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南丫島。(亞新社)
香港的精英與當權者喜歡大政府、大企業、大工程。「小政府、大市場」的說法只是殖民地時代的謊言騙騙老百姓,維護的還是大企業的利益。如中部海域人工島計劃與北大嶼山發展都是大政府、大企業、大工程耗資上千億元,可是按現時的建設進度,十年都未會完成。既無補住屋問題,也顧不上生態、保育的原則。只是政府與大企業提出來,吹捧一下,或許政府是為了交差,不是無作為。大企業、工程公司等則為了營造發展的前景、工程賺錢的機會,也還是高層管理人員的交差。
香港社會和地方上基層社區不應跟着這批精英搞這樣的大政府、大企業、大工程的高大空項目,而應實實在在地團結起來,推動對民生盡快有效的建設。我在本欄重複提出的重建離島社區便是一例。
政府可以很快地批出給渡輪公司的補貼,增加班次,降低船費,即時便可使長洲、坪洲、梅窩、南丫島等房屋供過於求、人口減少的離島社區發展改變。政府若在該區劃地建低密度的公屋,有地、建築成本低、生態環保條件好,也有多班次、政府補貼的低船費交通優勢。從這些離島往市區不比新界往市區長時間,且可減少汽車碳排放和塞車之苦。社區人口復增,也多了就業、方便居民。政府要做的只是補貼船費、幾億元先行,乘船的多了,補貼可逐步減少。
離島的民眾、鄉事組織、環保組織及促進公屋發展組織,都可團結起來逼政府,尤其是趁特首選舉的時機。
新界發展的障礙
發展離島,並不是不發展新界。新界人口急增,但軌道交通建設滯後,交通擠塞帶來的碳排放、時間與金錢等成本增加,會打擊社會和民生。政府拚命建公路,絕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只照顧有車階級。但路愈多車就愈多,以建路解決交通問題,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至於軌道交通,即使今後有北環線,東鐵和西鐵的超負荷情況亦不會改善。特區政府的軌道交通建設還是以市區為重,在人口增加的新界遠趕不上需求。
特區政府的政策要改變落後思維需要有前瞻性,也如東西鐵沿線,要打破殖民地時代的框架,發展就業中心分流市區的通勤人口,亦需要新設軌道交通。例如在吐露港沿岸至沙田建架空軌道交通,並建設進入市區的軌道隧道。現時,吐露港公路繁忙時段的車龍愈來愈長,不及早為計,不但塞爆東鐵,也使吐露港公路變成慢速道乃至「停車場」。
本來香港在回歸前後應做的交通規劃,是打通香港市區經新界到珠三角的大通道,以軌道為主。可是珠三角已經全面建成軌道交通網絡,香港還是拖拖拉拉。高鐵讓不懂高鐵的公司與工程隊去建設,超支且不斷延遲,而即使高鐵建成也會即時飽和。香港內部的軌道交通建設還是幾十年前的舊計劃,且即使建成,也無補內外交通連接。
發展離島可減低新界的壓力,且改變現時地產商主導的規劃思維和發展方法。香港要進入後工業化、後現代,這正是契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