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5:43:2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教育反思

哪吒締造全球動畫票房奇蹟,續集備受期待。本文探討《哪吒2》如何透過神話故事,闡述家庭教育、融合教育、品德教育及創新精神等議題,並呼應香港現行教育政策,啟發青少年突破框架,活出自我。

《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僅躋身全球票房榜前五名,更成為亞洲首部票房破百億的影片,並創下全球單一電影市場最高票房紀錄。筆者認為,《哪吒2》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動畫電影,不僅以精彩的劇情和視覺效果吸引觀眾,更通過哪吒的成長故事傳遞了深刻的教育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美

影片中,哪吒的父母李靖和殷夫人以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母親慈愛關懷,父親嚴厲期望。儘管哪吒被視為魔童,父母始終沒有放棄他,而是努力引導他走向正途。這種家庭教育方式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與責任。

哪吒因魔童身份而遭受歧視,反映了社會偏見對個體的影響。影片透過哪吒的經歷,呼籲社會更加包容與理解。最終,哪吒用行動證明了自己,贏得了尊重。這一情節強調了共融教育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對異類更加包容。

父母包容和接納孩子的特質,能讓每個孩子都發揮自己的潛能。(Shutterstock)
 

當今世界多國對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提倡融合教育的理念。香港政府於20多年前推行融合教育政策。在這20多年中,不少藝人家庭無懼分享自己孩子是特殊兒童,並坦誠分享生活及心路歷程,可見社會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的包容與接納有明顯提升。

要促成包容和接納,家長教育是首要的一步。透過家長教育課程,先讓家長認識孩子的特質,接納自己的孩子,再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影片中的太乙真人正是照顧和啟導哪吒這個特殊兒童的老師,與李靖夫婦一起培育哪吒成長。李靖夫婦的教育方式與現今倡導的家校協作模式不謀而合,兩者都強調了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作用。這種包容的理念與哪吒的經歷相呼應,強調消除偏見、尊重差異,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跑到終點線

家庭的背景和學生的能力往往被認為是贏在起跑線的關鍵。哪吒雖出身為魔童,身份上相對其他名門可算是已輸在起跑線。但影片中的哪吒最終選擇犧牲自己保護陳塘關,展現了責任與擔當的精神,最終在終點線成為了英雄。

要在人生的跑道上正確地跑到終點線,價值觀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環。(Shutterstock)
 

這種品德教育貫穿了影片的始終,傳遞了勇敢、無私和責任感等價值觀。要在人生的跑道上不偏離跑道,正確地跑到終點線,價值觀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我常與身邊的朋友分享,不要因為想入讀心儀的學校而教導孩子說謊,不要因為一間學校將壞的價值灌輸給自己的孩子,讓他的人生走上偏離正軌的道路。李靖夫婦的教育方式着重價值觀教育,都強調品德教育在塑造學生人格中的重要性。

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強調打破框架、勇於嘗試。這正是未來青年需要擁有的特質,也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創新與突破精神。香港教育近年來大力推動「STEM教育」和「創科教育」,鼓勵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學生需要具備創新和適應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哪吒的故事正是一個啟示,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不被命運束縛。

《哪吒2》不僅是一部娛樂性強的動畫電影,更是一部充滿教育意義的作品。通過哪吒的成長故事,影片傳遞了家庭教育、共融教育、品德教育、創新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多重主題。這些主題與香港的教育政策高度契合,反映了教育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