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20:53: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蘭遊世界──非洲系列之南非開普敦篇

香港蘭藝會在疫情前,曾組團前往東非馬達加斯加考察野外蘭花,規劃行程時曾考慮過回程加遊南非開普敦,考察Disa uniflora的原生態,可惜當時因花期已過而無法成事。後來遇上疫情一切停擺,直到今年終於可以成行,香港蘭藝會一行12人前往南非開普敦,一圓筆者多年的夢想。

多年前,筆者在英國切爾西花展(RHS Chelsea Garden Show)首次見到南非狄薩蘭屬(Disa)的芳容(圖一及圖二),兩者皆以原生種Disa uniflora為主的交配品種,當時已驚為天人(詳文見拙作〈蘭遊世界──歐洲系列之英國切爾西花展篇〉),於是一直想找機會前去南非實地野外考察。

圖一:狄薩蘭屬(Disa Sib Favorite)
 
圖二:狄薩蘭屬(Disa Uni Diorosa Rosy Face)
 

香港蘭藝會在疫情前,曾組團前往東非馬達加斯加考察野外蘭花,規劃行程時曾考慮過回程加遊南非開普敦,考察Disa uniflora的原生態,可惜當時因花期已過而無法成事。後來遇上疫情,一切停擺,直到今年,終於可以成行,香港蘭藝會一行12人遂組團前往南非開普敦,一圓筆者多年的夢想。

一直以來,為規劃行程,筆者一直在網上留意Disa uniflora野外分布的資料,這次鎖定了南非開普敦(Cape Town)最著名的地標──桌山(Table Mountain)。

桌山是一座海拔1086公尺高的沙岩山體,由於頂部平坦,長約3公里,故被稱為「上帝的餐桌」(圖三)。開普敦是南非第一座開發的城市,最膾炙人口的名勝是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葡萄牙文是Cabo da Boa Esperança,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大陸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好望角最初稱為風暴角(Cape of Storms),是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交匯點,它遙遠的正南方是南極洲。開普敦距好望角48公里,長年受着大西洋強風影響,桌山的纜車不時會因強風而停駛,故筆者在規劃行程時,把桌山行程放在首位,如出現狀況,有需要的話就把行程對調,務求「誓要去……入桌山」。

圖三:桌山(Table Mountain)
 

我們抵埗的第一天已是中午。

我們從機場直接驅車前去鴕鳥園吃鴕鳥午餐,餐後即參觀園內的小型博物館,並了解飼養鴕鳥情況。隨後,大家前往桌山下的克斯坦博西植物園(Kirstenbosch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圖四)參觀。

圖四:克斯坦博西植物園(Kirstenbosch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克斯坦博西植物園佔地528公頃,是世界七大植物園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單的植物園。園內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當中更有一座距離地面高12米,長130米的樹冠行人步道(Canopy Walk,圖五)。行走其上,除了可以體驗身處高空的奇妙感,還可以欣賞植物園的獨特生態景象。植物園靠山望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加上園林設計者的精心規劃,遊客漫步其間既可欣賞到高山大海,藍天綠地的廣闊之美,又能感受到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人工之妙。植物園設有書店,在書架中竟找到一本介紹南非原生種蘭花的英文書籍,筆者當然不會錯過。

第二天早上,大家已急不及待前往桌山(Table Mountain)纜車站(圖六)會合兩位行山嚮導,乘搭頭班纜車登上桌山。

圖五:樹冠行人步道(Canopy Walk)
 
圖六:桌山(Table Mountain)纜車站
 

我們搭乘360度旋轉纜車(圖七)登上桌山山頂,欣賞只有在山頂才能看到的絕美景色:一覽無遺的大西洋、美麗的開普敦海岸線、壯觀的開普敦市區全貌。桌山還有珍貴的植被,以及經常出現的岩兔(Rock Hyrax)(圖八)和變色龍等小動物。當然我們今天行程重點是遠足尋蘭活動。兩位行山嚮導在出發前先跟團員講解行程路線,在拍完大合照後(圖九)隨即出發。

圖七:登山纜車
 
圖八:岩兔(Rock Hyrax)
 
圖十:嚮導沿途介紹桌山上的植被。
 

兩位行山嚮導十分專業,沿途向我們介紹桌山上獨特的植被(圖十)。過了不久,即發現了我們的首個目標物Disa屬蘭花──Disa graminifolia(圖11),Disa graminifolia通常生長在岩石和草地之間,以保持濕氣。它的花朵是罕有的紫藍色,在一片黃綠色的植被上十分搶眼,除可以吸引授粉者的垂青外,更引來我們的注目,大家紛紛取出照相機及手機拍照(圖12),當然我也不會例外,拍照之餘,還要多加錄影呢!攝錄完畢,我隨後追上大隊,見到大家正在拍攝另一種橙紅色的花朵,原來是Disa ferruginea(圖13)。Disa ferruginea亦是生長在岩石和草地之間,以保持濕氣,它的花朵是鮮艷的橙紅色,十分顯眼。我也加入戰團,不停按動快門。

圖11:Disa graminifolia
 
圖12:大家紛紛取出照相機及手機拍照。
 
圖13:Disa ferruginea
 

我們沿途除了可以欣賞桌山獨特的植被,還可以飽覽開普敦的海岸線,3公里的桌山山頂行程轉眼就過,隨後開始下山。下山路段相較山頂路段崎嶇(圖14),但只屬中等難度,沒有危險性,沿途間中也可以見到零星分布的Disa graminifolia及Disa ferruginea。

圖14:下山路段相較山頂路段當然較為崎嶇。
 

行行重行行,當我們去到一處有沼流橫亙的低窪地區時,終於可以看到令我夢牽魂繫的Disa uniflora(圖15),跟Disa graminifolia及Disa ferruginea兩種休眠類不同,Disa uniflora是常綠性的,故須生長在長年有水流的地方(圖16),而且水質必須偏酸。那裏的上游有大量腐爛的植物沉積,故單寧酸較重,河水顏色也帶茶色,pH值最低可達3.5。Disa uniflora的分布相對集中,沿着河道兩旁垂直的河堤都可以找到。我們在那裏盤桓了近半小時,休息的休息,午膳的午膳,繼續探索及拍照的就繼續活動。

圖15:Disa uniflora
 
圖16:Disa uniflora生長在長年有水流的地方。
 

在下山的路上,我們發現一座岩壁的高處有更集中的分布,我爬上那個位置,發現岩壁長滿青苔(圖17),很潮濕,十分適合Disa uniflora生長。最後,大家帶着心滿意足的心情,完成最後一段行程。

圖17:岩壁長滿青苔
 

第三日是行程最豐富的一天,我們在早上6時集合,驅車前往哈羅德波特國家植物園(Harold Porter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準時在植物園開放時就入園參觀。該植物園規模沒有桌山下的克斯坦博西植物園大,但這個坐落在貝蒂灣(Betty's Bay)的海邊植物園,以展示來自周邊地區植物而著名,其中最為蘭花迷津津樂道的是迪薩克魯夫步道(Disa Kloof Trail),顧名思義,這步道是跟Disa有關的。這條步道約1公里,盡頭是一個瀑布,在Disa uniflora的花期時,它們是長滿了整個懸崖的,這亦是我慕名而來的原因。

甫進入植物園,我已急不及待,向導賞員查詢Disa uniflora的情況,導賞員回覆今年花期提早結束,令大家好生失望。導賞員沿途向我們介紹園內的其他植物,眾人也獲益良多,一直去到迪薩克魯夫步道的盡頭,瀑布的前方,導賞員突然遠遠指著對面河岸的高處,說Disa uniflora仍有兩朵花(圖18)。我們喜出望外,望向幾十米高的岩壁,隱隱約約見到有兩朵紅花。我徐徐從背包取出腳架及長鏡照相機,用鏡頭拉近跟Disa uniflora的距離(圖19)。鏡頭下的兩朵Disa uniflora面容憔悴,明顯已開到荼蘼,韶華已去(圖20)。儘管如此,可以親睹迪薩克魯夫步道的Disa uniflora生境,也不枉此行。我們臨走時,參觀書店,又有收穫,是一本介紹如何種植Disa的英文書籍(圖21),作者竟然是我們下午要拜訪的當地Disa育種專家Hildegard Crous女士,因此大家紛紛搶購。

圖18:河岸對面高處的岩壁
 
圖19:高處的岩壁上的兩朵Disa uniflora
 
圖20:Disa uniflora已開到荼靡
 
圖21:種植Disa的英文書籍
 

午餐後我們繼續驅車前往Barrydale的Disa House參觀,向Hildegard Crous女士學習Disa的栽培方法(圖22),眾人獲益良多,最後除拍攝大合照外,眾人更持書向她索取簽名,並進行合照。而我在出發前已向Hildegard訂購了Disa苗瓶回港實習(圖23),因此此行可謂滿載而歸。

圖22:Hildegard Crous向我們介紹Disa的栽養方法。
圖23:Disa苗瓶
 

全日最後的活動是由Hildegard女士帶領我們到附近的瀑布下游尋找Disa cardinalis(圖24)。由下車地點到引水道位置,相信只有1公里左右,但河床怪石嶙峋,雜草荊棘滿途,不少團友也感吃力,須原路折返,只有三分之一成員可以成功到達引水道。我們沿着引水道已找到零星的Disa cardinalis札根在引水道的磚石上(圖25),去到閘水區數量更多。望向河道上方,兩旁也長滿了Disa cardinalis(圖26)。值得注意的是河水顏色也帶茶色,相信水質有較重的單寜酸。為怕沒有前來的團友等候太久,又因要趕車返回開普敦,我們也沒有時間沿河道上溯了。

圖24:Disa cardinalis
 
圖25:零星的Disa cardinalis札根在引水道的磚石上。
 
圖26:望向河道上方,兩旁也長滿了Disa cardinalis。
 

第四天行程是觀光旅遊,我已另有文章〈用新詩擁抱世界──南非篇〉發表了,這裏就不贅述,而是直接介紹最後一天Silvermine Nature Reserve遠足的情況了。那是位於桌山國家公園Table Mountain National Park的中部,也是一個行山及賞花的好去處。我們在入口拍過大合照後(圖27),即開始行程。沿途也是野花遍地,令人目不暇給,沿途我們拍到Disa ferruginea(圖28)及 Disa graminifolia (圖29)兩個品種的開花植株,還有Disa cornuta(圖30)及 另一屬Evotella carnosa(圖31)的果莢。該處跟桌山(Table Mountain)山頂的生境相若,上述品種也是通常生長在岩石和草地之間,以保持濕氣,故也屬休眠類蘭花。

圖27:Silvermine Nature Reserve大合照
 
圖28:Disa ferruginea
 
圖29:Disa graminifolia
 
圖30:Disa cornuta
 
圖31:Evotella carnosa
 

最後,以下新詩作結︰

〈南非開普敦尋蘭有感〉
天涯海角尋蘭蹤
上帝餐桌露芳容
獅子回頭遙相望
惡魔舞爪迎逆風

後記:好望角是非洲大陸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桌山由於頂部平坦,長約3公里,故被稱為「上帝的餐桌」。桌山西邊有一座獅頭山(Lion Rock),東邊有一座惡魔峰(Devils Peak)。由於開普敦毗鄰大西洋,故長期刮起強風。

朱劍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