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命也不同。(Pixabay)
在一次讀書會上,有一位男士分享了他對成功感和幸福感的看法。他說人有許多限制是自己控制不來的,例如自己生於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和哪個家庭。如果自己生在文化大革命的那段日子,自己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也沒有「話語權」,一切受制於那個時代。相反,如果生於大陸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人的際遇又完全和上一代有天淵之別,這就是人所謂的命。命就是與生俱來的,不能改變的限制,如性別,父母的遺傳基因,成長的社會、制度、時代等。生逢亂世還生在太平盛世,人生將大有不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命也不同;香港人說「出生哭三聲,好醜命生成」,為什麼自己不是含着金鑰匙出世,而是一生要做牛做羊為揾食忙。他說人要清楚自己,知道自己的限制,所以要「認命」,但我覺得有點宿命論的消極性,我姑且說要「知命」。
幸福比成功重要
儒家思想重視「命」,孔子說「知命」,孟子說「立命」。孔子說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如果已經過不斷的努力,但事業仍然未能取得成功,這也許不是自己的錯,只是環境和時勢未能配合;未有天時和地利,只靠人和還是未能成事的。但孔子只是知天命,知道限制,但未有放棄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說回命的重要。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聰明才幹亦非無窮無盡,再加上人不是機器,需要休息和補充。故此,人要追求事業成功,很容易犠牲家庭幸福,兩者不容易兼得。筆者想到一個以成功感和幸福感的矩陣,把人在事業和家庭兩者的表現組合成四類情況。第一類是兼顧型,兩者均能有高的表現,第二類是成就型,前者較佳,後者一般,第三類是幸福型,前者一般,後者較佳,而第四類是雙失型,兩者皆很失敗。
我沒有做過正規的研究,但按我的觀察「兼顧型」很少,因為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愛心才能同時間把事業做上,把家庭維持親蜜温馨。相反,雙失型將佔大多數;我遇到不少朋友事業無成,家無寧日。有些人離婚收場,也有些人的家最終維持下去,但是名存實亡,家人的關係冷漠,甚至緊張呢!
那在矩陣中間的兩類又如何呢?所謂成就型,就是追求名成利就,追求財富、權力、名譽;追求社會的認同,如成為「十大傑出青年」、「工業家獎」、「諾貝爾獎」等,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得到金錢上的回報,令人產生極大的滿足感;人也有天生的權力欲,好發施號令,所以政治的競爭也是事業發展的最高境界,人為了得到權位,每多不擇手段,但慢慢地會變得麻木不仁,與人的關係變得緊張。通常男士都天生外向好鬥,傾向成就型。
相反「幸福感」是追求愛和温暖,重視關係和互通的心;對於名、利、權看得沒那麼重,願意犠牲自己的事業發展去愛護別人,不作計較。通常女士都易傾向這種家庭型的性格。
讀書會當日大部份分享人都提到只顧個人的事情,不斷的向前衝,向上爬。其實許多時候都是不必要的。為了成就要犠牲的代價實在太多了,因為子女的成長和父母的老化是不會等人的,錯過了就是錯過。他們的反思是如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們都會選擇陪伴自己的家人,畢竟人是感情的動物,不只是賺錢的機器,因為人一死去,一切的名、利、權都立刻消失,惟獨是愛能長存人心,甚至永恒。作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需要平衡事業和家庭。或許幸福比成功重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