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今的孩子來說,要閱讀到一本書籍並不困難,困難是如何在這麼多外間引誘的情況下,令他們在面對電子產品與書本之間,做合適的選擇。在這裏不是分享令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而是回想自己怎樣找書買書的經歷。
圖書館裏捉迷藏
還記得小時候絕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從公共圖書館獲得,而且是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一些有趣的書籍。80年代並非每一個公共設施都會有冷氣設備,故此,小學就讀下午校的我──一個頑皮的學生,早上的活動有幾種,有時候會到朋友家中一起做功課和看卡通節目。沒錯,功課是昨天的,我們會趕緊在上課前的幾小時內完成,並且有卡通節目陪伴着我們一起衝刺。
假如沒有功課趕的話,我們就會相約到圖書館玩遊戲──捉迷藏。沒錯,試想想,那麼刺激運動量又不少的活動,如果在室內的涼風下玩,實在太美妙了。而因為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躲起來,常常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書。有些書籍可能因為借書數量有限(每人只能借三本),人們常常都會刻意把好看的書放在書櫃間的罅隙當中。於是我也開始在書架間找出一些好看的書,然後放在這些罅隙之中,隔天再來看看,有沒有有心人找到,這個圖書的迷藏也很有趣。也許就在這段期間,我喜歡上了書。
從大書店到二樓書店
得到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是小學五年級。自己住進醫院,老師探病時送我的,直到如今我還好好收藏。到自己用錢去購買喜歡的第一本書時,已經是進入社會工作之後的事了。那時開始逛書店,總覺得那些書十分昂貴,我每每只看一看書的封面,徘徊數次後還是打道回府。當看到一本心儀的書後,我會先在公共圖書館看看有沒有庫存,如果沒有,那才考慮是否購買。我記得那時想買一本書,掙扎了一整個月,想來也有點好笑。
那時大書店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好好坐下來看書,所以不能逗留太久,一瞥最新出版的書後就離開了。不過只要一有時間,我總會到書店逛一逛,看看書,看看人,看書店擺設和最新趨勢。逛得久了,發覺自己喜歡的類型,在這些大書店並沒有很多選擇。偶然在電台上聽到一些關於小書店介紹,就是二樓書店,有些在銅鑼灣,有些在旺角。我按圖索驥走了一遍,果然大有收穫,價錢也便宜一些,有些甚至有會員折扣或讀書會。這些二樓書店一般面積不大,更加容不下安坐的空間,和我心目中的書店還有一段距離。
內地書城與台北書局街
過了一段時間,聽到不少前輩都會選擇在假日回內地消費,他們提到那裏的不是書店,而是書城,於是我就找了一個周末到內地的書城一看。果然!書籍的種類比香港任何地方也還多,空間也大,閱讀的氣氛也好,不少人就拿着一本書坐在地上看上一整天,而且書的價錢比香港便宜太多,我買過好幾本書都只是十元八塊,現在還好好收藏。那好幾年,我每次到書城都花上數百元,把背囊裝得沉甸甸的回家去。
便宜有便宜的好,可是有些文言必須看繁體字才能有較為準確的理解。於是,為了尋找中國古典文學的書籍,我又嘗試到台北的書局街。那裏十分接近我閱讀的天堂,有些除了書店,還配着咖啡室。香港也有些書店作過類似的嘗試,大多是慘淡收場。還記得我曾到了一間台北的書店,我不過隨便問問店員有沒有某個作者的某本書,她立時如數家珍地介紹有關作者的一切,可惜就是沒有我要找的那本,就這樣說了差不多十分鐘。儘管我那時十分焦急,因要趕往下一個景點,我還是感謝她的熱情和投入,至少,她喜歡書。(待續)
繼續閱讀:〈能夠閱讀下去的理由〉