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思想能力 比不上洋人嗎?

老子的核心思想,不但在個人「修身」要「儉約收斂,返璞歸真」,治國之道也都建立在不要濫用資源。在老子思想看來,今天西方想盡辦法開發資源,過分消耗資源的治國之道,正好是違反天道。
KISHORE MAHBUBANI  出版一本著作名為《亞洲人能思想嗎?》(Can Asians Think?)。就書名來說,倒是很能吸引人,也容易引人反彈的。自2002年初版發行以來,至今已印了第四版,就一般的書來說,能再版四次,不是很暢銷,但也不是無人問津。
 
 
作者曾長期在新加坡外交部工作,接觸國際事務的機會多,會觸發他寫這樣的書,問這麼一個問題,大抵是因為他的工作的關係。他不但要為新加坡的國際地位力爭上游,同時也會經常感觸到為什麼西方國家能征服世界,在全球攫取殖民地,在國力發展上已有好幾百年不斷超越亞洲與非洲。
 
正如他在書中指出:就算日本是第一個向西方學習而列入世界強國,也很能被西方接受為平等夥伴而加入世界七國峯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但在他筆下日本仍未能算是一個像西方那樣能思想的國家,棋差一着。總之,在作者筆下討論結果,亞洲人的思想能力比不上歐洲人已成事實,至於亞洲人能否改變為能思想者,作者看到了有不少非歐洲國家崛起為舉足輕重的勢力,但能否像西方人那樣能思想,仍待觀察。
 

溫帶環境造就豐富文明

 
本文作者的看法是不敢苟同。根據黑格爾對文明的定義,在任何地理環境下,只要有人能想出一個可以克服環境的桎梏,讓自己和族群能夠就地取材,好自生活下去。這種用心克服環境的方法和技能便是這個民族創造的文明。
 
黑格爾也同時指出:地球上有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有的地方環境惡劣到根本無法讓人類克服而在其中生活,例如熾熱的沙漠地帶和極寒的南極地帶。至於其他地方如溫帶與熱帶地區,人類都能想出方法和創造技能就地取得資源生活其中。黑格爾也說到,比較熱帶與溫帶,後者的生存條件比前者較為困難,因此這裏人求生存的方法和技能為環境所驅使,文明會更豐富,熱帶的人生活條件因天然資源易得,不必用太多的方法和技能便可取得,因此熱帶地方的文明也就單純得多了。
 
根據黑格爾的文明定義,地球上所有地方居住下來的人都有他們的文明。他們的文明便代表他們能思想,否則怎麼能想出方法與創造技能就地取得資源生存下來。因此,把歐洲人近代善於征戰的能力就此認定他們的思想能力高人一等,反之,被征服的非洲與亞洲人的思想能力便被比下去,這看法大有問題。
 
第一個大問題是善與人爭者在東方文明眼中,肯定不是最有思想能力的人。就以中國文明思想史中,歷代的著名思想家都會提醒大家:善爭者與天爭而不與人爭。與天爭資源無窮,與人爭資源有限;而且不斷爭奪的結果,最後大家都會同歸於盡。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歷盡苦難永遠是第一人。
 

西方思想主張互相攻伐

 
即使是西方文明史,其源頭若從古希臘來計,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兩位哲學始祖,也都將為利而互相攻伐者當成病態論。柏拉圖所宣導的《共和國》便將唯利是圖的商人列為社會地位的低層。在他的《共和國》中,統治者要大公無私,要從小訓練才能做到「哲學王」的高超境界,才配為人君。可是後來馬其頓的野蠻民族大興兵戈,把希臘消滅。古希臘的文明因此消沉,而西方也因為征戰連年而搞出了一「羅馬帝國」,統治西方長達1500年。期間歐洲曾因為厲行奴隸制度而陷入「黑暗時代」,直到羅馬帝國崩毀,西方失落至此才想到要思想復興,文明再造。於是好不容易才再重新認識古希臘文明,但師承的不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而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此人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奉為思想大師,相信亞里斯多德所說的一套文明與野蠻的區分在於誰被征服誰便屬野蠻,因此野蠻理當受文明征服。
 
亞里斯多德這套歪理在羅馬帝國崩毀後紛紛出現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再度風行,加上「文藝復興」思想也強調科學研究;於是這些新興的國家挾其征戰與科學的思想,先在歐洲自相征伐,同時也遠征到非洲、美洲與亞洲。短短200多年間,竟然在三大洲殺的殺,搶的搶,成功佔據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國之間也沒停過互相攻伐,先後發動過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於殖民地的「代理人戰爭」更是不下萬個,因為戰爭的需要,科技武器的發展神速,單是核子武器便足以炸毀50個地球。
 
到21世紀的當前世界,所謂超強國家,所依賴的能力,不是他們多會思想,而是有賴於他們手上的武器有多大的破壞能力。別的不說,單是西方列強的起落,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瞬間的事,哪一個西方強國不遭受沒落的命運?如今英帝國安在?德帝國安在?法帝國安在?俄帝國安在?荷、西、葡帝國又安在?由此可見,西方這一套善與人爭的思想不是思想界中的表表者。
 

與天爭不與人爭

 
正是東方文明古國如中國,相信最優越的思想能力是與天爭,不是與人爭。不與人爭的思想,在中國奉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金科玉律;無論儒家、道家與諸子百家,都以人爭為誡,《道德經》和《論語》可以傳承2000多年,成為中國的思想圭臬。中國文明歷劫而不衰,與波斯灣文明的交往,造就了「絲綢之路」的盛世;與印度文明的交往,成就了「儒釋道」的包容壯大;與西方文明的接觸,造就了社會主義的盛世。為什麼拒絕資本主義?拒絕其與人爭的思想也。為什麼接受社會主義?因為其給人生存的空間是共生共榮也。
 
吾人生逢文明衝突的歷史高潮,見證了200多年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衝擊,見證了日本因為全盤接受西方文明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把中國視為「東亞病夫」來淘汰;但日本造的孽把自己害慘了,中國卻始終抗拒西化,用自己的文明發揮無比的「免疫力」,浴火重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日本被美國長期軍事佔領,蓄意加以西化,今天的日本被西化思想着了迷,現在仍然像「明治維新」迷着德國那樣來對美國着迷。安倍以為借着美國今天的軍事力量「東山再起」,這是西化思想執迷不悟。

 

中國用30年發展為第二大經濟體

 
反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不但不因和美英同在戰勝國一邊而向他們的西化討便宜,反而在國共兩黨身上展開了思想鬥爭,為了抉擇資本主義抑或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國先是推翻主張資本主義的國民政府,接着又用了30年的思想鬥爭,才告認清思想的道路。
 
吾人今天見證到一個社會主義的中國能夠用30年時間,把中國的建設迅速崛起,不但在經濟上扶搖直上,在21世紀初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個世紀內要在經濟打造成全世界之最,不是難事。
 
更難能可貴的是只用30年時間把中國的所有重大民生建設,作出了史無前例地成功改造,城鎮重建、交通運輸現代化、工業化、金融管理改革、水電供應、能源科技創新、教育事業普及與尖端發展、企業管理現代化、房屋發展、個人儲蓄保障等等。美國要花100年的城市化(19世紀開始城市化),中國30年便做到了。美國的科技發展用了百年,中國用了30年便看到了成效。
 
美國國民平均負債率之高,早已陷入破產的危機(2008年已首次爆發破產潮),歐洲的破產危機已首由希臘引爆,但中國個人與國家的儲蓄都不斷增長。總之,所有有助於國家與個人正能量發展的因素,用中西來加以比較,中國代表的社會主義以顯着有了苗頭可以將資本主義比下去。
 
社會主義在西方討論了200多年,但最終能在中國開花結果,這不但說明了中國文明所代表的是「有容乃大」,西方文明由羅馬帝國擾嚷了1500年,再由現代殖民地主義橫行200年,一旦與中國文明碰撞下,其與人為惡,好與人爭的弱點盡顯。
 
中國拒絕失去自我的全盤西化,力主以我為本,相容並蓄。有容乃大的文明思想,正說明了中國人不但能思想,而且是有建設性的思想,不是破壞性的思想。
 

美國和歐洲國家因過度消費而破產

 
第二個大問題是過分的消費在東方肯定不是好的為人思想。以中國來論,諸子百家的為人為國的正規標準,無不在勤與儉的問題大做文章。最典型而又論得很透徹的是老子的《道德經》,從個人的養生到國家的治理,都要做到不過分消費;否則人人如此,國國如此,世界總有一天很快就把所有的資源消耗殆盡,人與物都會因此而消亡。這裏且舉「養生」的一段話給讀者好好思考,然後再見證今天西方世界哪一國不是因為過分強調個人消費愈多,愈能促使經濟增長的政策?哪一國不是負債到民窮財盡國家破產的?
 
2008年美國的金融海嘯就是因為國民過分消費,沒錢消費便向銀行借貸,借得太多,終於叫銀行再也無法周轉,搞出經濟與金融泡沫化而爆破。現在的美國不是因為救銀行而把破產危機解決掉,而是靠亞洲國家的中國和日本買美國公債,把危機拖延而不是解決。
 
歐盟也因為一個希臘破產,沒法還債,危及歐元的總體貨幣。最難堪的是希臘政府沒法叫其人民支持其緊縮消費的經濟政策而倒台,換來的新政府之所以能得到選民支持,是在於新政府拒絕歐盟提出的緊縮要求。因為政府無法做到全民緊縮的辦法,與其得罪國民,不如得罪歐盟。歐盟面對到的這個危機不只是一個希臘,其他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等都因為國家消費能力比不上英國、法國、荷蘭與德國,而先後陷入破產危機。即使是現在不破產的英、法、德、荷等國家,不等於他們便永沒破產的危機,只要這些國家一天不放棄鼓勵國民消費來刺激經濟成長的國策,他們遲早要走到資源消耗殆盡的命運。
 

「自由放任」導致西方經濟危機

 
見證到西方國家因為「自由放任」,國與國之間毫無節制的自由競爭,結果經濟自由競爭的能力高下立現,經濟競爭不如人的,迫使使用保護自己市場抗拒外國產品的種種辦法,其中最致命的是實施高入口稅的辦法去抵制外國貨。一國如此,國國效法報復,這種政治干擾市場的武器不但引爆1929年經濟大蕭條,從大繁榮到大蕭條可以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
 
經過了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問題的癥結並沒解決,過分強調消費的經濟理論不但不因大蕭條而被放棄,反而採用凱因斯的理論進一步用增加工人的收入讓占人口多數的勞工有更多的錢可以加大消費市場,凱因斯的理論首先在大蕭條後被美國總統羅斯福接納為其推行的「新政」(New Deal)當成推動經濟發展的骨幹理論。凱因斯的理論也因美國的推崇而成為20世紀西方經濟的不二權威,也正是因為不斷加大消費的思想指導,所有經濟與金融管理都朝向用盡一切辦法刺激消費,其中金融信貸走入消費者手中,更是讓消費者毫無禁忌盡情消費。
 
 
2008年首先爆發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便是所謂「兩房」問題,由兩間全美最大的房產借貸公司讓房產持有人將其房產作兩次按揭,甚至三次。換言之,一間房子可用作三次向銀行借錢,由100萬的首次借貸,經第二次借貸便變成200萬,三次便變成300萬,其可怕處是只有100萬價值的房產,以兩倍或三倍的價值借出去,不但個人無法負起那麼大的債,連銀行也無法追回那麼大的債款。
 
一旦危機由李曼兄弟金融公司爆發,銀行之間的連鎖信貸系統也就被牽連在此危機中,於是「骨牌效應」馬上拖垮所有銀行。美國的救急之道,不是也不可能解決這種過分信貸促成過分消費的經濟與金融政策所產生出來的「一團糟」,而是將國家的信譽去作「壓保」,強迫銀行向印鈔的國家機器借錢,借此向市場做出保證,要市場保持信心,從相信美國到相信銀行到相信市場不會垮倒無法救。這樣的救市藥方,只是苟延殘喘,不是健康之道。
 

老子治國之道在不濫用自然資源

 
什麼才是健康之道,必須先從個人做起。老子開出的經世濟民的健康之道,首在個人的「養生」。在《道德經》的「養生」寫着:「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見第四十四章)又在四十六章也寫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長足矣!」
 
 
老子的核心思想,不但在個人「修身」要「儉約收斂,返璞歸真」,治國之道也都建立在不要濫用資源。在老子思想看來,今天西方想盡辦法開發資源,過分消耗資源的治國之道,正好是違反天道。因為自然界的萬物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共存共榮的生態環境。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破壞了其中生態的一環,便永遠無法修復;愈是不顧後果地加以損害,整個生態環境便愈損害得快,最後國家與個人也就無法逃過與自然資源同歸於盡的劫運。
 
因此,老子在其《道德經》開宗明義便指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西方為經濟增長破壞資源

 
老子這些思想和西方過去200多年奉行的一套無止無休地消耗資源的思想恰恰成了一個對比。今天科學研究也證實了,生態環境中的萬物若以愛護珍惜的心態將人融洽在其中,不去破壞,而是順應自然;給萬物撫育保護,在自然規律下,形成一條生態環境的康莊之道。即老子說的:「道生之」,又因此形成一個生態學的德性。這個德性對物只有「畜之」,用現代概念就是「可持續增長」,而不是「窮之」,用今天的話語就是不可持續的增長。
 
從「基因改造」的觀點去看,被改造的「基因」可將物量化到倍數以上,但要改造「基因」先得要保存物種才有東西可改造,一旦物種被破壞而絕種,也就變成老子說的「萬劫不復」的境地。由今天生態科學的觀點去看老子的「無為而有為」的思想是非常符合「環保」的概念,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生態規律,也是富民的治國之道。富是物不匱其用,而不是無止境地濫用資源,消耗資源。
 
環視過去200多年西方經濟學以不斷提高消費去刺激經濟數字的增長,甚至以借貸來增長消費,已然陷整個地球於升溫的危境。這不正是老子早已預見到的人為的災難嗎?
 
由此可見,就以東方的中國人來看,單是重視個人與國家以節儉不侈的人生哲學,便可見中國人不單會思想,而且還會想到「三思而行」(Think Twice)呢!由此可見將西方人看成比其他人能思想的看法,不但有偏見,而且還是誤判呢!
 
原刊於《大馬華人週刊》第190期,本社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內文圖片:作者提供)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