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各方觀察界所料,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不會提「九二共識」。這個果不出所料,因為熟悉蔡英文與民進黨的人,都會知道他們心中的國家認同是不包括兩岸領土主權的中國,而是只有台灣行政管治的領土主權才是他們的國家。這點蔡和民進黨都從不鬆口,即使李登輝或陳水扁,當他們執政期間,一說到「一個中國」的問題,儘管不會公開正式說台灣已獨立建國,但也不會說台灣是中國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會用其他的語言拖過去。可是當他們下台後,可就毫無顧忌地說他們的國家就是台灣,李登輝更離譜,還在日本參拜靖國神社,說釣魚島是日本的。而陳水扁上台的520演說,提出「四不一沒有」以表明任內不搞台獨,可是八年任內卻想盡辦法「去中國化」。
現在輪到蔡英文上台,也和扁一樣不承認「九二共識」,會不會在任內也想盡辦法強化台獨的「政治基礎」呢?答案是肯定會,因為她當選後已公開解讀說國民黨之所以慘敗,最大的原因就是馬英九和大陸在推動「九二共識」,主張「一個中國」,出賣台灣。這個講法也就說明她上台執政,不會承認「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的主張。甚至還會用民意基礎來強調說:「一個中國」違反民意,認同台灣與中國切割才是台灣2300萬人的最大民意公約數。
就職演詞否定「九二共識」
如果從蔡英文「520演說」去解讀,她不但不談「九二共識」,甚至還在文字裏頭否定了「九二共識」。有人解讀說:她尊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雖然意思模糊,但卻是有誠意向「九二共識」走前了一步。如果大陸不拒絕她,雙方用「九二會談」的政治思維,便可再上前一步,不也就完成了「九二共識」嗎?
不錯,在她的演說第四大段用了約一千字着墨於兩岸關係,其用辭遣字確實在模糊她對「九二會談」的說話,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有兩大考慮,一是考慮到公開否認「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會遭緻美國怪她不夠政治技巧,在破壞兩岸現狀,觸發兩岸緊張,借美國打大陸,從中取利完成台獨,會受到美國指為「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其次是考慮到公開否認「九二共識」,會引發兩岸軍事對峙,兩岸經貿完全停頓,破壞台灣營商環境,這會令她無法執政。
要兩岸執政黨展開良性對話
還有人進一步指出,她不想和大陸翻臉也可在這兩岸關係文字中找到要和大陸合作的建議。例如她說自己是以「中華民國」的身份當選的,有責任要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並說東海與南海的主權爭議可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主張和大陸對口,聽了會高興,又,她也建議「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這也表示她很想有像「習馬會」那樣召開「習蔡會」,可見她要溝通,還有她也說台灣在本區是安全與否的熱點,台灣可和大陸共同建構地區的安全繁榮。她同時也指出台灣在她執政下會推動「南向政策」,和東盟共建「經濟共同體」,參與建構區域機制。這想法和大陸的想法一致,另一點也提到她要台灣加入TPP的同時,也要參與RCEP,前者由美國主導,後者則由大陸倡建。美國想藉TPP來孤立大陸,大陸則想用RCEP來突圍。如此提法也有要兩邊和的味道。
堅決制定「兩岸協定監督條例」
上述所舉幾點,如果蔡在520演說正式認同「九二共識」,當然可以解讀為加强两岸關係的政策,可是在否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大陸擔心的是任何推動台灣發展的最後政治效果,便是鼓勵台獨。因此才有封殺台灣之舉,目的是要封殺台獨的出路。這在國際制裁做法也常見,任何制裁的政治目的就是要其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因此這幾點將來式的講法,會看作沒有實質意義的東西,更實在的是要看蔡上台後,要做什麼,不單是看她520說什麼。擺在大家面前的是,蔡領導民進黨在立法院和行政院全面執政,對兩岸關係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下來的現狀與成果不是如她所說的「要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而是早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已和大陸達成的「貨貿協定」與「服貿協定」被民進黨支持的「太陽花運動」拉倒,還建議要立法院制定「兩岸協定監督條例」。依照這做法,兩岸關係不但要全面判定過去兩岸達成的「現狀與成果」都是「賣台」的東西。雖然這是「太陽花」搞出來的。可是當時民進黨議員在立法院卻全力支持,蔡上台後,民進黨議員也已表示堅決制訂「兩岸協定監督條例」,貨貿與服貿兩個協議也已停擺。
「轉型正義真相調查報告書」
更令人矚目的是蔡上台後,她明擺着要做的大動作之一是「轉型正義真相調查報告書」預定在2019年完成,這報告之所以嚴重是因為民進黨深感到政黨輪調並不保證是「轉型正義」,要做到這點必須深入調查,不整個推翻國民黨政權留下來的「不正義」的東西、不去「國府化」,即使有執政權轉換也不會有正義可言。這一來,像「二二八事件」也會重新徹底調查,還正義一個公道。
其次蔡重用的兩位官員主持教育部和文化部。兩人在課綱改革問題上已被指為「台獨」死硬派,他們在扁時代將台灣的課本寫成「慰安婦是自願」的。過去日本的「皇民化」文化也被當成有利「去中國化」的文化來教導青年。馬英九上台後,改寫扁的課綱,但蔡的閣員已宣布會恢復扁的課綱,這是決意要「去中國化」為台獨張目。
由這種種看來,蔡英文上台不但在「520演說」被人視為沒正面回應「九二共識」,即使是提到的「善意」的合作建議,也都有為台獨「瞞天過海」的動機。至於說到其對「九二共識」給人的印像是在說模糊的文字遊戲。本文作者的看法卻是一點也不模糊,在字裏行間不是迴避「九二共識」,而是在否定「九二共識」。
「歷史事實」有不同解讀
這裏且引用她的原文以作分析:「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這段文字最重要的「這個歷史事實」。凡是有歷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所謂「歷史」都是任由人分說的,說「歷史事實」便是我看到的歷史事實,和你看到的「歷史事實」是否用一樣東西,那就是要責任自負了。她說,「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尊重」兩字並不表示「認同」。英語慣說:「Respect your view」,不等於「Agree your view」。蔡提到「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正是因為歷史可人人有不同的解讀,我會「尊重」你的解讀,不等於我「認同」(Agree)你的解讀。
文中也說到「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但接下去說這是兩會的「政治思維」。這一筆便馬上把「相互諒解與求同存異」變作是思維的方式,而不是「九二會談」的成果。即會上有這種思維,但雙方未必達成了「諒解」與「求同存異」。這點蔡的看法與馬的看法便有着卜女基本差別,前者說「諒解」只是政治思維在動腦筋,至於雙方是否已達到「諒解」的成果,卻又是另一回事,馬的看法是「九二會談」已達到「共識」。這是相互諒解與求同存異(一中各表)的結果。
再進一步看,「共同認知」並非是雙方「認同」,前者用英文來說是「Acknowledge」,後者是「Agreement」。在中美的三個公報中,美國對中國說的「一個中國」用Acknowledgment來表達其看法,便是我知道你的說法,但不表示我同意你的說法,這個字讓美國巧妙地讓自己在兩岸誰統一誰?沒有立場。蔡用「認知」或許是研究了中美三個公報的文字,來迴避認同「九二會談」有什麼共識。再說「諒解」在此的用法不等同是「接受」。即雙方有爭議,我可諒解你的觀點,但未必接受你的觀點或立場。由此看來,蔡對「九二共識」的說法算不上是她的立場模糊,而是在否定「九二共識」。
當前看不到「習蔡會」
接下去大陸要如何回應呢?採用「地動山搖」的辦法,彼此都有代價要付出,只是失去台灣的領土主權的政治代價太大,沒有迴旋的空間。可是強硬打壓,卻又要「投鼠忌器」,怕傷了台灣同胞的心,也會給對方機會操作仇視大陸。看來應對陳水扁八年執政的辦法,這次又可用上了,以那次的經驗,政治成本可算是「四面撥千斤」。還換來國民黨由馬英九高票當選,民進黨大敗呢!
就算是蔡想再用李登輝的「南向政策」把經貿重心由大陸轉去東南亞,2016年的大陸已非1996年的經濟實力可比,今天東盟十國的貿易或投資都被大陸搶佔了不是第一位,便是第二位。台灣不反中則已,否則利市當頭,誰也會避凶就吉。因此沒有「九二共識」的「南向政策」不是出路,而是「歧途」!至於要像馬一樣有「習馬會」,沒有「九二共識」、「習蔡會」可行性當前還看不到!
蔡英文520演說談:
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四件事情,是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以及妥善處理兩岸關係。過去三十年,無論是對亞洲或是全球,都是變動最劇烈的時期;而全球及區域的經濟穩定和集體安全,也是各國政府愈來愈關切的課題。
台灣在區域發展當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但是近年來,區域的情勢快速變動,如果台灣不善用自己的實力和籌碼,積極參與區域事務,不但將會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能被邊緣化,喪失對於未來的自主權。
我們有危機,但也有轉機。台灣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和區域中許多國家高度關聯和互補。如果將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努力,透過和亞洲、乃至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不但可以為區域的經濟創新、結構調整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更可以和區域內的成員,建立緊密的「經濟共同體」意識。
我們要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我們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各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為此,我們也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亞太地區的安全情勢也變得愈來愈複雜,而兩岸關係,也成為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這個建構的進程,台灣會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積極參與,絕不缺席;我們
也將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我們更會努力促成內部和解,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
對話和溝通,是我們達成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台灣也要成為一個「和平的積極溝通者」,我們將和相關的各方,建立常態、緊密的溝通機制,隨時交換意見,防止誤判,建立互信,有效解決爭議。我們將謹守和平原則、利益共享原則,來處理相關的爭議。
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對於東海及南海問題,我們主張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