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事業有成外,蔡博士於公益也有出色成就,但他直言年輕時沒有什麼大理念,後來認識到「科教興國」的概念,了解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興建了多所學校和支持科研。
專注推動貿易文化交流與教育
有「民間外交家」之稱的蔡博士指出,所做的是在民間交流層面協助香港達成國際化。蔡博士指出與世界接軌,先在經貿交流和合作,達致互利關係,繼而通過教育和文化的軟實力,惠及世界的和諧和合作。
對於年輕人,蔡博士明言新一代一定較舊一代聰明和進步,而時代改變,也造就不同要求。他認為自己一代人經過艱苦成長的過程,所以追求的事物與新一代的會有所不同。至於年輕人創業,蔡博士認為先工作幾年,再考慮創業也不遲,成功率或會更高,但不代表大學畢業後馬上創業會注定失敗,在創意行業也有成功的例子。
蔡博士指出,現時年輕人較急於求成,以及考慮自己較多。他鼓勵年輕人需要考慮較長遠的大眾利益,關心自己之餘也要關注社會和國家。蔡博士也希望教育可令年輕人學會互相了解和尊重,包容別人的不足。何校長表示教育應令學生的視野跳出硬知識的水平,達致全面發展。
對港充滿信心冀培育下一代
至於政府對年輕人的支持,蔡博士認為除了財政之外,政府也可以在溝通、達成共識方面多下工夫,需要給予愛心及關懷。
蔡博士明言,要平衡生活、家庭和健康,必須做好時間管理和有這個心才能做到。他說自己每星期都可以和母親上茶樓,而上班前和晚上回家後也會和小朋友聊天,感情交往,保持密切關係。至於人生下一階段的計劃,蔡博士說事業公益已略有成就,民間交流方面也有建樹,所以希望往後的時間專注培養下一代和協助香港的年輕人。蔡博士指出自己的快樂方程式是做有意義的事,身心健康,避免做令人不快的事。他的物質要求也不高,不追求名牌,平時也會吃飯盒,出外經常坐經濟艙。蔡博士點播了 John Lennon 的 Imagine,特別引述「I am a dreamer」一句,指出世界比較紛亂,他的夢想是人類進步和世界和平。
何校長對此十分同意,認為不論國家、民族,未來都需要找出共同點。蔡博士也分享了John Naisbitt所著的《世界大趨勢》,當中寫到世界複雜,務必清楚自己的思維方式,方可自處,並羅列多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蔡博士認為這本書很值得年輕人閱讀,讓他們了解社會的運作。
談到最感恩的事情,蔡博士說除了父母之外,最感恩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做經貿和教育文化的事業,獲當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他不同意香港會被邊緣化、競爭力下滑,反而很有信心,認為香港前途無量。何校長也補充,香港還享有許多優勢與機會,不應因短期紛爭而放棄,反而應該努力營造更美好的社會。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授權發表。
(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