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2:00:4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杜寶玉貼地氣的水墨情

杜寶玉在香港出生,獲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碩士。2014年開始習畫,至此十餘年的努力,作品不凡,脫穎而出。

杜寶玉寫實而貼地氣的水墨常浮現在我的腦海,真如她的芳名般,寶祥興和、玉簫金鳴。今將她部分創作與各位分享。

水墨畫《回家》。
 

杜寶玉於2019年創作水墨畫《回家》(93cm x 88cm)。腳步匆匆的人們,似乎收到了天文台發出的風雨訊號。除特殊工作需要之外,不論是白領或藍領者,所有學校、幼稚園小童,均須及時回家以策安全。微雨下有家長接帶的孩童、不同職場的人士,他們正在趕回自己的安樂居所。人物雖然是盡是撐傘的背影,不難看出各種面貌。這便是杜寶玉刻劃生活萬象的生動之處,是暫别崗位與校門的人影。陰霾的雨天街景朦朧,醉人的水墨交融如詩。她獨特的視覺反映出主題內涵,拿捏精確揮寫自如的浪漫。

杜寶玉筆下,九龍城孤單的背影,入木三分!
 

眼簾又映入另一幅2021年的彩墨作品《一步一步走,明天會更好》(140cm x 70cm),曾展出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畫家杜寶玉取景九龍城街頭清晨。暖暖的晨光下,各類招牌參差不齊:茶餐廳、冰室、藥房、兌換店、賓館、酒樓、典當舖、理髪店等等,舊樓擠迫踵接肩摩,尚未開閘的門面,轉角堆積着待搬進商舖的貨源……彌漫着人間煙火氣。一個踽踽獨行的背影,扶着裝滿紅白藍膠袋的手推車,腳踏實地、步履艱辛。

即使生存於社會底層,他卻並不自卑,起早摸黑,舉步維艱、勞碌向前。世相紛呈,水平不一,地位不論高低貴賤,搬運工、清道夫、速遞員、販夫走卒……各守其職諾盡所能,為這城市添磚加瓦。民智日進,國力日大,明天必定愈來愈美好。杜寶玉以筆捉摸社會辟隅,寫出平凡的小市民縮影,不謀暴利的樂業精神。描述有條不紊,讓人浮想聯翩……隨着特區政府的市政規劃,舊區重建大變身,只待舊貌換新顏。一步一步走, 明天會更好,是畫的主題核心。

灣仔重建後的利東街,成為香港節日氣氛最濃的地標。
 

再來繼續賞析杜寶玉2019年創作的《節日》(97cm x 180cm)。 那景色是灣仔重建後的利東街,成為香港節日氣氛最濃的地標,大紅燈籠突顯畫面的張力,線條勾勒毫不刻板,金黃色的流蘇,採取斷續的點和虛線,垂墜出靈動之美,圓圓的大紅燈籠,構成懸空的燈海,閃閃爍爍壮觀盪漾。

遊客及港人一家大小,穿梭在長約200米的步行街共度佳節,賞燈的人們依然是背影為主,一切色調襯托質感的中國紅。布局主次分明,燈籠由大至小,從近到遠的透視,色彩艷麗明快,使畫面相映生輝。張燈結綵的節日,是我們民族喜聞樂見的習俗。祈許香港一片光明,平安吉祥!本人也常去利東街,仰望應節的燈飾,深感和諧中的文明,每次都雀躍不已。願我們普天同慶良辰美景。

《家家樂融融》
 

對另一幅2024年新作《家家樂融融》(140cm x 180cm),杜寶玉娓娓而談:「這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香港有不少井字型的公共屋邨,數年前有篇報道,一對住在荃灣的夫婦,因妻子在中秋夜,看到頂樓有人掛起一大串燈籠,不禁讃嘆美麗及拍照。丈夫就憶起小時候整座樓,鄰居掛燈籠的景象,為讓妻子重溫當年的歡樂,於是承諾明年中秋搞一個大型的燈會。」

「翌年,他果然兌現承諾,把過百盞風琴燈籠,掛滿整個井字型的上下空間,引來不少人前往打卡和報道,街坊們又一起重拾昔日慶祝中秋的集體回憶,成為一時佳話。天變地變情不變。」這便是創作背景,她借鑑年畫的形式,人物場景刻劃生動,心摩手追力求細膩,構圖密實豐滿,層次清晰彼此呼應。通過節日喜慶的題材,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香港充滿着人間溫情,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銜接切合時代的語境。喜聞樂見的本土視覺美,傳遽貼地氣的精神升華。思考社會發展變遷中,保持街坊鄰里永遠的融樂。杜寶玉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情深款款對香港的熱愛。 《家家樂融融》更入選了第14屆全國美展港澳台及海外華人展區。  

《友情長跑》(68cm x 138cm) 

《友情長跑》入選2023年全國美展,展現向前奔跑的正面形象。隨心而發的靈感,人生如一場馬拉松,用耐力的腳步,丈量每一秒的堅持和毅力,在跑道上不在乎勝負。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尋找堅靭的自己,為領先者而歡呼!不停步的你追我趕,也是對人際關係價值的考驗。她貼地氣的水墨,緊扣大眾的脈搏。  

異類的自由之身

杜寶玉在香港出生,獲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碩士。2014年開始習畫,至此十餘年的努力,作品不凡,脫穎而出,在中國各地及香港多次展出,並獲香港中文大學及私人收藏。現為香港美協、墨色間水墨研究學會、心源畫會、南天畫會及嶺藝會會員。

當前科技日新月異,AI等軟件幾秒時間就可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筆者如蝸牛爬樹,耗時費力效果甚微,為此考慮良久,是否應該擱筆?無奈再不動筆,腦細胞便加速衰退。有朋友不見益行隻字,笑語「妳失業了」。

其實,筆者早就退休,一個異類的自由之身,漂浮於時勢推進的浪花,時不我待,隨機而遇,何必近憂遠慮呢?放下成效之矛盾,任意繼續游藝吧。宇宙內一小滴水珠或微塵,不存在功利的超越性,就隨主觀意念自由抒寫。笑迎新事物,與科技握手言歡,AI快速的文章資料,借鑑參考相得益彰。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