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資優教育個案分享

「玉不琢,不成器」,天才也是要培育的。

中港交流愈趨頻繁,教育自不能例外。近月,戎馬倥傯,在內地不同省份做了一些教育服務及講座,總結了一些個案,值得進一步思考。先談資優教育。

中國未完全建立培育超常兒童的法規

資優教育(Gifted Education),在中國一般稱為「超常教育」或「英才教育」。資優教育在內地發展的歷史不短。早在1978 年,中國科技大學內創辦「少年班」,選取12、13 歲極資優的學生跳級進入大學就讀,正式推展資優教育。唯差不多40年了,資優教育規模卻一直在萎縮。到2011年,有少年班的大學從高峰時的13所下降到僅剩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2所;而中學少年班則僅剩10所左右。對超常兒童進行的鑑定、教育、評估的機構不多;有關超常兒童培育的法規還沒完全建立。最重要的是社會、學校還沒有一種培育超常兒童的文化,中國的資優教育似乎仍處於起步階段。

David(化名),初中二年級生,就讀於北京一所私立學校。媽媽是高級知識份子,有海外大學博士函。David媽媽跟我說,兒子非常愛閱讀,求知慾強,尤愛科學,經常手不釋卷,邊吃飯、邊看書是例行公事。

「是超常生吧?」很自然的回應,卻刺中了媽媽的死穴。

「老師也這樣說,他成績非常好,但他討厭學校!」

「怎麼回事?」

「老師說他不合群,自理能力也差;在群體活動中,常把班中的分數拉低…」

這裏要稍作說明。內地教育重視群體參與,經常有大小不同群體活動、比賽。內地中學一般是住校的寄宿生,於是比賽往往包括日常的自理能力,如收拾房間、衣物擺放、摺被等。本來針對學生的自理能力加以訓練是好事,家長自然求之不得。但這只對一般正常生而言,部份超常生因過份專注其興趣,常忽略生活小節,旁人看來,是自理能力不足。這解釋了為何不少資優生樣子都是怪怪的,連走路也走不穩;實情是,他們走路時不專注,腦中正在想別的事情啊!

「老師有甚麼建議?」

「老師只叫他多改善,要合群、服從、聽指示;家長要配合…」

這當然不是對資優生的適當教育方法。老師不懂嗎?很難說,內地師資培訓對超常生也有關注;但懂得怎樣做跟能夠怎樣做是兩回事,當中涉及不少體制特別是工資的問題。

內地老師工資的計算方法繁複,除基本工資外,還有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等。其中績效工資是指學期和學年獎金,最常見的獎金是跟中考(即初中學業水準考試或高中段學校招生考試)及高考的成績掛鈎;學生成績愈高,班老師獎金愈高。本來按國務院規定此類獎金最高只佔工資的10%左右,唯「根據當地情況執行」是中國政府施政的特色,於是有個別省市中的個別學校,老師的年終獎金竟成為主要收入來源。而獎勵範圍也愈來愈廣,從中考、高考延伸至各項比賽,包括上文所說的群體學習活動。明乎此,可猜想David的老師為何有這些建議。

故事還沒完結,老師為了給家長另類壓力,經常「召喚」家長到校訓話,還暗示他應該選擇更適合他的學校…可幸,David家境不俗,家庭有能力把他安排到國外接受真正的資優教育。

資優學生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撇開教育公平原則,國家的前進,科研、文化突破性進步、領袖才能的孕育,全靠這批超常生能否被適當的培育。

人的智能不只傳統所謂智商一種

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大陸0-14歲人口約為2億人。在這些人口中,超常兒童的總體人數大約在 200 萬至600 萬之間。這只是按智商達130以上的計算而言,按照這種界定,超常兒童的比例大約是 4.4%,而超常教育所招收的學生佔同齡兒童的比例大約是1.3%至4.4%。

唯內地學者也開始意識到智商不是衡量超常生的唯一標準,超常生的主要特徵,一是智商不低於115,二是較高的創造力,三是對任務的執著和承諾。按照這一標準,超常兒童的比例大約是15%至20%。據此,超常教育的招收對象從兒童人口的 1.3%至4.4%提升至兒童人口的 15%至20%!

1983年, 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的智能不只傳統所謂智商一種,至少還有其他多種,它們分別是:

語文(Verbal/Linguistic)、

數理邏輯(Logical/Mathematical)、

空間(Visual/Spatial)、

肢體動覺(Bodily/Kinesthetic)、

音樂(Musical/Rhythmic)、

人際(Inter-ersonal/Social)、

肢體動覺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自然(Naturalist,Gardner在1999年補充)。

依照多元智能論,將會有更多的兒童被界定為超常兒童,並可以接受超常教育。實際上,世界各國的資優教育存在的一個基本趨勢就教育對象從單一的智能走向多元智能理論,所倡議的任何一種智能或多種智能的資優兒童,從而促使具有各種不同潛能的兒童接受不同程度的資優教育,使其有更多的機會成為各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

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對資優兒童有這樣的看法:Genius without education is like silver in the mine. 「玉不琢,不成器」,天才也是要培育的。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