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方式藏着你受過的教育

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藥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後從事什麼職業,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了,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大學教育。
封面圖片:阿爾弗雷德·諾斯·懷海德(網絡圖片)
 
講者簡介:周國平,中國學者、作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較早研究尼采的學者。他的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和譯作《悲劇的誕生》曾風靡一時。此後他又因為他的散文而獲得更高知名度。他的隨感《人與永恆》已成為一個經典的隨感作品,他的《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是中國著名的暢銷書。
 
天賦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具體教育環境,學校能夠培養出也能夠毀滅掉一個中等之才。天才卻是不受某個具體教育環境限制的,因為他本質上是自己培育自己。當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殺,但扼殺他的只能是時代或大的社會環境。
 

「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王道

 
在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都存在着學生資質差異的問題。合理的教育體制應該向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相應的機會。
 
所謂「天才教育」的結果多半不是把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培養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兒。
 
教育不可能製造天才,卻可能扼殺天才。因此,天才對教育唯一可說的話是第歐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經驗證明,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材,往往不取決於學歷的長短和課堂知識的多少,而取決於是否善於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使教育者幸福

 
真實的、不可遏制的興趣是天賦的可靠標誌。
 
教育應該使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義的,並以此為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與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這個目標相比,獲得一個好職業之類的目標顯得何其可憐。
 
我們當然也要用社會尺度衡量教育,但這個社會尺度應該是廣闊的而非狹隘的。正如羅素所指出的:一個由本性優秀的男女所組成的社會,肯定會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教育在於「浪費時間」

 
盧梭說:「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由我們今天的許多耳朵聽來,這句話簡直是謬論。但盧梭自有他的道理,他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惟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着他們做無窮的作業,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麼叫虛度?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仔細想一想,盧梭多麼有道理,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為正是在逼迫孩子們誤用光陰。
 
把兒童看作「一個未來的存在」,一個尚未長成的大人,在「長大成人」之前似乎無甚價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標是使兒童為未來的成人生活作好準備,這種錯誤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極廣。「長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頂,仿佛在長大之前兒童不是人似的!
 
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海德說:「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知識的細節是很容易忘記的,一旦需要它們,又是很容易在書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記住知識的細節,既吃力又無價值。假定你把課堂上所學的這些東西全忘記了,如果結果是什麼也沒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那個應該剩下的配稱為教育的東西,用阿爾弗雷德·諾斯·懷海德的話說,就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像力的生活方式,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說,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藥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後從事什麼職業,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了,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大學教育。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