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成為校董會讚賞的校長,中華基督教會某中學女校長的行政措施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其中包括:取消夏令時間,延長上課時數,例如上課由8堂增至9堂、原本4時下課變成5時半,部份週六推行等同測驗的延展課程。此外,增加補課時間,加設拔尖和補底班,每日加設15分鐘閱讀時間,要學生提早上學。考試方式也要關注,例如把模擬考試增加至3個,中六文憑試考生除了要應付文憑試前的校內模擬試(Mock),試前和試後更要加考「pre-mock」和「post-mock」。
這類政策,歸納來說就是加強學習的催谷,令學生在校內和校外都專注讀書溫習。如果單從提升成績來說,這類政策無疑是有用的,因為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多,短期效益能夠彰顯,這亦是銳意提升學業成績的學校的不二法門,過去屢試不爽,差別只在於施壓的程度有多大而已。
揠苗助長
政策的結果令校董會讚賞,因為校董會成員大多不太理解校內的具體學習施政,只要學校在公開試成績提升,或原本面臨殺校危機的,現在可以舒緩了,就認為校長做得好,很對勁了。
但嚴格來說,這類政策並不對學生整體學習有利,因為只著重短期效益,失去長期學習的動力。或者說,太重視催谷,令學生整天時間只是讀讀讀,很容易會失去學習興趣,對個人健康成長也構成壓力。這類政策走過頭,其實是很違反教育原則的。
但就校長個人「仕途」來說,這卻肯定有益無害。因為學校成績做得上,很多時被認為是好學校,管理學校者被認為是好校長。用一些學生的說法,就是校長能夠「整靚自己的resume(履歷)」。
但有沒有想過,真正的成功校長,做得這項專業,總得通過專業的考驗,因為他們扮演的是專業者的把關角色。一些無限度的催谷,不要說是主動推行,實際是要經過校長的過濾和限制,例如科主任推動學習過度,校長相反要令其加以克制,使整體學習得到平衡,而不是落力去提倡。
喜歡學習
成功校長也應得到學生由衷的佩服,例如你能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健康、整體學習進展的平衡,而更重要的,是不討厭學習。學生短期學習效益或許不太超卓,但卻沒有扼殺長期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因為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時期的進展,不是在一個局限時段中得到好成績。
像上舉的女校長在學習施政上走過了頭,終於出事了。學生會和舊生發起簽名行動,收到將近300至400份簽名,在facebook專頁內發佈。也有學生在校門外展示寫上「正視學生訴求,聯署要求對話」的黑布橫額,使事情在公眾之前曝光。也有形容這類行政措施為「暴政」。
當然校長也有自己的申辯的權利,例如接受傳媒採訪,表達個人看法,直言不支持學生設街站及以簽名方式表達意見、不滿學生將她的校政形容為「暴政」,質疑「同自己意見唔啱就係暴?」也指學生不應將事件鬧大,「唔應該將學校的事誇張到全世界都知」。
但問題最關鍵的結果是出現了,學生反抗的目的,就是令「學校的事誇張到全世界都知」。你當然可以覺得有人把原本不太重要的事無限放大,使之展現人前,但也可以理解為學生屢次反對無效,被迫用損害校譽的方式、透過傳媒的公開,把問題彰示出來。學生要做這樣的「博弈」,校長、學校的聲譽一定受損,換言之,距離實至名歸的「成功校長」的目標是愈行愈遠了。要不走到這一步,是否凡事應適可而止,也要兼顧別人的感受,會來得好些?
來源:鄭楚雄網頁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