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校的定位及特色

——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新加坡的中學根據本身所具備的條件發展應用學習計劃,做到每間學校都有其特色。

在以往多期「教評心事」曾向讀者介紹「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今期嘗試開闢新主題──談談新加坡學校的定位及特色。

7月中,我帶領10名學生參加教育局與新加坡教育部合辦的兩地學生交流計劃,學生獲分派到新加坡的中學上課及於新加坡夥伴學生家中住宿,體驗當地生活及文化。是項交流計劃還包括帶隊老師的專業發展,除參觀新加坡理工學院(Singapore Polytechnic)、新加坡工業學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及新加坡體育學院(Singapore Sports School)外,更讓老師到新加坡的中學參觀,以了解學校的運作,增進我們對新加坡中學教育的認識。

應用學習計劃重實踐

每所新加坡中學都有其特色。雖然新加坡與香港一樣也有名校,例如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女子中學及華僑中學等,但是我們參觀的每所學校都認為自己是好學校。新加坡教育部有一項政策:「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Every School a Good School),教育部要求每所學校都要發展兩個具有校本特色的項目: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應用學習計劃,ALP)及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me(終身學習計劃)。我們參觀的每所學校都已發展「應用學習計劃」,大部分與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有關,其中有一所學校以航天科技為ALP,向學生介紹飛行在物理學上的原理及航天科技的應用如航拍、飛機模擬駕駛等;有一所學校則以香水製造及銷售為主題,向學生介紹香水製造的化學原理及實踐,亦教導學生有關香水銷售的策略及企業營運等知識,更安排學生到當地的香水製造及銷售商實習;另有一所學校以鑑證科技為ALP,設計情境模擬罪案發生現場,讓學生以所學的科學原理調查罪案。學校安排課堂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就讀期間學習相關理論及進行實驗或實習,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圖左:筆者正在自行調製香水。圖中:學生查驗手指紋。圖右:一所學校以航天科技為ALP。(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左:筆者正在自行調製香水。圖中:學生查驗手指紋。圖右:一所學校以航天科技為ALP。(圖片由作者提供)

每所學校發展應用學習計劃,都會根據本身的所具備的條件,例如校舍設施、校園環境及教職員的專長及興趣,經過校內老師商議才決定,老師在過程中有參與,我們參觀的每所學校都對應用學習計劃有強烈的認受性及擁有感(sense of ownership)。每所學校都會以其特色的應用學習計劃塑造學校自己的主題,令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從學校所訂的主題以了解學校的特色,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不會只是用成績來標籤學校,學生或家長可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學校,而不只是着重學業成績。所以說,我們參觀的新加坡學校可以做到有特色及清晰的定位。

對香港中學的反思

今天,香港400多所中學仍然在家長心目中以學業成績作為分辨學校高低的標準。教育當局多年前已想減少學校成績組別(banding)的標籤效應,由5個組別減至3個組別。雖然如此,香港家長仍然希望子女入讀第一組別學校丶 英文中學或甚至傳統名校,香港家長認為若子女不能入讀該類學校,子女就不能學有所成。

筆者觀察這20年來眾多學校不單爭取學業成績的進步,老師花了不少心力在教學以外為學生舉辦活動,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學習經歷。多年以來,不少學校發展學生的課外活動, 如體育運動丶音樂及視覺藝術等,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近年來,有些學校鋭意發展科技,譲學生發揮創意,積極參加本港及海外比賽,獲獎不少。當中有些學校已經開展STEM教育,早著先機,成績有目共睹。然而,香港家長似乎不太理會這些學校的成就,仍然以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標準。

今天香港中學以學業成績作為單一化的標籤,實在令到學校沒有太多空間發展其特色,因為學校為吸引學生及家長報讀,必然要先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尤其是公開試成績及大學聯招的成功率。學校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及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學校整體及老師的大部分氣力已放在教與學的項目上,還有多少空間讓學校嘗試闖出一片天空? 社會對學校的辦學績效表現的評鑑似乎仍然以學業成績作為單一標準。

近年來,傳媒已有較多報道學校在非學術範疇上的卓越表現,但這些報道仍然是鳯毛麟角,並未形成社會共識,雖然學校已經付出不少令學校不斷進步,但是社會大眾似乎仍很保守,未能因應學校的進步而對學校的表現另眼相看,大眾仍然以學生學業成績以評估學校的水平。

反觀新加坡每所中學都有其特色。每所學校根據本身所具備的條件發展應用學習計劃。每所學校都因應其特色的應用學習計劃塑造學校自己的主題,令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從而了解學校所訂的主題,進而了解學校。筆者羨慕新加坡學校可以有空間發展其特色,相信新加坡政府在制訂政策上一定深思熟慮,尤其是如何改變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既定的想法,讓他們不會只是用成績來標籤學校,令新加坡學校可以做到有特色及清晰的定位。

這次交流計劃令筆者對新加坡教育有更多的了解,也讓筆者對香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的教育有所反思。筆者期望讀者也一起為香港教育查找不足,共同尋找香港教育未來發展的路向。

下期將再談談對新加坡教育的體會。

朱啟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