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作者把日軍投降的照片贈給梁振英留念。
時間:2016年10月15日
地點:香港禮賓府
潘:1945年8月14日,日皇宣布接受波次坦宣言正式無條件投降。家父潘華國將軍時任「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青年軍師長,駐紮重慶附近。
8月18日,同時接到兩個命令,一是擔任香港軍事代表團團長,負責主持香港日軍投降事宜。一是軍政部香港特派員,負責辦理日軍軍品物資接收事宜。
家父率團抵港之後,迅即召集有關人員開始執行兩項命令的具體工作。並在跑馬地設立正式辦事處。
家父和英國代表夏愨將軍(Admiral Cecil Harcourt)住總督府。而隨員則安排居住在被日軍改為東亞飯店的半島酒店。
9月16日,中英代表即在此接受日軍投降。這是當日受降的照片,贈送給您作為留念。
梁:非常謝謝!
潘:首先,我要特別恭喜。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上仍維持亮眼成績。斯時斯地,真是得來不易。
梁:您指世界經濟論壇的最新報告?
潘:是的,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新一年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138個經濟體當中,排名第九,連續五年位居 Top 10。可喜可賀。
報告中指出,香港在基建方面的評分是全球第一,商品市場效率、勞工效率等亦都名列前茅,這些都顯而易見。但創新科技一項卻比較薄弱,屈居第27,就讓人覺得疑惑。
梁:事實上,我們在創新科技上最近有很大的突破。
譬如有份評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港設立首個海外分支機構,由本港「人造心」的專家李登偉擔任執行總監,研發修復受損或壞死細胞組織,又利用幹細胞再生器官,顯示本港具有發展國際科技研發基地的潛力。卡羅琳香港醫學中心的構思,使香港得以成為全球幹細胞生物科技樞紐的一樸。其實,香港早於五年前已經與卡羅琳進行學術交流。本港擁有優秀的醫學科研人才及設施、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又有龐大的內地市場作為腹地,除卡羅琳外,還吸引了美國麻省理工和康奈爾大學等一流學府,來港設立研究中心或合作開設相關課程。
美國獸醫學首屈一指的康奈爾來到沒有畜牧業的香港,與城市大學合作,開辦獸醫學位課程。當然他們也以此為踏腳石,開展與內地的合作。內地不但為香港和以香港為基地的商業和學術機構,提供了龐大的潛在市場,同時也為這些機構提供生產基地。
潘:就我自己的經驗,近年來我在港至少親見了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等重點大學的高等研究所成立,以及目睹了香港科技局及科學院的成立,這些都是香港發展高科技的重要基石。
梁:是的。
潘:談及了競爭力指標。另外值得一提的指標是《經濟自由度指數》。
我以前參與發起的香港政策研究所曾多次和美國傳統基金會合作在港發布經濟自由度指數。因此一直非常注意此事。
傳統基金會前一陣子公布2016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今年總評分為88.6分,較去年低一分,但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0.7分。這是香港連續22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在十項評估因素中,香港有七項取得90分或以上的佳績,而在「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三方面更蟬聯榜首。
梁:這充分表示自由市場原則仍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和繁榮的基石,而特區政府維護經濟自由的決心從未改變。
潘:傳統基金會同時也讚揚香港奉行穩健的經濟政策、市場高度對外開放、恪守財政紀律、擁有穩定和透明的司法制度,且充分保障產權,令香港能夠保持國際商業樞紐和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仍能固守自由經濟,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您早先提出從積極不干預調整為「適度有為」,我擔心為影響到「經濟自由度指數」,這樣看來是多慮了。
梁:我所謂的「適度有為」的基本原則是「在市場可以發揮優勢的時候,政府不應干預,只要提供公平競爭的平台。但當市場失效、未能發揮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有作為。」
這裏需要解釋一下何謂「市場失效」。市場失效就是市場的運行不能為社會帶來最大的效益,甚至損害市民利益。舉例而言,香港房地產對外地買家有吸引力;引起需求增加,供應跟不上,價格迅速飆升,自然造成社會問題。政府就必須管理控制,調節需求。
潘:前幾天,您將2016年的邵逸夫奬分別頒給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的得奬人。可說是科壇盛事。
影視鉅子邵逸夫先生在2002年成立了「邵逸夫奬」,以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獲得突破性成果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值得稱道。
我有一想法,香港有它非常特殊的地位。可透過民間組織增設三大奬項,兩岸和平獎,華學獎(或人文科學獎),和自由經濟獎。
自由經濟獎,如我們剛才的對話,其理甚明。
兩岸和平奬。不久以前在新加坡舉行了舉世關注的馬習會(習馬會)。有不少專家學者將兩人推薦給諾貝爾獎主辦單位。但畢竟西方對兩岸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在香港將此獎項頒給雙方當事人,豈不彰顯香港的特殊地位,以及兩岸人民對和平的高度期望?
另外,華學獎(或人文科學獎)需要說明一下。以中華學術思想的源流而論,從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考證學,到晚近的新儒家思想。特別的是新儒家學說是近幾十年來在香港形成。單憑這點,就可看出香港之不凡。未來中華學術的主流,應是以中華文化菁華為主幹,貫通古今,兼融東西的思想體系為核心,宜稱之為「華學」以糾正漢學(sinology)之錯譯。如在香港成立此獎項,必可突顯香港在中華文化發展的特殊關鍵位置,並可對現在的世道人心有所匡正。
梁:香港名企業家呂志和先生最近也成立了呂志和獎。所設置的獎項,亦英雄所見。
潘:是的。我注意到他有三大目標。促使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促進世人福祉和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以振奮人心,真是了不起的遠見。
台灣方面,也有企業家尹衍樑先生在2012年成立了「唐獎」,設置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傑出人物。可見大家都有類似想法。不過我覺得應打正旗號,傳達正能量,才是世人之福。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梁:很好的建議。
潘:下星期我會到澳門參加世界華商大會。該會連續兩年以一帶一路為主題。重視之程度可見一斑。您一直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請做一詳細的說明。華商與台商應該如何看待此事?
梁:這是很好的問題。事實上,我才剛在江西省南昌市出席2016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返港。在南昌,我與泛珠省區行政首長討論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當然就和一帶一路有密切關係。
會中我建議泛珠省區利用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提升創新及科技。
潘:超級聯繫人,Super Connector,很有創意。
梁:是的,我非常鼓勵泛珠省區與香港交流一帶一路的資訊,共同參與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香港具備創科產業的優勢,可協同推動「再工業化」。我們持續不斷積極創造有利環境,與泛珠共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造福社會。
潘:一帶一路有人視為重大商機,也有人視為僅是國際大戰略,您如何看?
梁:我覺得改革開放是早年一大引擎,不少人因前往內地發展而受益。未來一帶一路將為港人提供多一個「引擎」。香港必需把握好一帶一路的機遇,令香港公司可進一步發展成跨國公司、使下一代有更大的舞台、更好的發展機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有人認為在當地工作或發展業務會遭到一定困難。事實上,這些沿線國家今天的民生條件均超越當年的內地。再加上現在的香港企業已具備跨境經營的豐富經驗,財務及人力資源亦非吳下阿蒙。我們預見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有掌握機遇和向外擴展的雄心壯志。
政府將不斷檢討駐海外辦事處的網點,如有需要時必會盡快增加人手及辦事處,希望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這是本世紀的難得機遇,當然歡迎華商及台商能共襄盛舉。其實沿線城市已有很多傑出的人物,先馳得點。我不久前去孟買參訪,看到名建築師 James Law 在那裏的作品 Cybertecture,非常出色。
潘:台商也不遑多讓,如我們董事徐先生為例,他很早就參與了中亞多國重要城市的規劃設計。
梁:相得益彰。
潘:另外,香港的住宅發展有令人關心。最近新界土地取得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何不以填海造陸方式,取得土地,可一勞永逸。
梁:事實上,政府計劃在喜靈洲周圍填海估計造陸面積可達一千多公頃,應可建數十萬單位。
潘:那就好了,行政長官一職,真非常人能為。今早您在扶貧大會提到「破天荒」的舉指,令人印象深刻。孫中山的均富主張,當然是華人社會的共同努力目標。緣此,我不禁想起馬英九多年前任台北市長時,曾和香港舉行過三次雙城論壇。我手頭上有2001年2月在香港大學王賡武堂舉辦的會議資料請做為參考。前不久台灣泛藍八縣市受邀訪陸。雙城論壇,或許可在目前台港交流低迷之際找到一條出路。
梁:謝謝!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