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烏克蘭的基輔,已是42年之後。
當年是蘇聯的黃金時代,今天,烏克蘭獨立了20多年,卻是每下愈況,顏色革命引發的內戰,還不知何時可了結。德俄合作,烏克蘭內戰停火,但要重建統一的政府和經濟社會,難。42年前住的酒店在歐洲廣場上,今天仍住這酒店,物換星移,這酒店的管理可還是一樣,沒有了以前的信心與傲氣,國營企業的習氣依舊。跟這裏的中國商會負責人吃了一頓午飯,得出的是一個大戰略。
中烏貿易大有可為
烏克蘭與俄羅斯南部的黑土地區肥沃異常,歷來是蘇聯的糧倉。而在獨立後的種種困難下,幣值大貶,可是農地的肥沃不變。雖然缺乏資金,但現時農產量豐價廉,再加適度投資、生產能量會更容易發揮出來。這裏的農產,穀類、奶類、肉類、水果等沒有荷蘭和西歐的人工干預,也沒有美國的轉基因、過度用農藥化肥,可說是少有的大面積的有機農作生產。
去年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超過美國,今後還有極大的發展餘地,物流成本有限,烏克蘭的低匯率、低工資(工人才是百美元月薪),完全可以全面供應中國廣大的市場。一方面減少從美澳進口,轉基因機會降低,也不會讓大企業得益。從烏進口可提升食品安全,低價亦可減少中國內地不合宜的養飼業,也使烏得益,國家經濟可恢復,從而形成未來中國工業產品的需求。另方面烏克蘭是起點,還可加上俄南乃至波蘭等東歐國家作為中國農產品的供應來源。絲綢之路先把農產品運到中國,繁榮兩地貿易。
中國與烏克蘭的大戰略關係是中國從該國進口農產品,包括糧食、奶類、肉類、水果等。這是利用當地傲視世界黑土資源的優勢,也借助當地經濟衰弱,幣值大貶的成本優勢。從烏克蘭進口農產品,性質相同於從哈薩克進口小麥,其資源優勢在於農產品的質量,沒有過度的化肥、農藥、激素和轉基因的污染;這同時是提供中國內地優質農產品供應與安全。
背後戰略意義重大
但更主要的戰略意義在於,把中國原來從美國、澳紐以及西歐的農產品進口以烏克蘭的進口來替代。除質量因素外,美澳等國的農產品生產與出口操於大企業之手,也受金融投機的滲透、操縱。中國減少從它們進口是打擊大企業;從烏克蘭進口則是扶助當地中小農戶,貿易投入的資金不會像美澳轉移出實質經濟之外。
烏克蘭經濟恢復,政治當趨穩定,中國不但爭取一個重要的外交關係,還可借烏克蘭的穩定來穩定俄羅斯與東南歐的地區。一是減少美國滲透再借顏色革命搗亂的機會。二則制約波蘭與土耳其在這個地區的擴張勢力。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是以促進沿途國家經濟發展為主要目的,由此建立起多極政治,削弱任何霸權主義擴張的機會。絲路不僅是中歐的貿易關係,而同時包含沿途各國,中國強調共商共建共享。這個國家經濟穩定與發展,產生出區域性和平局面,有利於中國的貿易、投資乃至其他層面的交流合作。烏克蘭也是一帶一路的交通中樞,對東南歐、中亞、西亞有示範作用;這個大戰略便是多極多元。
標題及內文經編輯整理。
(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