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成功影響馬來西亞的中立嗎?

與柬國不同的是,馬來西亞內政不像當年柬國那樣不穩定。恰好相反,美國要分裂馬來人難之又難。
在國際政治要維持一個國家獨立自主的中立路線,就好比在懸崖之間走鋼線,自己掌控平衡點是主觀願望,客觀條件卻要面對嚴峻的風響吹襲、意志力不夠堅定、精神不夠集中、腳力不夠,隨時會失去平衡掉進深谷,玩完!
 

中立政治在國際上不易成功

 
因此在近代國際政治史上,不少國家都曾力求政治中立,不想惹上兩極化的國際權力鬥爭,以為可以自保。事實卻非如此。因此到目前為止,中立政治在國際不成氣候,正好說明這個政治遊戲不易玩。最令人難忘的例子在歐洲有比利時,在東南亞有柬埔寨,前者夾在德法之間,眼見自己夾在德法交惡之間,左右都不能逢源,只好宣示中立,以表自己不偏幫任何一方。可是這恰恰給了希特勒一個機會,因為德法交界早已彼此防備森嚴,法國還在邊界防築起能升降的大砲陣,放了炮便退縮下去,以策萬全。德國知道強行硬攻代價太大,比利時宣布中立,恰好成為德法不設防的缺口,誰先下手打從比利時進攻,誰便佔有軍事優勢,結果希特勒首先破壞了比利時中立,假道比利時把法國打得措手不及,所有邊防大砲全無用武之地。這是歐洲最轟動的一次破壞中立的國際事件,希特勒此舉是否加深了他成為惡魔的罪狀?紐倫堡戰犯大審判也無其中的這個罪狀、學術上也無特別研究,總之是否要為破壞中立付出代價,沒有研究,沒有定案。
 

西哈諾被美國中情局推翻

 
柬埔寨的案例也令人難以介懷。要不是西哈諾親王親筆寫下他堅持中立的慘痛經驗,還真是鮮為人知。親王在其《我與中情局的戰爭》(My War with CIA)書中,以不下兩百頁的事實記錄了中情局想盡辦法拉攏他投靠美國,讓美軍進駐柬國,共同展開對北越的戰爭。但親王以中立不靠邊拒絕中情局,也因此不斷受到中情局滲透柬國政府,排擠親王,通過龍諾將軍發動政變推翻親王。結果在義憤填膺下,親王選擇將中情局如何破壞他的中立公諸於世。讀者若有興趣想知道詳情,隨時可上網翻閱,原著初版權是由英國的 Penguin 出版。雖然西哈諾親王早已作古,但他說的經歷到今天仍不斷上演,當年美軍打越戰的真正敵人是中國,越共在美軍心目中也不過是「代理人」(Proxy)。
 
今天所見到的南海風雲再起,美國也毫不諱言是要反擊他所謂的「中國威脅」,也因此毫不手軟要在東南亞拉幫結派,用軍事圍困中國。自2010年以來每逢東盟峰會的籌備過程中,美國便會夥同日本與澳洲爭取東盟國家與其結盟。到目前為止,正如冷戰時期那樣,菲​​律賓表現得最積極,全面和美國配合。這次美國雖想再度在菲建立軍事基地,卻礙於東盟早有規定不願看到成員國之間有外強軍事基地,既然阿基諾母親、前總統科拉松已正式終止美軍基地,兒子只好改用「軍事訪問」(Military Visit)變相地讓美軍訪問,反正可長可短,可急可緩,常駐也好,訪問也好,軍事上來說沒分別。
 

菲越投靠美國圍堵中國

 
諷刺的是,越南打美軍打了下十五年,美越傷痕未乾,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到十年,卻又在2010年開始越南被美國遊說下,或是想藉美國實力和中國爭奪南沙島嶼的誘惑下,雙方卻又在東盟峰會上同聲同氣,企圖把中國孤立起來。最近更見到美軍重訪金蘭灣的情況。由此可見越南這個國家真是「喜怒無常」,這種脾性與中立政治真可說格格不入。說其「喜怒無常」並非無根據,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中國曾支持越共打法國,打走了法國,還聲援其打美國。可是美越槍尖未寒,越南卻又槓上了中國,打完了美國竟不顧念柬埔寨中立之情,揮軍一舉侵略了柬國十多年不走,最後才被迫撤退。現在又連同美國反制中國,有了這樣「喜怒無常」的鄰居,也難怪柬埔寨的韓森政府今天再不像西哈諾親王那樣相信中立政治。正如比利時遇到急燥的希特勒,和其講中立,是自討苦吃。
 
因此就在越南投向美國的同時,柬埔寨在東盟峰會上,選擇了偏向中國,這是出於過去越戰時期的經驗,中立變成自我孤立,也就接着受美國的 CIA 策反,連環下來是受越南侵略。受到這種慘痛的教訓後,柬埔寨已學會保護自己的最佳辦法便是捨棄中立,雖然和中國沒有共同邊界,但越中有,只要越南再敢​​來犯,中國也會像1979年那樣「圍魏救趙」,將越南懲罰一番。這便是柬國一而再,再而三,敢在東盟峰會上靠邊站而臉無懼色,美國再也拿他沒奈何!
 

馬來西亞搞中立兩邊討好

 
除了柬埔寨吃過中立的虧,還有一個國家也一向很小心地在懸崖間走鋼線,這便是馬來西亞,但其走的外交平衡路線與柬埔寨不同的是,後者不討好兩邊,前者則兩邊都討好。例如冷戰期間,馬來西亞雖然不做美國的戰略棋子,卻也不得罪美國,更懂得和英國搞好關係,用英國來擋住美國的壓力。礙於英國的面子,美國也不敢對馬過分。可是在這次的美國孤立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儘管馬仍採用兩邊討好的中立政策,卻連串發生迫使納吉苦於應對的事件,而且件件是令到他的中立政府受到嚴峻的考驗。這有點像當年西哈諾親王的遭遇類似:即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軟硬兼施的手法使到納吉政府防不勝防,例如在南海主權糾紛中,美國再三要馬政府歸邊到菲律賓與越南,接受美國的維護,美國所期望的是將東盟四個南海主權聲索國拉在一起,像菲越那樣和中國對立,像菲律賓那樣交給國際仲裁庭判決,也接受美國軍盟之約,在東盟峰會上也支持聲討中國的聲明等等。
 
這明顯要馬來西亞放棄中美兩邊平衡的中立政策,納吉不肯就範,施用既不冒犯也不就範的對策,即堅持要親自和中國展開雙邊談判,依據聯合國海洋法以取得和平解決的辦法。在東盟峰會上,更強調要維護東盟一向主張的中立政策,東盟區域問題、東盟內部尋求解決、不接受外來干預,既不認同菲越偏美,也不認同柬埔寨偏華,專注在穩住東盟的多數。自2009年納吉當上首相後便堅持這中立路線,美國也始終沒法突破馬來西亞,也爭取不到東盟多數。
 

美國要把納吉拉下台

 
軟的一套不行,硬的一套也不斷使出來,目的是要把納吉與國陣政府拉下台,換上安華當政。當初馬哈迪當政時曾不斷與美國打對台,直到馬氏發現安華是美屬意的倒馬內應,要藉安華上台來改變馬來西亞的政局,從而藉安華來走親美路線。馬哈迪下野後,美國公開扶持安華的程度更強烈,除了借民主人權為名聲討馬政府外,連串的倒納吉事件也在國外配合,其中「一馬公司」被指為貪污事件,首由《華爾街日報》借揭發為名,接着在美發動司法偵查下,成為日內瓦、新加坡、澳洲等國際金融追查大案。國外如此大陣仗指控納吉,國內以安華為首的反對黨更是如魚得水,那有不興風作浪的。加上馬哈迪與納吉又有過節,局勢竟發展到馬哈迪與安華兩個死敵也告聯手對付納吉,並發動巫統內亂,企圖用前副首相兼黨署理主席慕尤丁的勢力,一舉把納吉拉下台。
 

利用「一馬公司」倒納吉

 
可是「一馬公司」涉貪的疑雲,不是《華爾街日報》說了算數,事實真相如何全掌控在主持「一馬公司」的納吉手上,原來這家國有公司是由納吉倡組的「一個馬來西亞計劃」之下產生的大機構。在這計劃下,納吉表示他所要傳達的理念是將不同種族的地位和權益以公平公正、彼此之間能同佔惠益、團結一致。為達到這目的,在「一馬」大計下,一口氣成立了二十五個附屬機構:例如「一馬信託基金、一馬書券、一馬駕駛執照援助計劃、一馬援助金、一馬折扣卡、一馬人民魚店、布店、商店、診所、一馬人民套餐、一馬房屋計劃、一馬除貧計劃、低風險婦產中心、傳呼中心、免費樂齡人士醫療計劃、一馬人民德士計劃等等」。因為有這眾多開支,便得有財政來源的機構。
 
因此被指的數以幾百億美元的貪腐疑款,納吉一人可繞過這遍及全國全民的眾多機構把那麼大筆錢放到自己口袋裏嗎?傳媒可以吠聲吠影,但全民不會「蜀犬吠日」。巫統全黨首先相信納吉,因為全黨上下、整個內閣、整個國陣友黨,都曾經手「一馬公司」的錢。這一來鬧了好兩年,國內根本動搖不了納吉的權力基礎。即使最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美聯邦司法機構採取行動說要凍結「一馬公司」在他們國內的存款,但所起訴的只是民事案,而且也沒叫納吉沾身。因此這一風波在大馬已瘋傳為國際倒納吉的鬧劇,甚至連馬哈迪也因拍上安華而退出巫統,但也無法拿到馬來社會的主導權。
 

馬航兩架班機出事與美有關

 
除了「一馬公司」事件外,兩架馬航班機先後出事,一在飛往北京途中徹底失踪,經過兩年多國參與搜尋也全無線索,一是在烏克蘭上空被飛彈擊落。美國在第一時間聲稱掌握證據指是俄國所為,經馬荷兩國派人到出事地點檢查飛機殘骸檢驗後,也都無法將事件偵結。這兩件事都將馬來西亞牽連到中國與俄國,一不小心處理,便會叫馬來西亞和中俄結上樑子。這種很反常的連串空難事件,就不說有什麼「陰謀論」去懷疑有什麼目的幹出這「陰謀」。就空難的結果,已然有政治效果,可以看到這正合乎美國的利益。這就不得不叫納吉格外小心,不要因此事而挑上中國或俄國。大馬當地的輿論更是紛紛將空難懷疑是美國所幹。馬哈迪更公開撰文指 MH370 失踪,美國無可能不知其下落。推搪不知,便很有問題,馬哈迪的潛台詞便是美國所幹。
 
美國之所以鍥而不捨要把馬來西亞拉攏過來,將其中立視為眼中釘,正如當年視西哈諾的中立那樣,正是因為柬國的中立與否和越戰的輸贏很關鍵,現在馬的中立與否也和孤立中國的成敗很關鍵,馬不跟着美國走,卻堅持要和中國一對一談判,孤立中國便有缺口。美國硬推 TPP,目的是要在經貿課題上孤立中國,馬卻堅持和中國加強經貿,而且還是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這又是一大缺口。如此眼中釘怎可能不去之而後快?
 

美國要分裂馬來人很難

 
不過,與柬國不同的是,馬來西亞內政不像當年柬國那樣不穩定。恰好相反,美國要分裂馬來人難之又難,一來回教徒主流不信任美國,因此被美國力撐的安華便愈得不到馬來人支持,二來巫統已成為馬來選民最大利益的最佳維護者,即使華人選民全都支持反對黨,也都動搖不了巫統的權力基礎。這在2013年大選已證明過了,這也反映了為什麼「一馬事件」與兩次空難,反對黨再咆哮,美國再動心思,也都動搖不了納吉與巫統以至國陣!
 
看來美國的離間計這回事敵不過納吉的中立計了!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獲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亞新社)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