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在頭100天應做什麼?

歷屆美國總統上任後的頭100日內所計劃和開展的重點政策,都成為美國社會特別是傳媒所十分重視及關注的焦點。
美國特朗普宣誓上任美國總統後,即在改造過的白宮網頁上,提出了新一屆政府在頭100天的優先政策列表。
自從1933年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提出「首100天」(the First 100 Days)的概念,並在其上任後頭3個月成功在國會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奠定「新政」(the New Deal)的基礎以後,歷屆美國總統上任後的頭100日內所計劃和開展的重點政策,都成為美國社會特別是傳媒所十分重視及關注的焦點。
傳統智慧以及日常生活工作經驗都告訴我們,一個好的開頭將會使其後工作較為順利。當然現實上,這並不表示以後都會一帆風順,但一個壞的開始必然令跟着的工作倍加困難。諺語亦謂「第一印象是持久的」(first impressions are the most lasting)。

全港市民都期待改變

在香港現時的情况下,為何要向特首參選人提出這份試卷?
首先,因梁振英不會競逐連任,全港市民都期待新特首能帶來較大改變,例如減少或紓緩社會的對立撕裂氣氛,與各政黨(尤其是泛民派)增強溝通合作,改善施政成效,讓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感覺香港可以有希望。如果他們在新特首上任後頭3個月,看不到她或他努力去嘗試推動這類改變,並顯示有初步進展的苗頭和方向,或者如果新特首反其道而行之,只是延續現屆政府的強硬對抗手段,相當多市民就會因失望而對新一屆政府減少信心和信任,以致一些激進人士更加振振有詞,令傾向泛民派的市民容易相信新特首只是一丘之貉,必須對其鬥爭反抗。

完成易做而有意義的小成就

其次,任何特首參選人所提出的政綱,其中的什麼經濟、民生、房屋、教育等政策建議,都不可能繞過研究、諮詢、制訂預算和法案、立法會討論和是否通過等程序,而重大議題必然涉及利益矛盾和意見分歧,因此不容易在一年半載內成功落實。另方面,現屆特首和政府缺乏威信與政治能量薄弱的情况,將會遺留下來一段時間,以致下屆特首和其問責班子需要用巧妙的策略,以及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逐步重建社會對當權者的信任和支持。故此,新一屆政府在頭3個月不容易在主要政策上取得突破而贏得民意,而最需要和較能做到的是通過表現不同於現屆政府的領導作風和管治方式,完成一連串容易做到而有意義的「小成就」(small but meaningful accomplishments),開展一些主要政策的研究諮詢工作,去逐步扭轉民眾和傳媒的負面看法,贏取好感,為以後推出的主要政策積聚支持基礎。做法可包括:任用社會尊重信任的人士為行政會議、諮詢委員會、公營機構等成員,做好一兩個公眾諮詢項目作為示範,展開有關檢討和改善政府運作以提高施政成效的諮詢研究工作,建立和各政黨定期溝通的渠道等。

需展示有別現特首的領袖形象

第三,現時4名參選人雖已廣為社會認識,但他們的形象只是建立於過往作為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或法官等公職。他們每人都要在競選期內開始投射自己將來作為特首的領袖風範和品質。一旦當選上任,下屆特首更需要在首100天內充分展示其有別於現屆特首的政治領袖形象,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親和力、願意和不同黨派與主要持份者溝通談判的誠意、吸引到有能力和社會承擔精神的人加入管治團隊和諮詢架構、善用公眾諮詢機制、堅定而精明的領導能力等。

現時特首參選人仍在尋求選委提名票和爭取民意的階段,提出這份試卷是否早了一點?

不會的。一個特首參選人如果能夠預早設想一旦上任後的初期會面對什麼困難和挑戰,以及廣大市民的期望,從而制訂首100天內要展現的領導策略與方法和優先工作次序,再倒過頭來設計其競選策略與方法,將會因顯示其可贏取選票與民心的領袖風範和政治策略而事半功倍。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後轉載。

馮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