
作者:何民傑2025-02-14
特朗普搬出百多年前麥金利那一套板斧,恐怕只會損人而不利己。盲目增加關稅,最後都是當地消費者繳付更高開支,甚至引發嚴重通脹而無法減低利息,也因而無法促進經濟。
日本車企合併難敵中國車企崛起
作者:何民傑2025-01-03
日本車廠本田、日產及三菱研擬合併,盼成全球第三大車企。這並非產業里程碑,反而是日本車廠衰落的警訊,突顯中國汽車產業對其造成的巨大壓力。
阿根廷休克療法對港的啟示
作者:何民傑2024-12-27
香港與阿根廷同樣受着財赤的困擾,但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所面對的困難不似阿根廷般嚴重,但卻不能讓財赤進一步惡化,以免出現結構性財赤,繼而要借貸渡日,長遠既影響信貸評級,嚴重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酒店房租稅百害無一利
作者:何民傑2024-12-13
政府一招酒店房租稅,據酒店業界反映業界仍未能就十多間的網上訂房平台達成共識如何計算徵稅的酒店房租。
拆牆鬆綁 推動低空經濟
作者:何民傑2024-11-15
推動低空經濟是香港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透過完善的法規、技術研發、公眾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香港可以在這一新興領域中取得成功,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龍頭地產商紛提價 樓市谷底回升訊號
作者:何民傑2024-10-25
目前利率及住宅樓市庫存仍然相對偏高,即使特區政府推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有着成效,相信目前樓市不大可能瘋狂飊升,但卻可增強準買家及投資者入市場信心,樓市出現止跌回穩的情況。
熊貓經濟應市場主導
作者:何民傑2024-09-27
熊貓家族對環球旅客具有吸引力,香港如何發揮現有優勢,推動熊貓經濟,製造商機將會是下一個重要課題,這正正非特區政政府以至海洋公園的強項,倒不如交由市場主導,借助外間專家及團隊,相信有更佳的效果。
開放人才錢財 始能振興經濟
作者:何民傑2024-09-06
香港的財赤問題不斷惡化,特區政府亦應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決心,政府首先要縮減公務員團隊規模,省減開支,同時要研究出售可以商業營運的政府資源,如郵輪碼頭及房委會商場等。
多啦A夢展IP盛事範例
作者:何民傑2024-08-16
香港無論是小說、動漫、影視、音樂都盛極一時,傳統及流行文化聞名世界,政府及業界應思考,如何能發揮當中文化IP實力,轉化為盛事經濟,吸引旅客。
土地基金嫁妝正被掏空
作者:何民傑2024-08-02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應該「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現時已經變成為「量出為入,收支失衡,掩飾赤字」,公眾和立法會對這個嚴重問題的討論也明顯缺乏,情況讓人擔心。
樓市向好需放開北水來港
作者:何民傑2024-07-12
政府需要考慮設置特別渠道,容許前往港澳居住的內地人士,轉移資產到港澳地區置業或者投資,轉移過程可以設置一個資金離境稅,增加內地政府的收入。
誰在澳門賭場薅羊毛?
作者:何民傑2024-06-18
香港最有利的資產是國際誠信和關係,正當內地苦於打擊網絡賭博,杜絕非法集團運用資訊科技欺騙賭徒,香港是不是可以考慮發出網絡賭博經營牌照?
香港向左走向右走
作者:何民傑2024-05-24
如果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可以透過政府簡單立一條法律就能達致,就不會出現政府破產和國家消亡的歷史教訓。欠缺了不同角度思維的哲學討論,香港的公共政策有步入單導向的危機。
從效益主義談捕殺野豬
作者:何民傑2021-12-08
終歸人類才是我們重視的目標,捕殺野豬不是物種歧視,而是要對更有自我意識的物種賦予更大權重,即更重視人類的權益。
與施永青、陸振球談深圳改革40年
作者:何民傑2020-10-31
筆者特意邀請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以及《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出席《何民傑會客室》網上節目,評論習近平南巡對香港有何啟示、深圳40年改革開放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