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校際比賽初賽(作者提供)
次年 (1959) 改選後,眼看國弈會並無續辦學生棋賽之意,我們幾經考慮,並徵詢過不少前輩如吳晚成、李志海、黎子健和曾益謙等人的意見後,決定接辦。這是一個純粹的校際比賽,不設個人獎。因為是在12月12日開賽的緣故,參加的學校少了,只有25間。我們作為東道主,沒有參賽。開賽那晚,到場的比賽員和觀眾百餘人,場面相當熱鬧。
比賽採三輪分組循環制。初賽 (25隊,4晚) 和複賽 (12隊,5晚) 在香港大學主樓進行,決賽 (6隊,5晚) 的戰場轉移至蓮香茶樓三樓。整個比賽在大除夕結束。塵戰結果,策文掄元,拔萃得亞軍,第三、四、五、六名依次是崇文、輔人、近智和維多利亞工業。頒獎典禮在1960年初假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主禮嘉賓是香港大學中文系的林仰山教授 (Prof. F. S. Drake)。
對手出類拔萃 惺惺相惜
在這個比賽裏,出現了幾名光芒四射的棋手,包括元朗中學的蔡文端、拔萃的余光超、崇文的李自忠、姚普光和策文的張百耑。其中以蔡文端的年紀最小,當時只有十三、四歲,唸中二。余光超和李自忠自此之後便沒有再參加學生棋賽了,張百耑最後一次參賽是1960年,姚普光和蔡文端則是1964年。
余光超是拔萃學生,所以見到他的機會比較多。他中四那年決定投身宗教,不再下棋。畢業後,在醫院當護士,不久離職,在屯門自創教派,當起教主來。
李自忠六十年代中在灣仔修頓球場附近遇見過。一晚,我經過柯布連道和譚臣道交界處,見有棋檔,於是停下來看看。待賣藝者抬頭,赫然是李君。四目交投,頗覺靦腆。
1990年代,我在多倫多乘搭地鐵,對面坐着一個很面善的男子。我們相互凝視對方良久之後,他對我笑笑,我也以微笑回報,於是交談起來。原來他就是蔡文端,在多倫多大學教數學,是蜚聲國際的數學教授。我們自此間有通信和來往,也曾應邀到他家用膳。他擅詩詞和對聯,文章也寫得很好。
姚普光初期任職影視界,後專攻翻譯。2002年底,我跟他在香港青年文學獎的一個頒獎禮上重逢,那時他已是香港著名的英語教師。有朋友告知,普光的英語光碟甚受學生歡迎。
約十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到修頓球場看棋賽,遇到張百耑在作現場評述。他1983年成為香港冠軍,後獲頒「象棋特級大師」銜。
「征戰」多年 意興闌珊
1960年夏天,國弈會再舉辦了一次全港學生象棋賽。是次棋賽校際及個人兩項分開進行。比賽場地設在國弈會會所,參賽的學校和學生數目分別是21和80。港大只參加了校際比賽,隊員包括:羅彥燊、麥志恆、梁兆棠和我。我們四人輪流上陣。麥、梁兩位分別來自喇沙和皇仁,1958年都曾代表各自的中學出賽。這時,守賢已離開港大,去了澳洲升學;唸醫科的信廣已升上畢業班,功課很忙,無暇參賽。比賽結果,策文獲團體冠軍、崇文亞軍、港大季軍、輔人殿軍;個人冠軍為大熱門徐道光所得,第二至四名分屬吳添森、張百耑和姚普光。
國弈會辦完這個棋賽之後便偃鼓息旗,從此不搞學生棋賽了,領導學生棋運的責任於是落在香港大學棋會和其他團體的肩上,但棋藝活動在香港學界裏蓬勃發展的現象只維持了約十年而已。
自五十年代起,我一直活躍於象棋界,特別是在學生之間。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吧,國弈會的理事長吳晚成在六十年代中期邀請我加入理事會,共同推廣象棋活動。1968年改選時,他又安排我當該會的青年部長。呆在國弈會裏數年,自覺一事無成,便於六、七十年代之交,辭去該會的職務。七十年代中,收到梁利成的電話,表示他將會成為國弈會的理事長,希望我重新加盟,一起推進香港的象棋活動。這時我對推廣棋類活動的工作已經有點意興闌珊,所以沒有接受他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