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剛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反映中國一帶一路從倡議進入建設,正全面出擊。當香港人還只着眼於東南亞,內地已從中亞到中東歐、到非洲。而當港人只把東南歐看作冷門的旅遊目的地,內地政府與企業正在各個方面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聯通。中國與當地投資的基金第二期10億美元和國家開發銀行的20億歐元資金已啟動。近年中國在中東歐的投資增加60億美元,雙邊貿易急速增長,內地往歐洲的中歐貨運火車班列也與日俱增。
中國與中東歐
在歐洲的發展中,雖然近年美國主導的北約和歐盟同步東擴,中東歐還是缺乏投資,經濟停滯不前,本地人口老化迅速,人才外流西歐,整體經濟發展不如理想,甚至會墮入長期衰落。烏克蘭危機、歐俄互相制裁、希臘債務危機和巴爾幹半島戰亂後仍未恢復,形勢惡劣。
正因如此,中國對歐貿易擴張,也減少西北歐控制的海運,陸上用貨運班列連接中歐貿易,中東歐便有機會藉新的絲綢之路翻身,其中希臘似已由海運帶動復甦,中東歐增長已可與西歐媲美。中國進一步的措施,按李克強的展示,除了增加投資,還有兩個重點,一是在中東歐建立物流中心,推動陸上中歐貿易的擴張;二是將大增當地的農產品進口中國。這都是紮紮實實發展當地經濟,同時是雙贏互利。
香港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難道還是守株待兔、巍然不動嗎?政務官主導的特區政府還是不懂事、不辦事嗎?
當中央政府的國外政策是要締結人類命運共同體,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即使在一國兩制之下,是否也應與內地建立命運共同體,而不是自私自利,有好處便爭奪,沒好處便跑呢?從殖民地時代開始,香港的各方面發展都離不開內地,體現着千百年來香港與內地的同為一體。
與內地的權責關係
香港與內地建立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是香港與內地權責相合。香港憑什麼對內地只取不予呢?以往港商投資內地或許有雙贏之因素,但其中港商對珠三角的環境資源破壞、勞工的低工資以至非法剝削,都不是可持續的方法。因此,一方面內地資本替代港商,另一方面,內地制度趨於合理,港商再無暴利的機會。以珠三角為例,當地外貿順差已超越外商投資十倍有多,資金依靠內地本身,也開始對外投資。香港再不能說內地靠香港的資金,實際情況已倒轉,就連物流轉口,香港對內地已無足輕重。在當前的條件下,香港對內地有什麼貢獻呢?
十九大總結五年施政經驗,中央對港政策再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放任自流。整體而言,香港對內地有責任,內地對香港也有責任,香港不再是殖民地,對內地便有着權責關係。
《基本法》、一國兩制規範了港人自治的局限範圍,不能不在國家安全保障上盡力,眾多的政策範圍需要跟上。而國家安全也涉及經濟安全、社會安全,不單止是反恐,也要對付外來金融危機、網絡攻擊,以及國際和兩地犯罪的遏止等等。
原刊於《東方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